林流瀾
摘 要: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思想道德教育的滲透,具有很多積極的意義。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本文中,筆者主要是結合自身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經驗,以新課程改革為基礎,闡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意義;對策
語文是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學教學大綱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從根本上講,在小學階段,語文學科較強的思想性特點,有利于對孩子實施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結合當前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思想,重視思想品德的教育,在不斷提升學生語文基本素質的同時,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實現國家素質教育的基本目標。以下,筆者結合自身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經驗,闡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意義以及對策。
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具有很多積極的意義,主要如下:
(一) 有利于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重視的是語文學科教學的工具性,忽視人文性,這是傳統課堂教學普遍存在的教學問題。而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這樣的教學模式顯然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發展變化的需要。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將德育教育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起來,讓課堂教學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特點,使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顯得更加完善,有利于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實現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 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現代社會對人才的基本需求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傳統的社會背景之下,只要能讀書,能考試的,都是好學生。當今社會,需要的已經不再是考試型的人才,而是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人。通俗易懂地講,智商和情商對于學生的成長而言都非常重要。智商是基礎,而情商則是學生立足于社會的保障。而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實施的德育教育,可以促進學生情商和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實現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目標。
(三) 有利于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
從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當前,強化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思想性,是小學教學大綱對語文學科教學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當關注語文學科的思想教育目標,促進小學語文的教學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在課堂教學中,將思想道德教育有機地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對于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實現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 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對策
當前,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具有很多積極的意義。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很多語文課堂教學中卻是空白的,是缺失的。尤其是在一些邊遠地區的小學,教師由于受到自身綜合素質的影響,沒有能力、也沒有意識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從而使得語文學科的思想性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難以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德育教育具有哪些有效的對策呢?
(一) 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對于小學語文的教學而言,要想滲透有效的道德教育,首先需要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只有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升了,并充分認識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并結合實際情況,對學生開展良好的德育教育,方能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當起到樹立榜樣的作用,以身作則,通過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道德榜樣,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耳濡目染,最終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升。
(二) 立足教材,滲透德育教育
在小學語文的教材中,其實本身就蘊含著很多德育教育的文章。有誠實守信的、愛國守法的,各種小故事,小案例,都是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應當充分立足教材,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例如,在給學生講解《誰打碎了花瓶》這篇文章時,就應當立足教材中主人公打破花瓶不敢承認,最后卻寫信給姑媽承認的過程,給學生講解誠實守信的重要意義,讓學生從小就養成誠實守信的良好習慣。
(三) 結合學生實際,滲透德育教育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而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確實需要具有針對性。因為,對于學生的教育而言,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影響。而對于一些學生而言,他們從小就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引導,能夠做到守文明、懂禮貌;而對于部分學生而言,如果他們的家庭教育是缺位的,學生從小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引導,那教師在教學中,就應當重點關注這部分學生,對他們一些行為和思想上不文明的行為進行良好的引導,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全面提升。所以,筆者認為,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應當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育,為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礎。
(四) 在寫作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在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有關思想道德的作文題目,如拾金不昧、誠實守信等等,雖然這些話題在當今社會而言,已經有點老生常談的味道,但這些卻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是過幾十年還是幾千年,都不會顯得過時。所以,教師應當在作文教學中,滲透良好的道德教育。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思想道德教育的滲透,具有很多積極的意義。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本文中,筆者主要是結合自身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經驗,以新課程改革為基礎,闡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鄭曉偉.學語文推進素質教育構想——強化思想品德滲透的意識[J]. 小學語文教學,2000,(11).
[2] 尤玉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的方法[J]. 教育評論,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