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思瑾

摘 要:高職院校的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是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如何將學科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建設適應于高職學生特點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問題。文章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以培養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為切入點,探討該專業創新創業教學如何更好地與專業相結合。
關鍵詞: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深入踐行科學發展觀,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在適應“互聯網+汽車”的新環境下,高職院校要以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為指引,結合國家和地方政府關于創新創業的政策,為制訂汽車營銷和服務創新模式,改進與提高高職院校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
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教學現狀
目前,很多院校已經從“雙創”教育機制建設著手,為將“雙創”教育融入專業教學,做好學科體系的整體規劃和課程建設,如增加“雙創”教育課時量,在專業課程中加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等,做好“雙創”教育與專業課程的銜接;加強“雙創”教育專、兼職教師師資隊伍建設,開展“專業與實踐結合,實踐與體驗融合”的教育模式;重視創新創業軟件、硬件投入,在校內建立大學生創業指導中心、創業孵化基地等,實現成果轉化。
對于高職“雙創”教育,重視程度還需加強,與專業結合的緊密程度還需要加強;通過機制建設和活動的開展,“雙創”教育不僅是學校與教師的工作,也要引起學生的重視,以引導學生尋找適合自身發展實際的專業拓展方向和創新創業方向。
二、高職院校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創新創業教學模式
1.改變理念
“雙創”教育不以盲目追求大學生創業的數量為目的,而是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切入點,使100%的學生具備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礎,部分具備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學生實施創業。因此,“雙創”教育要回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理性教育上來,正確認識“雙創”教育的目的。
2. 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雙創”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師資隊伍。注重將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融合,校內培養專業教師從事“雙創”相關工作;校外聘請行業企業專家、成功創業者為兼職“雙創”導師。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創新創業培訓、實訓和交流,提高教師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力量。強化“雙創”師資力量,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提高教師指導“雙創”活動的意識和能力;“雙創”導師能夠緊貼專業背景和需求,了解學生特點和需求,用學生喜歡的方式,讓他們學到創新創業的知識和技能。
3. 專業與“雙創”教育結合
職業教育的一個特點是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育改革使很多院校形成了有特色的工學結合教育模式;另一特點是面向非專業學生開設的美術、音樂、文化等通識類課程多以選修課的形式開展,忽視了通識類課程對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根據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特點,優化專業課程體系,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可以建設以“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工學結合”為基礎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如圖所示);并且制定相應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課程內容要把握行業動態,結合國家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互聯網+”環境建設、共享經濟新興模式等,引導學生利用宏觀環境變化,抓住社會、行業和企業痛點,尋找創新創業的機會與方法。
4. 創新創業能力培訓
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專業課程中對學生市場調研、營銷機會識別與選擇、營銷策略制訂與執行、企業經營與管理等均有開設相關教學內容。根據專業課程結構特點,面向有創業意愿的學生,結合已開設的營銷與管理類課程,制訂創新創業能力培訓提升計劃,有計劃、有組織、分步驟地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提升大學生識別創業機會、組建團隊、開創公司、經營和管理企業、規避行業風險、進入行業壁壘和構建有效行業壁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并通過創新創業實踐訓練、社會專業培訓機構專題培訓、用人單位現場實踐等多種方式,綜合訓練和培養大學生合理規劃、科學決策、敢拼敢闖、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積極主動、責任擔當、樂觀豁達等創業者必備的能力和素質。
5. 舉辦創業論壇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校”)自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以來,多次邀請社會知名企業家、成功創業者、校友企業家以及有關方面專家來校,采取報告會、講座、座談會、主題沙龍活動、模擬訓練活動和素質拓展活動等多種形式拓寬學生的創業視野。例如,邀請2009年畢業的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學生楊珍及她的創業團隊來校與師生座談、交流、指導,她投資創辦的汽車4S店是中國重汽經銷商,經營范圍包括汽車銷售、零配件銷售和售后服務等。通過行業企業專家、創業成功者、汽車4S店職業經理人的現身說法,向學生傳遞和塑造創新精神,強化學生創業意識,增強學生“雙創”動力;行業、企業專家對學生在創業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活動效果好,受到學生歡迎。
6. 創新創業團體活動
充分利用我校建立起來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創新創業俱樂部、沙龍平臺等場地設施,定期開展以創新創業為主題的大學生團體活動。組織教師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咨詢、指導、交流和服務,如舉行關于“《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解讀”“汽車維修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等主題的知識講座;引導、支持和鼓勵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進駐創業孵化園,提供創業咨詢、專業技術支持。
7. 建立創新創業工作考核激勵機制
為了充分調動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創新創業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將創新創業工作納入教職工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明確教師在“雙創”工作中的職責并嚴格考核。調動和發揮教職工的工作潛力,促進創新創業工作健康、持續、順利開展。
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浪潮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推進。面對如何將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更好地融合等問題上,除了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完善機制、提高創新項目與專業的結合度、提高創業項目中的科研含量,還要關注國家產業政策調整、市場營銷環境的變化,加大創業教育改革力度。引導學生關注行業與政策變化,尋找與合理利用創業契機,實現創新創業與個人價值。
參考文獻:
[1]劉 洋.“雙創”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現狀與對策探析[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
[2]朱國奉.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提升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