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多喜
【關鍵詞】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模式;問題;
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20—0029—01
一、當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模式存在的問題
1. 教師、家長缺乏對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認識。據調查顯示,很多家長都明白心理健康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但卻在行動力上缺乏參與的意識。部分家長存在孩子教育應歸屬學校責任的偏見,或是僅僅關心孩子的考試成績與分數,正是由于這種偏見的思想,阻礙了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2. 家校合作實踐過程中存在一些誤區。(1)目的不明確,開展的活動方式過于簡單化。(2)活動整體上缺乏針對性與目標性,形式化嚴重。(3)很多活動都以學校教育為絕對核心,家庭教育被動,雙向交流太少。
3. 缺乏專業人員的指導,專業教育技能有待提高。就目前小學家校合作的開展情況來看,學校方面真正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較為缺乏,很多教師存在經驗不足、教育能力不強的問題,大多都注重理論講授,重知識、輕體驗的教育輔導方式,反而會加重學生的心理壓力與負擔。
4. 心理健康教育應用系統沒有形成全方位的整體化功效。當前的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應用只是依賴于網絡大環境下的多層次全方位教育,沒有真正得到綜合性的管理與協調,這成為了活動開展的薄弱環節。而如何真正發揮學校與家庭的教育作用與優勢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何針對小學生的共性與個性尋求心理健康教育突破口等問題都亟待解決,且急需將其納入到學生的管理、教育以及行政工作中去。
二、解決策略
1. 強化家校合作觀念。首先,學校應做好培訓優質教師的工作,保證所有參與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都能明確合作活動的重要目的與意義,同時掌握其中的基本要領。學校方面,要盡可能消除一切阻礙家校合作開展的障礙,為合作的局面營造良好的氛圍。其次,要充分挖掘在合作過程中家長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根據內外在原因進行全面的分析,并將所有問題歸類匯總,有針對性地逐一解決,通過活動的開展以及理論的宣傳教育,引導學生家長重新針對自身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思考,審視自身實際教育觀念與行為,從而端正教育態度,轉變教育理念,積極主動地配合學校強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 整合家校合作系統。學校需要將家校合作的規程納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統當中,并進行有機整合與執行,要從合作的過程中找到家校合作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的協同點,強化學校與家庭對學生教育工作的聯系,協同教育目標與思路,加強雙方協調,強化內部溝通,真正發揮家校之間的優勢合力作用,將家校的合作納入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評估體系當中,并將其作為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評價的重要指標。同時,制訂相應的評價細則,以評價的形式進一步促進合作。
3. 專門協調機構協助。學校方面要積極成立相應的專門協調機構,處理家校合作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從上到下形成三條指導體系,分別為學校行政領導、主要負責人以及家長委員會,其中行政領導的主要工作在于狠抓具體的協調工作,在工作細節及問題處理中協調各方,齊抓共管,統一領導,并形成家校合作的合力;而主要負責人則要統籌指導管理工作,針對重點的工作方針執行情況進行有力扶持,保證家校合作過程井然有序,執行方案與措施明確有效,真正落實重要方案的細節問題;家長委員中的學者、專家以及家長代表要全力配合并整合調查反饋的合作結果,進一步推動家校的合作成果,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4. 健全聯席活動制度。在家校合作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為了全面提高學生家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效率以及自身的素質,學校必須結合實際情況積極采取靈活多樣的辦學方式,廣開學路,為家長的培育模式創新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在日常的教學時間安排、教學內容組織以及教學模式選擇時,都要以學生個體差異性以及家庭實際情況為主,有計劃、有針對性且有差異地組織家庭學校的聯席會議,并在每一次的舉辦與發展中逐漸形成活動制度,盡可能發掘一切可以促進學生教育的有力資源,最終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提高活動的有效性。
5. 龍頭學校促進進程。每一個學校在進行家校合作時都有其自身的特點,不同的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試點都有其實際的系統研究,但最終要將教育教學以及科研成果結合起來,及時總結在家校合作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發揮示范性學校的典型和引路作用,實現優秀資源的全區域共享,并在逐漸磨合與推動中營造良好的“大教育”氛圍,推動教育環境促進家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進展,進而形成良性的循環發展。編輯:郭裕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