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霞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8—0053—01
在當今社會,人們不管是在工作方面還是在學習方面都在追求效率,教學也毫不例外,效率其實也就是有效性。因此,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不斷地改革與發展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轉變教學觀念,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地提升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創設出具有特色的語文課堂。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強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由于傳統的教學方式都是采用“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嚴重弱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都是在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引導下進行學習,完全無法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為了更好地提升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語文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一定要從擔任學生學習的說教者轉化為學生學習中的引導者與指導者,并建立起一個科學合理的教學觀念,即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促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學習,進而使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得以保證。
二、讓小組合作學習更高效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該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可以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團結協作意識。但就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小學語文教師只是把小組合作學習當作是“活躍課堂”的一種方式,只是讓學生在一起進行討論,完全沒有把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作用體現出來。為了讓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變得有效,首先,教師應該對語文教材進行深入的剖析與研究,把課本的主要內容勾畫出來;其次,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和學習水平進行分工,譬如說:小組長、記錄員等等,要讓每位學生都可以發揮出作用,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只有這樣才可以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然后,教師還應該根據教材的實際內容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合作機制,從而讓學生明白自身的行為很有可能影響整個小組的學習效率,并引導學生學會做一個傾聽者,以便在課堂上形成一股學生互幫互助,互敬互勉的學習氛圍,以此來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景
雖然創設教學情景的方法有很多,但是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具有非常顯著的優勢,多媒體技術之所以得到相關教育工作者的重視與支持,其最大的優點就在于可以把枯燥無味的知識用一種更加直觀的形象表現出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說,在教學《荷花》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運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一些關于荷花的影片,這樣既可以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把學生帶進作者所描繪的情景當中去,還可以有效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把握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由于小學生還是處于一個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階段,所以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把握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引導學生多思考、多動腦,鼓勵與支持學生學會質疑,學會提問題。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既可以激發出學生學習的動力,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更可以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現階段使用最為廣泛的教學方式有話劇或者辯論賽等方式,以這些活動來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五、把生活現象和教學內容有效地結合在一起
把生活現象和教學內容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可以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一定要對語文教材進行深度剖析與解讀,從而在其中找到相似的生活現象,通過生活實際來豐富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繼而才可以引導學生加深對語文課堂的理解和認識。此外,把生活現象和教學內容有效地結合在一起,還可以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意識,而不是做一個說教者,只是把課文內容給學生讀一遍,這樣只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教學效率得不到提高。由此可見,語文課堂開設的成果與所講教學內容有關。
總之,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一定要改革與發展教學方法,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更新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出一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環境,同時也要把生活現象和教學內容有效地結合在一起,這樣既可以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以更好地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編輯:張慧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