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哲
【摘要】 目的 探討系統性母乳喂養指導應用于產科護理的應用價值。方法 86例產婦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 各43例。對照組采取常規母乳喂養指導, 干預組采取系統性母乳喂養指導, 對比兩組臨床干預效果。結果 干預組母乳喂養41例, 母乳喂養率為95.35%, 對照組母乳喂養35例, 母乳喂養率為81.40%, 干預組母乳喂養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產科護理工作當中采取系統性母乳喂養指導, 可以使母乳喂養率明顯提高, 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系統性母乳喂養指導;產科護理;應用價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4.096
母乳喂養對新生兒的生長發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當前國內的母乳喂養率仍然相對較低, 給予相對應的處理措施使母乳喂養率提高, 對新生兒的健康成長起到良好促進作用[1]。系統性母乳喂養指導當中, 臨床護士為產婦提供個體化的認知干預, 讓產婦能夠明確認識到母乳喂養的重要作用, 對產婦母乳喂養的主動性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臨床護士主動對其給予針對性的心理干預, 可以使產婦保持良好的心態來給予母乳喂養, 更加適應母親這一角色, 進而使其順利渡過產褥期。相關研究表明[2], 系統化母乳喂養在指導過程當中, 臨床護士要正確指導產婦哺育嬰幼兒的方法, 指導其掌握相關技巧, 使其哺乳嬰兒的能力明顯提高, 進而使母乳喂養率明顯提高。與此同時, 通過對產婦出院以后的跟蹤隨訪, 可以起到對母乳喂養的支持以及解決問題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9月~2017年4月本院接收的86例產婦, 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 各43例。干預組年齡21~33歲, 平均年齡(28.1±4.3)歲;對照組年齡22~35歲, 平均年齡(29.1±4.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采取常規母乳喂養指導[3]。
1. 2. 2 干預組 采取系統性母乳喂養。①有效評估:臨床護士對產婦的健康知識水平給予全面調查, 使產婦對母乳喂養的認知程度有一個明確的了解, 其中包含技巧以及優勢等相關方面, 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相對應的指導方案。②認知和心理干預:有些產婦還沒有完全適應母親這一角色, 極易引發一系列不良情緒, 會過于擔憂母乳喂養對乳房美觀造成不良影響, 進而拒絕母乳喂養, 臨床護士要主動對產婦給予認知以及心理干預, 向其耐心講解這種方式對母嬰的好處, 在整個過程當中對母子感情的建立以及對新生兒的生長發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臨床護士要正確引導產婦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來掌握育兒的方式, 不斷累積經驗, 鼓勵產婦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③哺乳方法:臨床護士一定要正確指導其哺育新生兒的相關措施, 包含更換衣服、撫觸、洗澡等, 同時教會其明確掌握嬰兒的作息時間, 包含進食、二便以及睡覺等, 同時正確指導其有意識的培養新生兒的作息規律。若產婦的母乳量不足, 則按照實際情況, 給予運動以及飲食干預, 正確指導其按摩乳房。不定期的對出院以后的產婦給予跟蹤隨訪, 特殊情況時給予指導, 耐心講解母乳喂養過程當中所遇到的問題, 同時給予有效解決[4]。
1. 3 觀察指標 對比干預后兩組產婦母乳喂養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干預組母乳喂養41例, 母乳喂養率為95.35%(41/43), 對照組母乳喂養35例, 母乳喂養率為81.40%(35/43), 干預組母乳喂養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母乳喂養指的是產婦以乳汁喂養新生兒的方式, 采取母嬰喂養的新生兒生長更加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母乳喂養能夠有效降低兒童的死亡率, 對新生兒的益處能夠延續到成人期。相關研究表明[5-7], 母乳營養非常豐富, 便于吸收, 富含人體當中所需要的所有必須氨基酸和多種免疫因子以及促消化因子, 可以完全滿足新生兒初期體格正常生長發育的需求, 其明顯優勢是配方奶粉所無法替代的, 同時母乳喂養能夠增強產婦與新生兒之間的密切接觸與交流, 對于改善產婦的不良心理, 對嬰兒的情感發育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母乳喂養所帶來的有利面為所有產婦所知[8-10], 然而在實踐過程當中還伴有各種各樣的困難, 這些困難也許是母乳喂養自身方面的問題, 也許與其他相關因素有關。
系統性護理干預的重點是將護理的相關內容予以分解, 增強各個方面的護理干預, 使護理工作的系統性進一步提高, 產婦在母乳喂養中包含3個方面的困難:生理、心理以及行為方面, 這3個方面是相互影響的。產婦在行為方面的困難大部分為哺育知識的缺乏, 大多為實踐性操作相對缺乏, 應該采取針對性的增強訓練, 讓其在行為方面可以更快的勝任母親角色。本次研究結果中, 干預組母乳喂養41例, 母乳喂養率為95.35%(41/43), 對照組母乳喂養35例, 母乳喂養率為81.40%(35/43), 干預組母乳喂養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產科護理工作當中采取系統性母乳喂養指導, 可以使母乳喂養率明顯提高, 在臨床當中具有廣泛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曾娟, 林錦妹. 母乳喂養指導路徑對產婦泌乳時間、泌乳量及母乳喂養成功率的影響分析. 中國當代醫藥, 2014(32):152-154.
[2] 趙榮鳳, 李玉玲, 李碩, 等. 不同喂養方式對嬰幼兒智力及行為發育的影響. 中國熱帶醫學, 2009, 9(9):1924.
[3] 朱愛玲. 母乳喂養指導路徑應用在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84):157-158.
[4] 馮錦屏. 母乳喂養指導路徑在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 吉林醫學, 2013, 34(18):3719.
[5] 高玉璇, 徐霞. 母乳喂養指導路徑應用在產科護理中的作用.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60):187.
[6] 陸素珍. 產科護理人員對妊娠合并癥產婦母乳喂養認識的護理措施及效果分析. 母嬰世界, 2015(12):61.
[7] 孫善瓊. 分析母乳喂養路徑教育在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效果. 特別健康(下), 2014(2):244.
[8] 龍愛君. 系統性母乳喂養指導應用于產科護理的價值評價.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9(24):233-234.
[9] 李元莉. 探討系統性母乳喂養指導應用于產科護理的價值. 現代養生(月刊), 2016(18):178.
[10] 徐海洋, 李金凌, 許芳. 母乳喂養指導路徑應用在產科護理中的作用. 中國傷殘醫學, 2014(24):192-193.
[收稿日期:2017-09-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