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珍
摘 要:初中英語是幫助學生打好英語基礎、培養學生基本英語能力的科目,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以及未來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初中英語教師需要在新課程的背景下不斷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得到增強,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故事教學法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方式,它通過短小有趣的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深受學生的喜愛和歡迎。文章就如何將故事教學法合理應用于初中英語教學中進行探討,希望能為有關教師教學方式的創新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英語;故事教學法;創新策略
英語的學習是語言的學習,需要學生具備濃厚的興趣和較高的積極性。學生當可以充分參與到與教師的互動、交流中去,才能正確地理解相關語言的表達方式和運用方式,促使英語能力得到不斷提升。但是,在當前的教學中,許多學生認為英語的學習較為枯燥,因而在英語課堂上的積極性不高,這樣不僅不利于教師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對學生學習的進步和能力的提升也是不利的。故事教學法的好處在于可以利用趣味性強的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激活英語課堂,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可以充分采用故事教學法,結合授課內容為學生講解或播放有趣的故事,可以激發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同時學生還能夠在長期的故事學習中鍛煉自身的聽說能力以及閱讀理解能力。
一、利用故事進行課堂導入
有效的課堂導入對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十分重要,不僅能夠促使教學更加順利,同時也能大幅度提高教學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因此,教師在運用故事教學法時,可以利用故事進行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中去。例如,教師在講解“中秋節”的相關知識時,可以以中秋節的傳說和起源為切入點,為學生用英語講解“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學生聽完故事后,一方面可以對表達方式進行更加全面、系統的學習,另一方面也能擴展知識面,了解更多關于各個國家的文化。這不僅能夠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的進步,同時,對于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也能夠起到一定的幫助。
二、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播放故事
除了在課堂導入時充分利用故事,教師還可以在課堂講解時,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講述或播放相關的故事,這樣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課本上的知識,同時還有課外擴展的資源,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也能緩解學生的疲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教師在講解“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這一課時,可以在教學中為學生播放關于籃球明星的英文紀錄片片段,將故事講述與生動的畫面結合起來呈現給學生,可以促使課堂更有吸引力,同時,學生通過對這些課外知識的了解,尤其是這類勵志性較強的故事,對他們意志力的培養以及奮發向上精神的激發是十分有益的。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來講述故事,例如,有的男同學非常喜愛籃球運動,那么就可以請他講一講自己是如何喜愛上籃球的以及在籃球運動中的感悟,抑或是自己喜愛的籃球明星。這樣不僅可以讓其他學生聽到更多的故事,同時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英語口語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英語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
故事教學法的運用不僅在于課堂上,在學生的課余時間也可以充分利用起來。教師只有將教學不斷延伸,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即使在課后也不落下英語的學習,這樣才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外英語讀物,尤其是趣味性較強的故事類書籍,防止因所閱讀內容難度較大或較為枯燥而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的課外閱讀不在于學習教材知識和語法,而在于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以及語感。學生堅持長期閱讀課外英文讀物時,就會養成遇到不認識的單詞即時查閱、不懂的句子做好記號及時請教教師和同學的好習慣。同時,學生隨著閱讀量的逐漸增加,閱讀理解能力也會提高,使得自身的知識面得到更大的擴展。這對于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另外,教師還可以舉行類似讀書交流會的活動,讓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在閱讀中的收獲和感想,并鼓勵學生相互借閱書籍,形成資源的共享,有效增進學生之間的深度交流,并加強集體的凝聚力。
綜上所述,故事教學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學習水平,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有效且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方式。因此,在新課程的背景下,英語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特點以及興趣的關注,以學生為本,不斷更新教學手段,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一個樂學、善學、易學的環境,讓學生能夠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