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苑
【關鍵詞】 語文、拓展、閱讀、教學、興趣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8—0085—01
學生如果想成為一個能力杰出、知識豐富的優秀人才,最佳的途徑就是閱讀。對于小學教師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學生要養成一種愛讀書、讀好書的好習慣,從而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對于學生來說,知識的增長不僅來源于課堂教學,更來自于課外實際生活,拓展性閱讀教學的實施就是學生成長最有益的途徑。下面,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著重談談自己對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的認識。
一、目前學生拓展性課外閱讀現狀
目前的學生閱讀現狀不容樂觀。由于年齡問題,很多小學生對閱讀的主動性不強,閱讀興趣不濃,再加上閱讀方法的局限性,因此,很多學生在課外閱讀上都呈現出這樣的特點:量少、面窄、無計劃性、能力缺乏。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很多教師認為教學的本質是“以本為本”,前一個本就是教材,而非課外閱讀書籍。因此,很多教師在語文課堂的講解上,只是針對課文內容進行一些簡單的拓展性閱讀練習,主要有關于文章作者的簡介,文章寫作的時代背景,或者是關于文章出現的一些知識點的擴充,這些簡單的拓展性閱讀并不能給學生帶來真正有效的作用,只是一種介紹,而非關于閱讀性質的遷移拓展。此外,小學語文的每一篇文章都有著很深層次、很豐富的背景內容,假設教師在課堂上將一些拓展內容講給學生,就會將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從而使得教學要求和目標難以實現,因此很多時候,教師的講課內容僅僅是局限于課本及知識點范疇,學生拓展性課外閱讀根本就無從談起。因此,亟待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
二、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的對策
1. 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對于學生閱讀來說,興趣是學生任何行為的最大動力。只有將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好,才可能真正地將他們的求知欲激發出來,從而使得學生會自己主動地從多渠道去閱讀,從而獲得知識與信息。在這一方面,教師要做好適當引導,要根據學生的年齡、興趣、性別等特征,選擇性地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培養方式。
2. 豐富學生閱讀內容。在小學新課標所頒布的要求上,在閱讀方面,不同年級的學生有著不同的課外閱讀要求。因此要將小學生閱讀質量有效地提升,教師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培養,培養閱讀的措施很多,諸如“心到、眼到、口到”這一個古人常用的閱讀心得,如果學生有效地掌握了,就可以大幅度提升學生在閱讀時的探索性與時效性。針對小學生做事時的特點,精力不集中、注意力容易分散等,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豐富學生閱讀內容,將語文教學中的聽、讀、說、寫四大訓練緊密聯系起來,在學生進行拓展性課外閱讀時,能做到有效地摘錄與記錄,從而提高閱讀、聽寫、寫作等各種能力。
3. 開展學生閱讀活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做出鼓勵和表揚,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在閱讀上的成就感,從而可以更好地將學生學習和閱讀的動力激發出來。與此同時,教師要開展各種閱讀活動,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閱讀的益處,組織學生在閱讀后寫閱讀心得、故事續寫等各種活動,使得學生對于課外閱讀可以保持很持久的興趣,從而使得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
4. 激發學生求知欲望。語文教學的好處就是,在課外拓展閱讀上,可以將閱讀無限地向生活延伸,包括歷史、科技、自然、道德、詩詞、藝術等等,從而在教師的引導下,將有字書與無字書在一些生活性的常識上聯系起來,使得學生養成一種認真觀察,耐心體驗、深刻思考的習慣與能力。因此,對于小學生語文拓展閱讀教學來說,還要進一步讓學生閱讀聯系生活,這樣才能真正地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使得學生在更廣闊的天地中,真正感受到閱讀的魅力。
5. 營造學生閱讀環境。對于閱讀環境的創建來說,這是教師的重要任務。教師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如,在教室四周張貼一些關于閱讀的書法作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等等一些名人名言;或者是宣傳讀書的故事等;還可以利用黑板報、簡報、手抄報的形式,將一些讀書的趣聞、傳說等古今故事選擇性地摘錄,并通過分享閱讀,使得學生真正地感受到環境的影響力。
總之,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要根據語文教學的真正需求,從語文教學的本質出發,精心制作關于閱讀教學的策略,逐漸讓學生在閱讀中形成習慣,喚起熱情,從而感受快樂,在書海中暢游,在知識的滋養下身心獲得健康、成長。編輯:張慧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