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芳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重點詞;重點
句;重點段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8—0094—01
朗讀是“聽說讀寫”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基本途徑,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手段,尤其是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理解與感悟才是重中之重,《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更強調學生應在“讀中促悟,以悟促讀”。由此可見,“讀”在語文學習中的地位。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必須“讀”得具體、得體,才能達到教學的終極目標。
一、抓重點詞,理解課文
小學語文課文,常常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詞語。這些關鍵詞語,或者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或者點明了文章的情感,或者概括了文章的內容,或者暗示了文章的思路。教師備課時找準一篇課文的關鍵詞,就可以緊扣這個關鍵詞來教活整篇課文。如,《飛奪瀘定橋》一課,抓住課題中“飛奪”一詞,這一關鍵詞語概括了全文的內容,提示了課文的分段思路。教學時,筆者緊緊抓住“飛奪”這個關鍵詞語分以下幾步進行教學設計:
1.讓學生自由讀全文,想一想課文內容是圍繞課題哪個關鍵詞(“飛奪”)。2.再讓學生找出哪些段落寫“飛”,哪些段落寫“奪”,從而給課文分段。3.分析“飛奪”的經過和原因。能精導一詞,對撥通全文的課文亦有不少。這樣抓住一個關鍵詞來教,僅35分鐘就教完了全文,學生既理解了課文內容,理清了課文思路,又明確了課文中心,掌握了重點詞語,真是一舉多得。剩下來的時間,便進行片斷練習。這樣緊扣關鍵詞教全篇,不僅節省了時間,而且突出重點,思路清晰,整體感強,學生學了印象更深刻。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可緊扣一詞來教活一課的課文有不少。有些課文,課題就點明了關鍵詞。如《珍貴的教科書》,可緊扣“珍貴”一詞來設計;《富饒的西沙群島》,可緊扣“富饒”一詞來設計;《田忌賽馬》一文,可緊扣“轉敗為勝”一詞來設計。以一詞帶全篇,全篇皆活。
二、抓重點句,讀懂課文
字組成詞,詞組成句,句組成段,段組成一篇課文。課文是由諸多句子連綴而成的,這諸多句子,在課文中的地位不是平分秋色,而是有主有次的。有些文章的作者,常常在文中精心安排了關鍵句,或揭示題旨,或點明中心,或概括內容,或凝聚情感……抓住這些關鍵句,就能提綱挈領,以一句串聯全文。這樣抓住一句話來教,就把全文聯結成一體了,有如用一條紅線串聯起無數珍珠一樣。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能抓住一句串聯一文的課文也有不少。如:《海底世界》一課,圍繞“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的句子,這“景色奇異、物產豐富”就是提挈全文的關鍵句;而且每一段都有一句中心句……教句子,不在多,而在于精。精教一句,勝過泛教十句。
三、抓重點段,撥通全文
每一篇課文,是由若干個自然段組成的。有些課文,有明顯的重點段,抓住重點段精心設計、指導,就可以撥通全篇;中、高年級有些課文的段落呈并列式結構,段落之間無輕重之分,也可抓住有代表性的一段精心指導,其余各段則略加指點即可理解。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能精導一段撥通全文的課文亦有不少。低年級的許多童話課文,故事情節大都有幾次反復的特點,教師可重點指導一段,其余則只需稍加點撥。中、高年級也有不少課文,其內容的段落結構相似。如《小鎮的早晨》一課,按恬靜、熱鬧、緊張來寫的,各段的寫法基本相似;《美麗的大興安嶺》一課,按“春、夏、秋、冬”四季一一道來,各段的寫法大體相同;《我愛故鄉的楊梅》一課,寫楊梅的形狀、顏色、滋味的那三段,寫法大同小異;《晏子使楚》一課,三次交鋒都按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來記敘。因此,教這些課文,大可不必平分秋色地逐段進行講解,而只要精導一段,就可以撥通全文。
四、攻破一點,舉一反三
教師一定要從繁瑣的形式主義教學中解放出來,教課文要力求突出重點,簡潔明了。緊扣一詞,教活一篇;或抓住一句,串聯整篇;精導一段,撥通全文或突攻一點,舉一反三。要在“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上下功夫,要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上做文章。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課文有關鍵詞、關鍵句、關鍵段,但也有一些課文沒有明顯的關鍵性的詞、句、段,教這些課文是否一定要逐段串講串問不可呢?回答當然是否定的。俗語云:“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苯踢@些課文,教師頭腦中應有“攻破一點,舉一反三”的設計理念。但選擇這“一點”是需要動些腦筋的,要考慮教材的特點,要考慮編者的訓練意圖,還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然后綜合敲定教學方案。
讀的方式、方法確實是門藝術,講究策略的教學也才是真正的教學,為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讀”必須穩扎穩打,注重實效性,才能真正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編輯:張慧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