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燦
摘 要: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改變傳統落后的課堂教學理念,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將生本教育理念認真地踐行到課堂教學中,把課堂還給學生,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生本教育;現狀;意義;對策
近年來,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將教育的重點轉向學生的綜合素質上,“以生為本”的生本教育理念由此產生。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導之下,作為教師,應當把課堂還給學生,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對于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而言,教師應當改變傳統教學中一切以考試為核心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化發展,真正實現“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目標。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的高中語文教學實踐經驗,以新課程改革為基礎,探討在課堂教學中,生本教育理念運用的現狀以及對策。
一、 生本理念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運用的現狀
雖然新課程改革格外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主觀能動性的發展,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生本教育理念的運用還是存在不少問題,主要如下:
(一) 高考的壓力決定了教師難以真正踐行生本教育理念
對于高中階段教學而言,高考才是第一位的。因為,對于中國絕大部分的孩子而言,高考可謂是決定人生命運的一大考試。因此,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基本所有教師的教學都是以高考為核心的。所謂的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為本的教學理念,不過是一紙空文,難以真正實施。這就是所謂的“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真實寫照。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一些指導思想比較理想,但是在真正實際運用的過程中,會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種問題,從而難以讓教師真正踐行一些理想化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
(二)傳統教育理念在教師的教學中根深蒂固
對于一切行業而言,改革必然會面臨阻力,教育改革亦是如此。在中國的教育領域,素質教育的實施是自2001年開始的,相比較上千年的應試教育體制而言,素質教育理念的發展無疑顯得格外薄弱,從而使得難以在教育領域普及和發展。而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在教師的教學領域可謂是根深蒂固,教師習慣性地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于新型的教學模式不太接受,也不太懂得使用,從而使得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難以真正得到有效地實施,難以促進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二、 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運用的特征
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生本教育理念的運用,著實是對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真正體現了一切為了學生,回歸學生本位,尊重學生全面個性發展的教育理念。總結下來,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具有如下特征:首先,強調學生的自主性。生本教育理念的第一特征是強調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性。這種主體性主要體現在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的選擇,都是需要建立在學生的基礎之上,以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化發展為基準,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決定者,而是引導者,學生在教師引導之下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擁有課堂教學的主動權,為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礎;其次,合作學習性。合作性是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又一特征。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合作教育的理念主要體現在小組合作學習上,教師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第三,創造性。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發展,而這種主體地位的發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發展能力,促進學生創造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實現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 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運用的意義
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生本教育理念的運用,具有很多積極的意義:
(一) 有利于促進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革
一直以來,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都是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且這樣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可謂是根深蒂固。而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可以促進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和發展,讓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化發展,改變傳統一切以考試為核心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發展。
(二) 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生本教育理念強調的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的教學方式,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視,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再被動接受,而是主動探索和主動學習,對于實現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提升具有積極的意義。
(三) 有利于實現良好的高中語文教學效果
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導之下,學習成績已經不再是衡量學生學習效果好壞的唯一標準,而學生的綜合素質則是重要標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考試的機器,不再是高分低能的教育悲劇,而是具有較強自主性的學習主體,這樣的教學結果,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因此,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有利于實現良好的高中語文教學效果。
四、 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運用的對策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著實具有很多優勢。那么,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將如何有效地踐行“生本教育”理念呢?
(一) 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
對于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而言,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定位,決定了生本教育理念是否能夠得到真正的踐行。從根本上講,生本教育理念之下,教師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應當改變過去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的過程中,刺激和發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良好的師生互動,形成良好的師生角色定位,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形成教師引導、學生探討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的思考和解決問題,共同完成學習的任務,實現良好的高中語文教學效果。endprint
(二) 不斷拓展和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
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的一切教學都是建立在教材課本之上,一些教學的內容比較刻板、陳舊,或者是已經為學生所熟知的,所以導致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性不高,興趣不濃,難以實現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生本教育理念指導之下,教師的語文教學應當盡可能地避免傳統單調、枯燥的教學現狀,教師應當通過教學內容的拓展和補充,不斷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借助當前發達的互聯網技術,搜集一些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素材,有機地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促進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三) 通過小組合作,提升學生探究性和自主性
對于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而言,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對于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需要教師注重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是小組成員的分組問題。在分組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堅持“同組異質”的分組原則,將不同喜好的學生分到同一組中,這樣的分組模式,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優勢互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次,教師要注重小組合作問題的擬定。對于高中語文的小組合作學習而言,合作題目的擬定至關重要。從根本上講,探究性和啟發性應當是合作題目擬定的標準,只有具有探究性和啟發性的合作題目,才值得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探討結論,也才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和能力發展;第三,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主導地位不容忽視。并不是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就無所事事,而是要扮演好監督者的角色、引導者的角色,教師的積極引導,是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目標的基礎和保障。
(四) 合理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信息技術背景下一種有效且常用的教學模式。當今社會,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趨勢,且很多學校都已經具備這樣的教學條件。在一些發達的地區,教師的教學手段已經更加先進,一些地方的教師甚至開始使用交互式的電子白板,實現高科技的課堂教學效果。在這里,筆者只是結合大部分教師實際教學條件,探討多媒體的運用。對于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而言,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模式,有利于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促進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改變傳統落后的課堂教學理念,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將生本教育理念認真地踐行到課堂教學中,把課堂還給學生,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邵琛琛.論生本教育與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J].語文月刊(學術綜合版),2010,(07).
[2] 彭宏輝.生本教育理念下課堂教學的若干誤區與思考[J].現代教育論叢,2010,(12).
[3] 王曉珊.淺談語文教學與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