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來道
摘 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作文速度和質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作文,是語文教師需要研究的問題。本文就一位教師指導的六年級《難忘的一件事》作文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作文教學;學習興趣;小學
作文教學歷來都是一個難題,普遍存在“教師怕教,學生怕寫”的尷尬現象。我聽了一位教師指導的六年級《難忘的一件事》作文教學,這位教師在教學中正確處理了教與學的關系,符合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核心理念,實現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巧妙地運用到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
一、 教學過程簡錄
(一) 講故事,啟發激趣
同學們,你們想聽故事嗎?我給大家講幾個小故事,看哪些同學能聽懂故事的內容。(培養傾聽能力。2011版課標指出:“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
(二) 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巧妙導入
同學們,很高興你們能聽懂老師講的故事,……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寫一篇作文,它要求寫童年生活中最真實、最難忘的一件事。現在,請同學們齊讀一遍作文要求。(多媒體出示寫作要求:重點寫清楚事情的經過。)
(三) 按要求引導學生審題、命題
1. 學生齊讀作文要求后,在同桌討論的基礎上,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抓住了以下關鍵問題:
(1) 這次作文是以寫事為主的記敘文。(板書:寫事)
(2) 這篇作文只能寫一件事。(板書:寫一件事)
(3) 這件事是過去發生的,是自己親身經歷的、印象深刻的、難忘的。(板書:難忘)
2. 確定作文題目:生口述,師板書:《難忘的一件事》、《一件難忘的事》、《那件事我忘不了》、《刻骨銘心的一件事》……
3. 師:根據作文要求,這次作文可以選擇很多題目,今天,我們就以《難忘的一件事》為題目來寫作文。
(四) 創設情境,選擇材料
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當場檢驗一下自己的作文水平?今天,老師為你們提供了一個當場表現自己作文能力的機會,看誰寫得又快又好。這次作文就選取你們童年生活中“一瞬間”發生的事為作文題材,即“發生在一張照片上的、你自己的故事”來寫。你們的照片拍下了你可愛的身影,拍下了你生活中有趣的往事,留下了你童年生活的足印。你們樂不樂意寫下來,作為一份珍貴的寶物收藏起來?(學生高興地答道:樂意。)請同學們把你們帶來的照片拿出來放到課桌上。
(五) 進入情境,議練結合
1. 討論開頭的寫法
(1) 你們認為在介紹照片里發生的故事時,應先介紹什么?經過討論,小組匯報,教師把各組的討論結果展示在屏幕上,經過歸納總結,形成了“開頭交代四要素,時間人物寫清楚。”
板書: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2) 指名學生口述自己的開頭。然后,動筆寫第一自然段。
2. 思考照片的由來。板書:照片由來(事情發生的起因)
(1) 你的照片是在什么情況下拍的?(如旅游、生日、運動會、節日……)
(2) 指名學生口述照片由來。動筆寫第二自然段。
3. 怎樣把一件事寫具體。(觀察照片畫面,回憶)
(1) 多媒體出示觀察要求,學生齊讀。
(2) 怎樣把一件事情寫具體。(多媒體出示:“事情經過要詳細,人物活動寫仔細。”)學生齊讀。
經過:照片畫面上隱藏的有趣故事
(3) 學生動筆寫第三自然段。
4. 討論結尾的方法。
(1) 這張照片對你有什么啟示或教育?(板書:結尾寫法。)
(2) 多媒體出示:“三言兩語結尾清,教育啟示要點明。”(生齊讀,師板書:受到的啟示或教育。)
(3) 學生動筆寫結尾。
(六) 修改、簡評
1. 同桌交換修改
2. 展示、簡評
(1) 按好、中、差分別指名一名學生到講臺上,借助話筒向全班同學講述自己照片上的故事,教師做指導性簡評。
(2) 及時表揚鼓勵。除口頭表揚外,教師還可給寫得好的學生發自制的“未來作家卡”、“故事情節感人卡”、“進步卡”。
(七) 多媒體播放《小學生作文歌》,師生齊唱。
二、 教學淺析
縱觀這兩節課的全過程,我認為有以下特點值得借鑒。
(一) 故事激趣,巧妙導入,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教學一開始就調動了學生學習作文的積極性,縮短了師生的心理距離,密切了師生感情,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育人效果。用講故事的方式引導學生說自己的故事,克服了學生作文的畏難情緒,為學生積極作文創設了良好的情感氛圍。
(二) 圍繞作文要求命題、審題,使學生抓住了作文的關鍵:“難忘的事”、“一件事”,避免了作文的盲目性。
(三) 創設情境,入境生情。“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圍繞命題,教師用一張“照片”,讓學生到生活的大舞臺上尋找作文材料,寫關于自己照相時發生的事,極富童趣,讓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實在,覺得有事可寫,有話可說。學生明白了“寫什么”,對寫作文由“怕”變“愛”,順利步入“我手寫我心”的自由王國,課堂氣氛活躍。
(四) 授法引趣,講練結合。“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把討論、總結、列提綱、口述、當場寫作幾項工作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理清寫作思路,教授寫作方法,大膽地把作文自主權交給學生,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讓每位學生都參與練習,使學生手、眼、腦、口等多種感官得到綜合訓練,讓不同的學生都得到發展,使學生帶著學習方法,自信地向老師展示自己的成功,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落實。整個課堂教學環節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
(五) 及時修改評價,重視信息反饋。讓學生同桌間相互修改,培養了學生自覺修改作文的習慣,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現代教學手段,讓好、中、差學生各一名到講臺上朗讀作文初稿,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教師緊扣作文要求,恰當地進行點評、指導,調動了各類學生的作文熱情和積極性。
(六) 激勵鞭策,激情勵志。講評過程中,教師對各類作文發放自制的“未來作家卡”、“故事情節感人卡”、“進步卡”,說祝賀鼓勵的話,讓學生面帶笑容,高高興興地回到座位,這對培養學生為勇于創新、善于創新的高素質人才,起著潛移默化的激勵作用。
(七) 精心總結,歌聲引路。《小學生作文歌》既是對這次作文的總結,又為學生作文指出了努力方向。
(八) 減負提質,展示成果。全班學生當場完成作文,減輕了學生課業負擔,為學生自主閱讀留出了更多的時間。學生的作文寫得真實、具體、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教學效果較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