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前
摘 要: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到數學教學中,創設教學情景,調動參與的主動性,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解決數學難題等方面都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同時,對于誘發學生的學習原動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思維、探究數學奧秘、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優化課堂教學效果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盡管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數學教學中優勢巨大,但是,也不是說信息技術是萬能的,也有不足和不當的時候。本文就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契機談了一些體會。
關鍵詞:數學教學;現代信息技術;使用契機;探究
近些年來,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顯而易見,特別是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到數學教學中,在創設學生學習數學情景,調動學生參與數學教學活動的主動性,以及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解決數學難題以及運用數學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都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同時,對于誘發學生的學習原動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思維、探究數學奧秘、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優化課堂教學效果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盡管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與數學教學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優勢,但是,筆者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感到有的時候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也有一些不足和不當之處。
一、 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數學較之其他科目枯燥,如果僅依靠教師的講授,那么,學生很難會提起學習的興趣和欲望,這就極易導致學生產生對數學厭學和抵觸的心理。基于這一客觀實際情況,在進行數學的講授中,應當根據學生的特點,將教學知識點和風趣、生動的因素相結合,以現代信息技術這一現代化媒體進行展現,充分發揮其能夠將文字、聲音、圖形、動畫集為一體的優勢,以這種生動、形象的方式進行教學,盡可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例如,在教學《數數》一課中,運用色彩鮮艷的花朵,形象生動可愛的小動物的課件內容,以引起學生們的審美感,激發學生設身處地去想象。在教學“比較”時,多媒體展現綠草如茵的場景。再加上擬人的對話“小朋友,你們見過草地嗎?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樣的?”接著,大屏幕上母鴨和小鴨一齊走過來,小雞和雞媽媽也走過來,其樂融融。這美麗的畫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生活體驗融合在一起,孩子們笑在臉上,思維活躍。畫外音:鴨媽媽對雞媽媽說:“我的小鴨比你的小雞多。”而雞媽媽卻對鴨媽媽說:“不對,我的小雞比你的小鴨多。”老師這個時候說:“同學們,我們幫它們數一數,看看鴨媽媽的孩子多,還是雞媽媽的孩子多?”從而引發比多比少的問題。學生一下子活躍了,小組討論后,說出了自己的答案。
二、 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講授概念時,教師一般都是借助教材中的例題進行講解、分析其中的知識點,或者根據教學內容要求選擇補充課外的數學題來講解,幫助學生進行理解較難理解的數學知識。特別是對于那些單調的數學概念教學而言,學生很難能夠有效地理解略顯抽象的數學概念,即使依靠死記硬背暫時的掌握,也無法有效地運用,更無法利用其解題,教學效果甚微。對于抽象的數學概念,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可以非常生動、形象、直觀的進行展現,用生動、風趣的圖片來體現枯燥的數學概念,這就可以從根本上降低學習的難度和困境,使得枯燥的概念變得直觀、生動,教學效果極大提高。
例如,在教學《線段、射線、直線》時,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是老師說教,抽象的概念學生很難能理解。這時候借助多媒體先在屏幕上顯示一組圖形,讓學生辨認直線和線段,然后,將線段向右邊似光線射出一樣地勻速延伸形成射線,使學生看后悟出射線是怎么形成的。這樣的教學,通過運用現代多媒體就很容易的使學生理解了數學概念,不僅理解透徹,而且記憶深刻。
三、 展現數形關系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數形關系是數學中最為常見,也最為重要的思想方法,即在一定的條件下,實現數和形之間的互相轉化。通常是用直觀的幾何圖形來展現數學中抽象的關系和內容,又被稱為數形結合、形數結合。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使得學生非常方便的掌握數學內容,且避免了枯燥無味的弊病,學習效率大幅度提高。例如,在學習“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內容時,運用多媒體呈現“小猴子分桃子”的游戲。多媒體畫面3只小猴子摘桃子的情景,開始它們摘了7個,然后平均每只小猴分2個,最后剩下1個。三只小猴犯愁了。無奈,它們又摘了4個,一人一個地分,還是不能平均分。從這個故事引出“有余數的除法”的概念。
四、 驗證和發現數學規律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將處于靜態的物體通過演示,將其轉化為動態,是現代信息技術功能的生動體現。基于這一點,可以針對一些復雜的數學問題進行展示,如以平面圖形來展示立體的實物模型,從而最大程度的引導和指引學生的學習,并且激發其自我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一課,在推導圓面積公式時,如果不借助多媒體的展示,他們難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難以理解化圓為方的過程。借助多媒體展示把圓2等分、4等分、8等分,16等分、32等分……并分別進行割補,學生從大屏幕直觀觀察到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這是傳統教學所不及的。學生從中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以生動的圖形方式來展現枯燥、復雜的數學問題,方便學生的再學習,且內容直觀,記憶更為深刻。這不僅可以非常有效的進行教學,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其未來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綜上所述,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數學課堂教學雖然有著很多的優勢,也確實優化了我們的教學,但是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現代信息技術不能完全替代傳統的教學手段成為唯一的教學手段,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要根據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尋求使用的契機,如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應用多媒體,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時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展現數形關系時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驗證和發現數學規律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只有恰到好處的應用信息技術使其發揮輔助教學的作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