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飛
摘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越來越受到新型教育模式的沖擊,在這種背景下,要想對小學語文課堂進行改進,需要從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和方法的研究進行探究,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將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況轉變成主動的學習狀態,最大的促進學生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策略;方法研究
一、 前言
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表現是不太好的,有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是十五分鐘左右,所以就課堂中的教學效果和方法研究是有助于小學生的教學效果研究。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在小學的科目中是比較重要的,與其他科目的地位相比,語文是培養一個學生的表達、語言功底的重要學科,在這種背景下,關于在語文課堂中的教學效果和方法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的重要方法。
二、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一些問題
語文課堂,在傳統教育中是教師一直在講、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在中國教育中已經保留了幾千年,應該是根深蒂固。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這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相關的,是這個年紀學生的心理特征決定。課堂中的教學遇到的問題在傳統的教育方式中得到了挑戰。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主要有人文性和工具性,這具有兩重性的,一定要將兩者結合起來,相互促進,相互進步。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重工具而輕人文。例如,在講解一個字的時候,著重地講解了字的寫法和字體,從而忽略了字的真正含義,所以學生沒有掌握到多少知識。現在的學校大多是追求成績的學校,只要學生能取得高分,不管這種教法是否符合教學規律,是否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都是好教法,都是值得推廣的。比如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這一方法得到了多少人的推崇,有多少學生正在重點背誦“標準答案”,原因就是考試考條文,學生背是背會了,卻不能真正掌握它,一考完,就差不多都“還給老師了”。
在小學課堂上,教師對于紀律的強調是非常重視的,小學生的心理造就了他們好動、多動的習慣。還有就是課文選材不當也逐漸凸顯出來,例如小學語文課文里選用的很多國外翻譯作品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太恰當的,例如紀伯倫、雨果的一些作品,還有很多很多所謂名家的東西。由于翻譯不當的緣故,帶有翻譯文章洋式表達法,這種翻譯方法,對于兒童形成典范的中文表達非常不利。還有在掌握字詞句方面,對一些必須掌握的字詞要求每個學生都能讀和默寫出來。并規定一定的處罰措施。要求家長盡量地配合教師的工作,做到在學校教師管、在家中家長管的良好氛圍,只有這樣,才會讓學生茁壯健康地成長起來。
三、 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與方法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就是按照小學語文課程所提出的計劃,由教師指導學生從事小學語文等各種學習活動,實現小學語文課程所規定的各項教學目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參與是密不可分的,教師是指引學習打開知識寶庫的引導者。擠壓小學生課堂之外的時間,是一些小學中常見的現象,這樣做的話,小學生對于知識的把握不會傾向于主動,更傾向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所以在有限的時間中教師要更好地上好每一節語文課是多么的重要。
合理分配課堂時間。小學的一節課只有40分鐘,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對于課堂的重難點能夠把握得透徹,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小學生的注意力在15分鐘左右,教師應當將本課的重難點集中在這15分鐘的時間講,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是講解重難點的關鍵,只有這樣。一節課學生會學到東西,教師上課也不會很吃力。在剩余的25分鐘的時間里,讓學生練習或者進行一些游戲的設計,當然,游戲當中是包含有關的知識點的。所以,摒棄滿堂灌的形式,真正地將課堂還給學生,把握好授課的最佳時間是一名優秀教師所必備的。
準確把握課堂的教學節奏。教師是一堂課的設計者,所有的學生是根據教師對于這一堂課的設計來進行的,所以在這里,教師對于整堂課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整節課,不是平平的一個調,而是注重“動靜結合”。“靜”,學生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動”,沒有教師的指導,光學生動,沒有目標,像一只無頭的蒼蠅亂撞。把握課堂教學節奏應該注重“疏”和“密”的結合,對于非重點的內容,學生不需要教師講解,就能學會,教師則或放手讓學生自學,達到教材的學習目標;而對重點部分內容,特別是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的部分,教師則必須要精心設計、濃墨重彩、認真描畫,讓每一位同學的注意力高度地集中起來。所以,在一節課中,“密”是學生的挑戰對象。同時,要講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
巧妙創設課堂教學情景。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學生需要有一定的基礎才能上好每一節語文課,在這種情況下,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有助于學生很好地理解和表達所學的知識。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求知欲和思維能力,最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還有利于保持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有利于挖掘學生的潛能。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要發揚民主精神,搞好師生關系,教師在進教室之前,將所有的不愉快留在辦公室,給每一位同學以笑臉,給予每一位同學激勵和鼓舞,讓他們相信自己是最聰明的那一個。在創設情境時,教師一定要避免過于花里胡哨的東西。有些教師為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將整個課件添加了視頻、動畫、音樂等等,只要是他會的都會加上去。這樣的教學情景是無效的,好像只是為了顯擺自己的多媒體制作技巧,這些東西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分散了他們在課堂上的注意力,讓他們沒有心思專心學習。
四、 總結
總之,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中,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語文活動要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才能行之有效。課堂中,必須以“本”為本,不可以丟棄“本”,去天馬行空。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課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課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課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