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安
摘 要: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 “所有的智力活動都依賴于興趣。在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新課改推進過程中,為了提升學生學習效率與質量,各種教學方式層出不窮,然而無疑的是,它們都是圍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出發,建立在如此基礎上的教學顯然才是事半功倍的。小學數學的教學不同于一些情感蘊含較多的科目,它更需要學生的邏輯思維以及較為枯燥的細致運算,這就導致了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數學望而生畏,教學質量也因此受到了抑制。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則更應從學生學習興趣出發,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繼而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本文筆者將根據自身經驗對此做一些簡單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性;智力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4-209-01
大量的事實和經驗告訴我們,但凡能夠取得一定的成就的人,往往對其所從事的行業和專研的領域具有較為濃烈的興趣。興趣是一切專研工作的最佳原動力,這一點在教學活動當中也同樣適用。興趣可以誘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而促使其主動學習、樂于學習,這種內在的學習動力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小學生作為一群年齡尚幼的孩子,他們則更傾向于自身感興超的事物。具體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趣味性。
一、授課巧妙,激發興趣
1、巧設疑
正是由于建立于理性角度的懷疑精神才促進了人類文明和科學的不斷發展進步,對學生也同樣如此,教師應當巧妙設定疑問,樹立學生的懷疑精神,誘導其產生求知欲,從而主動進行探究,使得學生進入樂于學習、主動學習的良性循環當中。例如,在“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這一節內容的教導時候,我們可以讓同學們先任意說出一些數字,并告訴學生們,我們不用計算則可以迅速得出這個數是否能夠被它們整除,在學生給出數字,我們也迅速做出解答以后,則可讓他們進行驗證,顯然,驗證后的結果正確,則將讓學生對此產生疑問,產生興趣,想知道為什么老師能夠迅速得出答案,這個時候教師再進行講解,學生將更容易集中精神,教學效果也自然會更佳。有效的設疑,是引導學生質疑而產生學習探究興趣。
2、巧提問
課堂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提問,太難,容易導致學生喪失信心和學習興趣,太易,達不到高效教學的目的。所以,首先應當注意問題的難度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這就需要教師平時對學生多關注、了解。其次,問題的設立應當少一些如“對不對”,“好不好”等問題,而應多提一些如“為什么對”、“為什么好”等能夠誘發學生們思考的問題,從而引起學生們的探究興趣。
3、巧故事
小學生還僅僅是一群孩子,他們喜歡聽故事、做游戲。小學數學課堂中,在新課講解的時候教師可以融入一些貼近生活的小故事,將枯燥的數學教學變得有趣起來,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如在“被除數、除數末尾為0的有余數的除法”這一節內容的教導過程中,我們可以融入西游記的元素,告訴大家豬八戒去花果山帶著猴子分桃子,然后以巧妙計算欺騙了小猴子們,自己吃得最多,猴哥回來大發雷霆,告訴小猴子們被騙在哪里,從而引出教學的內容,這樣將學生們愛聽的故事融入教學顯然更能夠激發大家的學習興趣。
二、貼近實際,生活情境
一切的知識都是源于生活當中,但又為生活所服務,數學知識也同樣在生活中有所體現。通過心理學研究實事表明:當學生所學的知識貼近大家日常生活且為他們所熟知的事物時,他們更容易全身心得融入課堂教學當中,有益于學習質量的提升。另外,新課標中對此也有明顯界定,在數學教學當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好各種教學活動,形成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同時,應當將生活實際和教學活動結合起來,在考慮到學生已有知識與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為學生營造各類貼近數學教學的生活情境。教學活動中,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他們的自身能力的鍛煉和發揮,通過這樣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且貼近生
活的教學情境營造,讓學生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和思考,并在生活實際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應用,自然更容易產生學習興趣,這對他們數學學習積極性的提升顯然是極為有利的。另外,采用貼近生活的教學形式,學生有過切身的體會和經驗,自然也更容易加深對數學知識本質的理解從而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
三、體驗成功,積極鼓勵
著名心理學家蓋茲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強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更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是在學習活動中逐漸形成的,這不僅需要教師教學方式的巧妙,更需要適當的贊揚和鼓勵。當學生成功時、探索時、學習時,教師都應當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贊揚,用如“你一定能行!”、“對,相當不錯!”、“不錯,你真棒!”這樣類似的語句來肯定學生!在學生成功后也同樣不吝嗇贊揚。這樣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輔以教師的鼓勵與肯定,遠比任何激趣方式更能提升小學生的等習興趣和動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