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的內容中,閱讀教學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和地位,閱讀教學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學校語文教育事業,對于當前語文教學的現狀來說更是如此。雖然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沒有被重視,閱讀教學在初中和語文教學過程中也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導致了語文教學在當前教學模式中不能被有效的提高。針對這一現象,就需要對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探討并提出相關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 (2017)11-0-01
前言
閱讀教學不僅是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教學內容,在當前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閱讀教學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思維活躍度。初中學生正是身體和思維進行成長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和寫作能力,更能夠提升學生在與人交流時的表達能力。語文作為一門實用性的學科,實際的表達要遠遠大于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因此就需要學校加強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從而將語文教學的重點轉移到閱讀教學中去。
一、我國當前語文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讀書能夠使人明智,從而起到修身養性的作用,而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中,卻沒有對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有效的重視,導致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工作不能達到應有的教學目的。這一問題不僅關系著初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問題,還關系著初中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文章寫作能力、語文素養等多種問題。
1.閱讀教學模式僵硬
現在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中,更多的是對文章進行拆分,然后再進行瑣碎的理解與分析,從而將文章進行了“解體”。這樣一來,老師的教學方式就會出現相應的改變,不再帶領著學生去咬文嚼字,慢慢的品嘗文章字里行間帶來的語言魅力,領悟文章感情,然而當前的閱讀教學,只是讓學生針對閱讀后出現的問題進行解讀,并不能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對文章有更深層的體會。例如,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想要針對一篇小說進行解析,一部分老師在對小說進行解析的時候,不會去注重小說作者所使用的語句、文章布局、人物刻畫以及整體的文章內涵,從而對文章情節進行簡單的拆分,從而教給學生一些死記硬背的知識點;對于學生來說,在老師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慢慢的也會對課程產生厭惡的心理,自然也就沒辦法感知到文章的整體內涵,所獲取的只是一些價值不高的內容[1]。這樣的教學模式如果一直在課堂教學中沿用,就會直接遏制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同時這樣的程序化教學模式也不利于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從而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正常理解,不能讓學生在文章閱讀的學習過程中獨立思考,從而削弱了學生的自主理解能力。
2.教學手段形式化
對于當前的學生來說,主要的學習方式就是預習工作,但是有一部學生沒有重視這一點。這也是由于預習工作對于學生來講相對比較空乏,從而缺少是指定的學習內容,并且教師在對學生的預習工作檢查過程中,由于書面形式的缺失,導致老師的檢查工作出現一定的困難,這樣就導致了許多學生放棄了預習工作。如果學生在學習之前沒有做好對文章的預習,老師在講課過程中,學生就會出現一定的迷茫,更加耽誤對學生閱讀教學的教育工作。
3.教案制定不合理
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是實現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初衷,但是在當前的學習環境下,課堂教育往往缺少的就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管理。同時,老師在上課之前所做的備課工作,也不利于學生的閱讀教學。老師的備課方式沒有涉及到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重點還是針對性的放在了針對閱讀后問題的解讀上,導致學生在接受閱讀教學時,缺少了與同齡人之間的競爭力,導致學生閱讀能力跟不上當前的教育節奏。特別是對獨生子女來講,以學生互動的形式進行初中語文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升交流能力,還能讓學生與學生之間有一定的競爭力,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學習。[2]
二、如何提升初中語文閱讀的有效性
1.改善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
想要改善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就需要在閱讀模式中加入多樣性的教學內容,也就是人們經常提倡的情景教學模式。這一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是通過多媒體的方式進行場景的再現,能夠直接彌補傳統教學模式中出現的不足。
例如,對契訶夫的文章《變色龍》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倘若學生在生活中根本就沒有聽過變色龍,也不了解變色龍會通過改變自身顏色來進行偽裝的特性,就不能對文章中奧楚蔑洛夫這一形象進行深刻的理解,也無法體會這個認為在當時的時代環境下所表現出的可悲與憐憫[3]。因此,這樣的情境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形象、生動的了解文章內容和人物,從而保證學生時刻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
2.根據教學目標,制定教學計劃
在課程教學中,老師可以利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和形式對學生閱讀教學進行有效的學習指導。閱讀教學的課堂中,要求老師可以根據課程所講文章的重要性,分成不同的課型實施授課,例如:朗讀型、學習方法指導型、文學欣賞型等,而這些課程的設計除了需要根據需要授課的文章之外,還要依據具體的教學目標以及文章的重難點知識,幫助學生對文章可以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生閱讀效率。
3.制定合理的教案,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能力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在初中的閱讀教學過程中,真正的教學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如果缺少了語言文字的積累,那么閱讀教學就無從談起。對此,就要求老師應當在教案精心制作的基礎上,學生課堂表現中出現的多樣性進行適當的教案改正,從而在閱讀教學中保證能夠照顧到課堂中的每一位學生,從而提升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
三、總結
初中老師在閱讀教學的授課過程中,需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課程標準進行閱讀授課,并且在閱讀教學中,多利用情境教學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對文章的理解。當前,還要求教師的授課方式也必須跟上當前時代的步伐進行教學,才能保證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方式能夠跟上時代發展。
參考文獻
[1]沈玲玲.試論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語文天地:初中版,2015(2):62-63.
[2]賈麗芳.淺析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2016,(11):197-197.
[3]張發奎.試析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讀書文摘,2015,(4):432-4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