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紹君
摘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低年級的看圖寫話則是作文教學的準備階段,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能為高年級的篇章訓練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孩子;看圖寫畫
看圖寫話是低年級作文訓練的重點內容。讓學生寫出高水平的句子,能為中、高年級的作文打下基礎。在教學中,學生存在看不懂圖,寫不出話來;寫出的話呆板沒有生氣;表達不清,語無倫次及教學方法不妥等問題。在幾年的低年級教學中,我發現低年級的看圖寫話教學存在一些問題,這里我就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談一點自己的認識。
一、培養觀察能力。
看圖寫話,顧名思義就是就是要用眼睛看,看是基礎。就是 指導學生學會觀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觀察是一個知覺、思 維、語言相結合的智力活動過程,觀察是人們增長知識、認識世 界的重要途徑。 觀察能力的發展是思維、 表達能力發展的基礎和 前提。看圖說話之前只有經過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有深厚的理 解,才會在大腦里形成清晰的印象。學會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 就等于交給他們一把認識世界的金鑰匙。 孩子寫話之前,首先讓孩子弄清圖的類型,是單幅圖還是多幅圖,如果是單副圖,重在輔導觀察的順序,或從上到下,從下到上;或從遠到近,從近到遠;或從左到右,從右到左;或從中間到四周,對畫面所表達的主要內容先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再從畫面中人物的形體、相貌、服飾等,弄清人物的性別、年齡、身份;從人物的表情、動作,推測人物的思想,以及他在干什么,想什么;還要觀察周圍環境,弄清事情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等等。因為是單幅圖,故事情節并不是很清楚,所以,我們還應該引導孩子想象,在畫面呈現的這一刻之前,發生了什么事情;在畫面之后,又發生了什么事情。同時應引導孩子明白什么場景才是這幅圖敘述的關鍵。如果是多幅圖,寫話時要引導孩子思考圖與圖之間的聯系和變化,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將多幅圖畫變成一個情節完整、內容連貫的故事,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逼真,故事情節更加曲折動人。
二、發揮合理想象。
很多同學在寫話的時候既表達了圖意,也能夠有條理地描寫,但是語言很簡單,僅僅是就圖說圖,缺乏合理的想象。其實想象可以使你的寫話充滿靈氣和活力。
例如,一幅圖上呈現四個小朋友,他們有的扛著小樹苗、有的提著水壺、有的拿著鐵鍬,很顯然小朋友們是準備植樹了。在小朋友的頭頂上還有兩只小鳥在飛。如果在寫話的時候只是寫你觀察到的兩只小鳥在小朋友的頭頂上飛翔,就顯得簡單無趣。這時你就要展開合理的想象:小鳥可能在給小朋友們唱歌,小鳥可能在說:“太好了,我們又有新家啦!”這樣的想象就比寫小鳥在飛要生動有趣的多。
想象可以給你的作文添彩,但如果不根據圖畫進行合理想象,就會使你的作文變成“胡編亂造”。如果你想象圖中的小鳥要去南方過冬、圖中的小鳥正在覓食,就與四個小朋友去植樹沒有關聯,背離了圖意。又如,看圖說話《植樹》,圖上有美麗的春天公園,有紅紅的太陽,飛翔的燕子,有三個人在公園里植樹,有人扶樹,有人澆水,有人培土……。題目的要求是:仔細看圖,說說圖里都有什么,再寫下來。有的同學這樣寫:“有三個人在植樹。”這就是缺乏想象力的寫話。面對這種情況,我想必須在指導學生看圖上下功夫,讓學生掌握看圖的方法,使他們通過仔細看圖,了解畫面所反映的主要內容,并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寫的新鮮生動。有的學生還寫出了:“讓小樹和我們一起長大。”這樣有個性的語言。
三、培養寫話興趣。
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有了學習的熱情,就會變被動為主動,變無心為有心。因此喚起學生的說話興趣,恰到好處地進行點撥,激發學生的寫話欲望,使他們產生如梗在咽,一吐為快的感情沖動,使寫話成為學生的自覺要求,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如在訓練學生觀察圖畫《大課間活動》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說說每天在大課間活動中你們都干些什么?和誰一起玩的?玩些什么游戲?是怎么玩的?當時的心情怎樣?于是同學們紛紛舉手,大膽發言,不但說出游戲的名稱,還說出自己是怎么玩的。這時我出示圖畫,讓學生觀察,并展開想象,變“靜圖”為“動圖”, 學生覺得有話可說,培養了學生 寫話的興趣。
四、發展思維能力。
在觀察畫面的同時,教師應適時點撥,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既要看出畫面上的內容,又要想象出畫面外的內容。例如,看圖寫話《救小鳥》,圖中內容是:一個小男孩看到一只貓爬上樹,想吃樹上的兩只幼鳥,正向幼鳥逼近……。我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思考四個問題:1、圖上畫了什么?發生了什么事?2、當小朋友發現貓要吃小鳥時,他當時是怎樣想的?3、他想出了什么辦法?4、他是怎樣救小鳥的?讓學生把自己放在畫面中小朋友的處境上,說一說,演一演,通過引導,兒童能說出各種各樣新奇的答案。同時與畫面相關的細節、想法及情感也融進了畫面,兒童的創造性思維活躍了,畫面豐富了,寫出的話也生動了。
五、培養表達能力。
低年級學生好奇、天真,求知欲強,善于模仿,好提問題,喜愛表達,思維形象具體,但表達起來缺乏條理性和連貫性,說起話來常是前言不達后語或重復羅唆,有時帶有語病。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了以下三點:1、要求說得有頭有尾,要遵循一定順序;2、要有基本內容,不要丟掉重點;3、鼓勵在語言表達上有獨到之外的學生,表揚他們說得細,說得好。在說寫訓練中。要求學生準確、有中心、有合理的看圖,啟發學生大膽思維、想象、發言(表達),還要注意啟發學生的求異思維。每次在指導學生看圖說話、寫話時,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他們興趣盎然,勁頭越來越高。在說話課上,我經常這樣對他們說:“誰能和大家說不一樣?”那個同學比剛才那個同學說得更具體、更生動些?”以此鼓勵同學說話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有了說話的順序,他們就會積極地表達,久而不厭,心情愉快。有時看單幅畫面說話,學生可以說出十多個不相同的開頭,有的學生還有自己的創見,在說的基礎上再指導寫,就容易多了。
低年級的看圖寫話,應讓兒童多“看”、多“想”、多“說”才能“寫”得生動具體,富有個性。在教學中,我深深感到初學寫作要從小著眼,千萬不能貪大貪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只有扎扎實實地練好基本功,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