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玲 江湖 冷志兵
[摘要]目的 系統評價集束化護理對防控多重耐藥菌感染的臨床效果。方法 計算機檢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服務系統(CBM)、萬方期刊數據庫(Wanfang)、維普期刊資源整合服務平臺(VIP)等數據庫,查找關于集束化護理對防控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隨機對照或非隨機對照試驗,檢索時限均為建庫~2016年12月。由兩名評價員依據納入與排除標準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應用RevMan 5.2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共納入14篇文獻,20 693例患者。Meta分析結果顯示,集束化護理干預可以減少患者住院期間MDRO發生率[OR=0.56,95%CI(0.51,0.61),P<0.00001],提高患者感染MDRO后治愈率[OR=2.51,95%CI(1.45,4.32),P=0.0009],減少患者感染MDRO后死亡率[OR=0.40,95%CI(0.23,0.69),P=0.0009],延長患者感染MDRO前住院時間[SMD=4.49,95%CI(2.20,6.79),P=0.0001],縮短患者感染MDRO后住院時間[SMD=-32.15,95%CI(-57.51,-6.78),P=0.01],減少患者總住院時間[SMD=-3.31,95%CI(-4.53,-2.10),P<0.00001],減少患者用于治療MDRO感染的日均費用[SMD=-8.81,95%CI(-12.83,-4.80),P<0.0001]。結論 本研究現有證據顯示,集束化護理對于MDRO是一種較為可行、有效的干預措施,但由于納入的文獻質量不高,以上結論需要更多的大樣本、高質量的臨床隨機試驗加以驗證。
[關鍵詞]集束化護理;多重耐藥菌;Meta分析
[中圖分類號] R4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11(b)-0008-05
[Abstract]Objective To systematic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luster nursing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ultiple drug-resistant bacterial infections.Methods The databases of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CBM,Wanfang,and VIP were searched by computer,so as to retrie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or no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on the cluster nursing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ultiple drug-resistant bacterial infections.The search deadline was from the database establishment time until December in 2016.Based on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independent screening of literature and extract of data were carried out by two reviewers,and RevMan 5.2 software package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 A total of 14 articles and 20 693 patients were included.Meta analysis showed that clus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could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MDRO during hospitalization[OR=0.56,95%CI (0.51, 0.61),P<0.00001],improve the cure rate after MDRO infection [OR=2.51,95%CI (1.45,4.32),P=0.0009],reduce the mortality after MDRO infection[OR=0.40,95%CI (0.23,0.69),P=0.0009],prolonged the hospital stay before MDRO infection[SMD=4.49,95%CI (2.20,6.79),P=0.0001],shorten the hospital stay after MDRO infection[SMD=-32.15,95%CI (-57.51,-6.78),P=0.01],reduce the overall hospital stay[SMD=-3.31,95%CI (-4.53,-2.10),P<0.00001],and reduce the average daily cost for the treatment of MDRO infection[SMD=-8.81,95%CI (-12.83,-4.80),P<0.0001]).Conclusion Based on the available evidence in this paper,cluster nursing is a viable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 for MDRO.However,because of the low quality of the literature included,the above conclusions should be further verified bymore large sample and high quality clinical randomized trials.endprint
[Key words]Cluster nursing;Multiple drug-resistant bacteria;Meta-analysis
多重耐藥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是指對常用的三類或三類以上抗菌藥物同時呈現耐藥的細菌,多重耐藥也包括泛耐藥和全耐藥[1],感染呈現復雜性、難治性等特點,主要感染類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術切口感染、醫院獲得性肺炎、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等。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2011年發布的MDRO平均發生率仍然在逐年上升,MDRO的發生對患者健康產生嚴重的危害,不僅加重患者的病情,還增加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費用、死亡率等。集束化護理[2]是以最佳循證證據為基礎建立的一組(3~6個)集合措施,其共同實施比單一操作更能提高患者的臨床結局。近年來,許多學者將集束化護理應用到控制、預防和治療MDRO,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研究通過系統的文獻檢索,對納入文獻進行Meta分析,以評價集束化護理的干預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文獻納入與排除
1.1.1納入研究類型
1.1.1.1納入標準 ①原始文獻為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非隨機試驗研究(non-randomized experimental study);②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1.1.2排除標準 ①原始文獻實驗組和對照組無區分;②原始文獻報道不清楚,如未交待具體的樣本量、療法、療程等;③重復發表的文獻;④病例報道、觀察研究、綜述性文獻。
1.1.2研究對象
成年住院患者。
1.2干預措施
依據國家衛生和計生委員會2011年頒布的《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的相關內容[3],實驗組實行集束化干預措施,至少包含以下措施3項;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只需要包含以下1項措施即可納入:①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②嚴格實施隔離措施;③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④加強清潔和消毒工作;⑤合理使用抗菌藥物;⑥加強多重耐藥菌監測工作;⑦重視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管理;⑧加大人員培訓力度。
1.3結局指標
療效判定指標至少包含以下1項:①MDRO感染率;②MDRO感染后治愈率;③MDRO感染后死亡率;④MDRO感染前住院天數;⑤MDRO感染后住院天數;⑥患者總住院時間;⑦患者用于治療MDRO感染的日均費用。
1.4文獻檢索
計算機系統檢索外文數據庫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檢索詞為“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bundle care、comprehensive care”,以Pubmed快速檢索入口為例,檢索式為“(bundle care or comprehensive care) and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檢索年為建立~2016年12月,語種為英文;檢索中文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萬方數據庫(WANFANG DATA)、維普期刊資源整合服務平臺(VIP),檢索年限設定為自數據庫建立~2016年12月,檢索詞為“集束化護理、集束化干預、集束化策略、集束化管理、綜合干預措施、多重耐藥菌、多重耐藥菌定值”。以CNKI的高級檢索入口的主題檢索為例,檢索式為“(集束化護理or集束化干預or集束化策略or集束化管理or綜合干預措施)and(多重耐藥菌or多重耐藥菌定植)。
1.5文獻篩選過程
1.5.1納入文獻篩選
應用雙人交叉核對方式進行,即由兩名研究者以互盲的形式選擇納入文獻,閱讀題目和摘要篩選相關文獻,根據納入和排除標準初步篩選文獻,對于符合標準的文獻獲取全文,提取資料,當兩者意見不統一時,兩個協商解決或由第三方參與最后的判決。
1.5.2資料提取
按照所設計的信息提取表提取資料,包括第一作者、發表年份、研究類型、樣本量、研究對象的基本特征(年齡、性別)、干預措施、結局指標、住院時間及療效結果、日均住院費用。
1.5.3納入文獻質量評級
隨機對照試驗依據Cochrane圖書館提供的隨機對照試驗真實性評價量表對納入研究的質量進行評價,評價指標由以下7個方面組成:隨機序列的產生(選擇偏倚)、盲法分配(實施偏倚)、所有研究參與者和人員采用盲法(執行偏倚)、結果評估的盲法(觀察偏倚)、數據結局的完整性(失訪偏倚)、選擇報道(報告偏倚)和其他偏倚來源,對每個項目作出偏倚風險高、偏倚風險低、不清楚的判斷,最終將文獻評級為A、B、C三級;非隨機對照實驗按照MINORS條目對文獻質量進行評價,共12個條目評價指標,每一條評分0~2分,最低分0分,最高分24分。
1.6統計學分析
采用Cochrane圖書館推薦的RevMan 5.2軟件進行Meta分析,計數資料的統計采用比值比(OR)或相對危險度(RR),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差(MD)或標準化均數值(SMD),區間估計選用95%可信區間(95%CI)。應用卡方檢驗進行異質性檢驗,檢驗水準設定為α=0.05,若檢驗結果P>0.10,I2<50%,可認為納入的研究間具有同質性;若檢驗結果P<0.10,I2>50%,則認為研究結果之間具有異質性,選用隨機效應模式(random-effect model)合并數據,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當納入的研究不符合Meta分析數據要求時,僅對其進行描述性的定性分析。采用漏斗圖(funnel plot)檢驗是否存在發表偏倚,若漏斗圖不對稱則提示存在可能發表偏倚的可能性大,對稱則提示可能存在發表偏倚的可能性小。endprint
2結果
2.1文獻檢索結果
初步檢索得到相關文獻262篇,應用Eednote文獻管理軟件包對文獻進行管理,去除重復文獻137篇,剩余125篇通過閱讀文章的標題和摘要,排除其中66篇,閱讀剩余全文59篇文章,結合文章納入與排除標準,最終納入14篇文獻進行Meta分析,共計20 693例患者(干預組10 416例,對照組10 277例),納入文獻流程見圖1。
2.2文獻的基本特征及質量方法學評價
根據Cochrane圖書館標準對納入文獻質量進行評價,5篇RCT文獻均為B級,9篇非隨機對照實驗評分在14~18分之間,納入文獻的基本特征及質量方法學評價見表1。
結局指標:①MDRO感染率;②MDRO感染后治愈率;③MDRO感染后死亡率;④MDRO感染前住院天數;⑤MDRO感染后住院天數;⑥患者總住院時間;⑦患者日均住院費用。文獻質量評級:①隨機對照試驗(A級、B級、C級);②非隨機對照試驗(MINORS評分:0~24分,分數越高,文章質量越高)
2.3 Meta分析結果
2.3.1實驗組和對照MDRO發生率比較的Meta分析
共14項研究[4-17](n=20 693)報道了患者住院期間MDRO的發生率,各組間有統計學異質性(P<0.0001,I2=71%)。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接受集束化護理患者的MDRO發生率低于常規護理組[OR=0.56,95%CI(0.51,0.61),P<0.00001](圖2)。
2.3.2 MDRO治愈率比較的Meta分析
共5項[4-8](n=602)研究報告了患者MDRO后感染的治愈狀況,各研究間無統計學異質性(P=0.71,I2=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接受集束化護理患者的MDRO治愈率高于常規護理組[OR=2.51,95%CI(1.45,4.32),P=0.0009](圖3)。
2.3.3 MDRO死亡率比較的Meta分析
共5項[4-8](n=602)研究報告了患者感染MDRO后死亡率,各研究間無統計學異質性(P=0.71,I2=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接受集束化護理患者的MDRO死亡率低于常規護理組[OR=0.40,95%CI(0.23,0.69),P=0.0009](圖4)。
2.3.4 MDRO感染前住院時間比較的Meta分析
共4項[4,6-8](n=2714)研究報告了患者感染MDRO前的住院時間,各項研究間有統計學異質性(P<0.00001,I2=100%)。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發生MRDO感染的時間較實驗組短[SMD=4.49,95%CI(2.20,6.79),P=0.0001](圖5)。
2.3.5 MDRO感染后住院時間比較的Meta分析
共4項[4,6-8](n=2714)研究報告了患者感染MDRO后的住院時間,各項研究間有統計學異質性(P<0.00001,I2=100%,)。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接受集束化護理患者的MRDO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SMD=-32.15,95%CI(-57.51,-6.78),P=0.01](圖6)。
2.3.6患者總住院時間比較的Meta分析
共3項[4,5,17](n=1388)報告了患者總住院時間,各項研究間有統計學異質性(P<0.00001,I2=98%)。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接受集束化護理患者的MRDO總住院時間短于常規護理組[SMD= -3.31,95%CI(-4.53,-2.10),P<0.00001](圖7)。
2.3.7日均住院費用比較的Meta分析
共5項[4-8](n=3234)研究報告了感染MRDO患者日均費用,各項研究間有統計學異質性(P<0.00001,I2=100%)。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接受集束化護理的患者用于治療MRDO日均住院費用少于對照組[SMD= -8.81,95%CI(-12.83,-4.80),P<0.0001],見圖8。
2.4發表偏倚分析
漏斗圖顯示,基本對稱,OR值包涵在95%可信區間(95%CI)內,提示發表偏倚較小。
3討論
MDRO的傳播途徑有內源性和外源性,其中以外源性傳播的接觸傳播最為常見,也最難控制,并且其感染類型較多,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MDR-AB)、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MDR-PA)、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的大腸埃希菌(ESBLs-ECO)等,另外MDRO感染已成為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增加醫療費用和加劇患者病情的重要原因,因此MDRO的防控已經成為醫學界最為棘手的問題之一。針對MDRO感染的特征,國內不少學者將集束化護理措施應用在MDRO的防控工作中,將具體的臨床情景與循證醫學相結合,選用合適的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集束化干預,以此來提高患者的臨床結局。本文就患者住院期間MDRO的發生率,感染MDRO后的治愈率、死亡率,感染MDRO前、后住院時間,患者日均費用和總住院時間7個結局指標進行數據分析,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一方面,集束化護理減少了患者住院期間的MDRO發生率:納入的14篇文獻均顯示,集束化護理有效地降低了MDRO的發生率,盡管納入的文獻中,每一篇文章使用的具體措施不一致,但是其都抓住了MDRO發生與傳播過程中主要的危險因素,應用循證護理的理念,將3~6個元素集合在一起,共同實施到患者的診療過程中,從而達到明顯的干預效果,因此,集束化護理在預防和降低MDRO發生方面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推廣應用 。endprint
另外,集束化護理對MDRO其他方面的作用具體如下:在嚴格實施集束化干預的過程中,醫療團隊為患者提供科學、系統的護理策略,對患者感染MDRO存在或者潛在的因素進行全面評估,制訂個性化的集束化護理方案,從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嚴格實施隔離措施、加強清潔和消毒工作等方面著手,盡量避免MDRO的發生,若發生,則全面進行診療,提高患者治愈率,延長患者感染MDRO前住院時間,減少患者感染MDRO后住院時間和死亡率、日均費用和總住院時間。同時,集束化護理的實施,加強了醫護人員對MDRO風險的認知,促使醫護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與交流,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管理,這不僅有效地改善了醫患、護患關系,還提高了患者的臨床結局。
但是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①納入的14篇文獻均為中文,且有9篇非隨機對照實驗,文獻質量不高,可能存在選擇偏倚和發表偏倚;②納入文獻中的集束化護理措施各有差異,無統一的標準,故數據分析過程中可能產生偏倚;③文獻檢索不能面面俱到,因此為進一步確認集束化護理措施對于MDRO的療效及其詳細的干預措施,還需要大樣本、多中心、高質量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以明確治療結果的有效性,為以后的臨床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④該論文納入對象是成人,其干預措施主要基于國家衛生和計生委員會頒布的《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包括手衛生、隔離措施、無菌技術操作規程、環境清潔和消毒、抗菌藥物使用等方面,而對于國外相關一些較為前沿的MDRO治療方案在納入文獻中未見報道,如對感染MDRO的患者使用氯已定全身擦浴或者口腔護理等[18],這將不利于探討國內患者MDRO治療方案。
4總結和展望
近年來,集束化護理在國外發展日趨成熟并逐步推廣,但是國內集束化護理的研究起步較晚,仍處于探索階段,在MDRO感染應用方面還不夠成熟,并且,國內外尚未見關于MDRO全面系統的集束化干預措施和團隊管理模式的報道,因此,以后的臨床研究應從循證醫學角度出發,結合我國臨床的實際狀況,尋找MDRO防控的更佳模式,減少MDRO的發生,提高患者的臨床結局。
[參考文獻]
[1]Reinheimer C,Kempf VA,Jozsa K,et al.Prevalence of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 in refugee patients,medical tourists and domestic patients admitted to a German university hospital[J].BMC Infect Dis,2017,17(1):17.
[2]Khan RM,Aljuaid M,Aqeel H,et al.Introducingthe comprehensive unit-based safety program for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in Saudi Arabian Intensive Care Units[J].Ann Thorac Med,2017,12(1):11-16.
[3]衛生部辦公廳.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枟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EB/OL].http://www.moh.gov.cn/mohyzs/s3594/201101/50487.shtml,2011-01-26.
[4]劉琪希,詹陳菊,羅警藝,等.集束干預策略在神經外科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 34(3):403-404.
[5]游明春,潘海芳,胡艷紅,等.集束干預策略在預防ICU多重耐藥菌感染中的應用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30):96-97.
[6]熊小玲,勞志剛,趙艷群,等.集束干預策略在預防ICU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應用效果[J].廣東醫學,2013,34(15):2426-2428.
[7]陳麗華.集束干預策略對ICU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的效果觀察[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5,37(7):721-723.
[8]陳艷.集束干預策略在ICU多重耐藥菌感染控制中的應用效果[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12):1653-1654.
[9]楊思宇.住院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情況及護理對策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12):278-279.
[10]張靜,紀灝,竇穎,等.集束化干預策略在預防ICU多重耐藥菌感染中的應用[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4,21(8):720-721,732.
[11]都曉燕.綜合干預措施降低層流ICU多重耐藥菌感染[J].醫藥前沿,2015,5(30):105.
[12]蔣旭萍,郭庚秀,熊自超.綜合干預對神經內科多重耐藥菌檢出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6,29(23):94-95.
[13]劉麗珍,鄧雙艷.重癥監護室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綜合干預研究[J].實用醫技雜志,2012,19(2):135-136.
[14]劉仕蓮,王燮辭,趙思陽,等.綜合干預對ICU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防控效果[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16,32(11):1230-1233.
[15]劉帆,劉逸文,鄭勇,等.神經科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多重耐藥菌及綜合干預效果[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 15(2):117-119.
[16]劉彩紅,李福琴,劉盛楠,等.綜合干預措施可降低重癥監護病房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發病率[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5,14(8):553-556.
[17]劉珊,鄒平,潘毅,等.集束化干預措施在預防ICU多重耐藥菌感染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28):185-187.
[18]呂春梅,李綺慈,莫韶妹,等.氯已定擦浴對ICU多重耐藥菌患者感染發生率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5,10(13):114-115.
(收稿日期:2017-06-28 本文編輯:祁海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