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麗麗 尹華靈
[摘要]文章介紹了集中整合模式,同時指出了整合中存在的一些關鍵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希望為中小貨運企業的整合之路提供借鑒。
[關鍵詞]中小貨運企業;整合;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4166
1中小貨運企業的幾種整合模式
(1)“互聯網+”貨運平臺模式。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其在物流行業中已經有了突出貢獻,同時為中小貨運企業的整合帶來了新的機遇。基于互聯網物流平臺的城際運輸、同城物流、及時配送企業紛紛出現,例如城際整車物流方面做得比較突出的有貨車幫、運滿滿等,城際零擔貨運方面壹米滴答開創的網絡眾籌、運力眾包的模式,還有同城貨運市場出現的貨拉拉、58速運、云鳥配送等。在政府政策支持以及智慧物流的發展下,社會物流資源平臺規模化日益擴張,涵蓋多種細分領域以及運輸方式的綜合型物流平臺將會做大做強,促使貨運行業進一步規范化。在這種模式下,中小貨運企業尤其是個體戶可以選擇和貨運平臺合作,依靠平臺發展自身。
(2)中小貨運企業聯盟會模式。我國絕大部分中小貨運企業規模小、利潤空間小、缺少客戶資源,同時員工素質層次低,資金不足以支撐業務的提升,無法打出自身的品牌,加上貨運市場的運力過剩,貨運市場日益個性化、定制化的需求需要中小貨運企業花更多的人力、財力、物力去精進、完善業務,導致了生存的困難。在這種形勢下,很多區域的中小貨運企業都在尋求聯盟的形式來求生存、求發展。比如上海物流專線聯盟,專線聯盟通過資源相互整合、財務相互獨立、資源信息共享、線路立體交叉、市場營銷雙向開拓和統一的項目管理體制及靈活的激勵機制等手段,打造出“專線聯盟”品牌,擴大其在行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真正體現整合的優勢,形成中小物流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3)物流企業集團模式。以往的物流企業集團模式往往是由最有錢的貨運公司牽頭,主導聯盟,這種模式往往會帶來各種不公平,進而導致失敗。因此,此處的物流集團模式是由眾多中小貨運企業共同入股成立一個第三方機構物流總公司,并且找專業的有資歷的職業經理人管理,能夠保證業務運營的專業性和收益分配的公正性。
(4)加盟模式。對于中小貨運企業尤其是個體戶來說,加盟大的物流公司或者貨運平臺成為物流整合模式中的另一種形式,使得中小貨運企業能夠更加適應當前市場競爭形勢。例如中鐵物流的“承包”、德邦物流的“事業合伙人”、天地華宇的“特許經營”、佳吉快運的“合作”等,還有采用“平臺總部直營、渠道參股合作、網絡連鎖加盟物流發展模式”的安能等。
2中小貨運企業整合過程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1)資源整合問題。中小貨運企業的資源主要是三大方面:一是客戶資源;二是設施設備資源;三是信息資源。資源整合實質上就是資源的優化配置,把一切能夠利用起來的資源全部整合到一起,充分發揮各項資源的最大優勢從而產生更大的規模效益。資源的整合應該取得“1+1>2”的效果,但是以往的整合失敗都在于整合后資源雷同度高,無用資源太多。如何優化這些資源的配置,充分發揮各項資源的最大優勢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從而為市場提供更好的運輸服務,為各成員創造更大效益是整合過程中要解決的問題。
(2)運營管理問題。中小貨運企業整合可能涉及業務流程重組、組織機構重組、經營觀念的更新等問題,同時由于成員的相互不信任還會存在巨大的經營風險。另外成功整合后,如何成功運營,盡可能給各成員企業帶來期望利益也是亟待解決的。
(3)收益分配問題。目前,我國中小貨運企業整合還處于初期階段,由于眾多中小貨運企業的參與、利益關系復雜,整合模式尤其是物流企業集團模式存在著一個嚴重的隱患,就是收益分配,因為每個成員參差不齊,整合后各自的貢獻以及承擔的風險不同,如果不能確定成員之間收益分配標準,導致收益分配不能公平公正,很容易下屬貨運企業各自為政、追求個體利益而損害集團利益等問題,最終導致整合失敗。
3解決中小貨運企業整合問題的措施
(1)搭建貨運信息平臺。不管是采用上述三種模式的任何一種,構建一個共同的貨運信息平臺都是整合的必經之路。貨運信息平臺應具備的主要模塊如表1所示。
(2)統一管理,加強合作與交流。統一管理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降低運營成本,有利于規范貨運市場秩序、提升貨運企業形象,有利于打造核心競爭力、做大做強。統一管理可以借鑒上海物流專線聯盟的做法:貨運企業加入上海物流專線聯盟成為會員,并成立實體法人公司,要求會員企業從戰略規劃到運作模式上服從法人公司統一規劃,由實體法人公司統一資源采購、品牌和企業標志、企業形象、運作模式、發票和結算方式、客服服務標準、員工的招聘和培訓。統一管理模式下應該成立獨立的委員會或者實體公司,設置以下幾個服務部門,基本設置與職責簡介如表2所示:
(3)提高服務水平,打造核心競爭力。對于以零擔、快運為目標市場的聯盟來說,以區域為王,做深做細,實現網絡下沉,做好“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業務,拓展自身的產品特色,以區別于大型的零擔、快運公司。
對于以合同物流為主的聯盟來說,可以在服務區域選定優勢產業作為主打服務對象,在整合、重組資源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各個貨運公司的優勢,進而進行產品的優化的完善,深入發掘客戶需求,不斷進行科技的研發和升級,優化作業環節,提升運輸效率和精準性,打造整個供應鏈生態圈。
(4)合理分配收益。合理的收益分配應該考慮每個成員企業所貢獻的資源、承擔的風險,在堅持互惠互利、總體結構利益最優化、個體利益合理化的前提下,制定一套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在分配收益中,一方面可以讓成員以入股方式參與運營獲得分紅;另一方面,設立專項獎金鼓勵成員企業提升業務水平、積極拓展市場。
(上接P165)從而淪為企業的“幫兇”。這無疑阻礙了企業的良性發展。
4重塑中國企業家精神
(1)建立有道德的企業文化。重塑中國企業家精神,就要加強道德文化建設,完善企業家的道德人格。開設商業倫理課程,將中國傳統的儒家道德理論與西方發達先進的經營理念有機結合在一起,進行道德文化教育,督促企業家成為新一代儒商。引導企業樹立有道德的企業文化,勇于擔負社會責任,履行應盡的義務,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的產品。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熱衷于做慈善。政府也應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開展道德文化宣傳,建立健全監督機制。
(2)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和選任機制。經營者的控制權的大小由企業的選人制度所決定。企業要設立一套完善的選撥制度,以董事會為主體,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人才,選拔真正有能力、有魄力的經理人,而不是接受政府的委任。同時給企業經營者營造一個穩定的發展氛圍,激發領導者的創新才能,帶領企業開展創新活動。創立一套成熟有效的激勵機制,完善薪酬結構,讓經營者從創新活動中獲益,開拓經營者的創新思維。
(3)建立健全行業協會和監督機制。行業協會是企業家提供溝通交流的有效平臺,良好的行業協會能夠加強企業間的溝通協作,實現共贏。因此建立健全行業協會,加強對入會企業的監督,避免惡性競爭,使不道德的行為無處藏身,從而改善管理行為,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4結論
企業家精神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已成為中國經濟主體必補之鈣。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力弘揚創新文化,厚植創新沃土,營造敢為人先的良好氛圍,充分激發企業家精神,調動全社會的創新積極性”。[5]培育具有創新、合作意識的企業家精神,樹立有道德的企業文化,中國企業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趙傳居從民營企業家移民談企業家精神[J].經濟研究導刊,2013(21):80-81
[2]彭錦華創新精神與中國企業家的歷練之道[J].經濟體制改革,2008(1):96-99
[3]陳良儒家思想與企業家精神的培育[J].遼寧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61-63
[4]王維平民營企業家人格塑造與企業家精神培育[J].人力資源管理,2010(3):159-160
[5]陳尚司新時期我國企業家精神的培育與完善[J].商業文化,201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