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摘要】自入世以后,中國的國際地位持續攀升,國內許多城市的影響力也今非昔比。為了更進一步讓世界了解中國,樹立中國歷史結合現代化發展的大國形象,基于城市形象視閾下的對外宣傳材料翻譯工作是必須做好的。本文簡要研究了城市形象外宣材料翻譯的基本原則與技術要點。
【關鍵詞】城市形象 外宣材料翻譯 基本原則 技術要點
外宣材料翻譯就是城市代言書,它通過大力宣傳城市各方面內容來塑造城市良好的對外形象,強化城市之于外界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同時也激勵城市走外向型綜合發展路線,間接推動城市的市場外貿競爭能力,吸引更多外資,并增加城市與外貿方面的精誠合作機會。
一、城市外宣材料翻譯的現實意義與基本原則
1.現實意義。目前許多國內城市正在走全球國際化發展路線,為了擴大城市知名度,美化城市門面,城市希望做好外宣材料翻譯工作,加強與其他城市尤其是國際友好城市之間的友誼關系,不斷優化城市形象。另一方面,城市通過外宣材料翻譯也希望與外界形成良好的文化交流氛圍,讓外國友人更多了解中國以及地方經濟、政策發展,并以點帶面的讓世界了解中國國家形象,形成從城市到國家的文化交流升華過程。當然,在宣傳材料翻譯過程中也會注意語言之間的文化差異障礙,結合不同國家語言文化來合理翻譯內容,實現對城市文化、歷史的有機宣傳。
2.基本原則。城市在外宣材料翻譯過程中要講求多重原則,這里主要介紹其中兩點原則即:保持原文的差異性原則與突顯原則。
(1)基于原文保持的差異性原則解讀。城市形象的外宣材料翻譯涉及“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它們都希望體現語言翻譯的差異性,對于差異性的解釋其實源自于對國家文化的差異性解讀。對于城市形象介紹的原語文本來說,其外宣材料翻譯是要遵循忠實原則的,即要保證“目標語文本和作者意圖相互一致”。另外一種原則是基于讀者本身來滿足他們的期待,在不考慮原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翻譯。無論是哪一種翻譯,它們都會將理解放在第一位,而翻譯文本的質量優劣則是另外一個重要標準。但總體來說,這種接受多樣性的外宣材料翻譯還是希望擺脫傳統中過度強調語文化、語思維的固有問題,消除譯語霸權。
就城市形象宣傳來說,基于原文保持的差異性翻譯原則頗受認可,它所指代的原文差異性包含兩點內容:第一點,在外宣材料翻譯過程中要注重原文差異性,挑戰讀者的固有閱讀習慣;第二點,但這種原文保持差異性絕對不能超過翻譯者的普遍理解能力與語言文化接受能力。
Mongol forces were defeated at the impregnable Diaoyu Fortress which also prevented Europe from being defeated.
這句的意思是釣魚城的死守推遲了蒙古軍隊對歐洲大陸的橫掃,它挽救了整個歐洲。如果以英語語言習慣為主,它就更傾向于采用被動語序,中文更強調主動語序表達,而這句話采用了更符合歐美人的被動語序,其目的就是為了通過這一小細節來聯通國際,用歐美人更喜歡的被動語序來做宣傳,所以可以再次翻譯為:
Diaoyu Fortress defeated Mongol forces and saved Europe.
(2)基于信息突出的凸顯原則解讀。凸顯原則的根本就是強調信息凸出,例如在城市形象外宣材料翻譯中,它就需要譯者來調整信息文本內容,進一步凸顯某些重要信息,在隸屬于認知語言的自然范疇內形成翻譯結合過程,傳達一種獨特的城市人文情感。
這里以我國西部某重要城市為例來解讀凸顯原則,該城市擁有一條重要的繁華商業街中外馳名,這里有中國西部特色小吃,例如火鍋、蓋碗茶,讓游客能夠在夏天的夜晚吃得酣暢淋漓。而在這里還有濕潤的冬天和熱氣騰騰的溫泉,讓游客能夠在冬天的午后泡個舒服。
Things that seem opposite suddenly blend harmoniously.There is XXX.Here visitors can enjoy the covered bowl tea of Ciqikou, Gourmands can feel the hit or heat and spice by experiencing authentic hotpot on a warm summer night, and relax in a hot spring bath in the bitter cold of winter afternoon.
像上述的外宣材料翻譯就基于排比結構句式來轉譯文本,陳述該城市在夏季與冬季的特色美食和游玩項目。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譯文中它也并沒有翻譯出原語文本的隱藏含義。所以說在凸顯原則下,譯者要考慮讀者的閱讀可接受性,要以強調重點內容為主,即要抓住原文的精髓內容部分,再通過某些特殊句式來凸顯某些情感,凸顯城市形象特色。
二、城市外宣材料翻譯的其它技術要點
在城市外宣材料翻譯中要強調大體原則,也要注重翻譯技術細節,例如在針對某些死譯、硬譯問題過程中要考慮采用“外宣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國內發展實際、貼近國外受眾對中國的基本信息需求、貼近國外受眾的文化思維習慣”。基于上述原則來展開具體的外宣材料翻譯過程。當然,也要結合中文翻譯中所秉承的“信、達、雅”原則和忠實原則,考慮中外語言文化的差異性來翻譯外宣材料,例如對某些轉悠名詞、公示語的統一規范,同時減少對城市形象翻譯的文化錯誤。
三、總結
基于城市形象視閾下的外宣材料翻譯固然要強調門面形象,更要強調文化交流與人文環境質量體現改善。本文所論述的外宣材料翻譯原則與技術要點希望改善當前對我國城市對外宣傳的文化形象傳播問題,通過對軟環境的改善來提高城市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唐小敏,羅海鵬.跨文化視角下的南通特色元素外宣翻譯策略研究[J].卷宗,2016,6(2):530-531.
【課題】萊蕪市社科聯社會科學重點研究課題《提高外宣品制作水品,提升萊蕪對外開放形象研究》研究成果;萊社科聯字[2014]8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