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月
摘要: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使制造業經濟總量與生產規模急速增長,成本結構的復雜程度也不斷增大。傳統上由某一個職能部門(如財務部門)來管理、監督和控制成本的職能,已遠遠跟不上事前控制的需要,而對于科技含量較高的制造業來說,這一矛盾更顯突出。本文針對傳統的成本控制方法越來越不能適應競爭環境的變化,從滿足顧客需求出發,以價值流分析為基礎深入研究制造業成本控制的問題。
關鍵詞:價值流;制造業;成本控制
1、前言
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成本優勢很大程度上決定企業的未來發展,成本管理對于制造業企業至關重要。價值流是價值鏈的一個細化概念,其重點是分析與企業增值相關的活動和企業價值流動相匹配的企業活動流程。基于價值流的視角,制造業企業以價值流動的角度進行成本控制,獲得成本優勢對于制造業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2、價值流理論在制造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
價值流成本設計包括5個關鍵步驟,依次是:設計視角的確定、目標定位的確定、控制標準的確定、驅動因素的確定和建立控制中心。
2.1設計視角的確定
根據國內外已有文獻可以發現,運用價值流理論,成本控制可以從行為,組織結構,技術和環境四個視角進行設計。其一,行為視角:將企業的持續競爭力歸咎于組織行為特征,比如組織文化、組織成員關系等等。其二,組織和結構視角:探討組織結構以及組織結構的改變對價值流成本管理績效的影響。其三,技術視角:研究實現價值流成本管理的技術,主要包括目標成本法和作業成本法。其四,環境視角:研究環境因素的改變對價值流成本管理的影響。
2.2目標定位的確定
目標定位的三個方面是:其一,企業內部價值流分析。內部價值流是企業活動的紐帶,連接的是從原材料到消費者獲取產品的全流程,企業內價值增值的全過程。企業內部價值流分析可以幫助管理者用全局眼光確定如何來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績效。其二,供應鏈價值流分析。供應鏈價值流分析的目的是讓企業在關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時時關注經濟大環境的變化,整合資源,提高競爭力。其三,對手價值流分析。對手價值流分析的目的是找出企業自身的優劣勢的同時,確定對手的優劣勢,據此制定競爭戰略,提高企業競爭能力。
2.3控制標準的確定
廣泛意義上的價值流成本控制標準包括:價值流成本管理控制內容和價值流成本控制標準的種類兩部分。價值流成本控制標準的內容含有采購資源標準和消耗資源標準。采購資源標準是指預算時企業活動的資源需求,但并不確定總的成本標準,僅確定單元驅動因素的成本標準;消耗資源標準是基于生產過程中驅動因素的消耗情況而制定的。價值鏈成本控制標準的種類包括結構性控制標準和生產經營性控制標準。結構性控制標準是指合理的企業結構上成本,使得企業獲得競爭力;生產經營性控制標準與作業成本控制標準相似,是指分析成本驅動因素及其原因和各因素之間彈性。
2.4成本驅動因素的確定
成本驅動因素指的是對成本習性產生影響的因素,其中成本習性為經營活動與成本相互間關系。成本驅動因素會引發價值活動,通過分析成本驅動因素和價值活動的關系,分析成本驅動因素對價值活動的影響,深刻把握成本驅動因素。成本驅動因素的確定需要先分類后識別。
(1)成本驅動因素分類。成本驅動因素主要可以分為兩種大類,八種小類。具體來看,結構性成本驅動因素指的是企業生產過程中與生產直接相關和與戰略實現相關的成本驅動因素,涵蓋:活動范圍、生產規模、經營技術、作業經營、產品多樣性。執行性成本驅動因素指的是與企業執行相關的成本驅動因素,包括:活動聯系、生產能力、企業向心力、影響力度。
(2)成本驅動因素的識別。識別成本驅動因素是價值流成本管理的關鍵環節,對實施價值流成本管理至關重要。識別成本驅動因素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成本驅動因素的相互作用和成本驅動因素的量化。不同成本驅動因素間具有相互作用,可能是正向的加強,也有可能是負向的減弱。識別是哪種相互作用對確定價值流活動因素性質至關重要。此外,研究發現這兩種相互作用的關聯性很大,很難區分。所以,企業在分析成本驅動因素相互作用時,必須高度重視,進行深度分析,才能理清成本驅動因素的相互作用。成本驅動因素的量化可以分為三步驟:其一,比例,即成本驅動因素占總成本的大小;其二,影響力,即這項成本驅動因素對作業的影響情況;其三,與競爭對手比較,即競爭對手是如何定位該成本驅動因素的,比例和影響力有何不同。
2.5價值成本控制體系的建立
(1)職能型組織結構。職權明晰是成本控制的基礎,可以確保成本責任歸屬,提高效率,也有利于發現問題。以價值流為基礎,分割建立價值流小組。依據工作性質和責任性質的不同,分割建立各個價值流小組,每一個小組為一個獨立的價值成本控制體系,實施獨立領導,為企業開源節流。雖然每個價值流小組有其自己的目標,但所有小組的目標是與企業整體目標相一致的,為企業戰略服務,為企業發展服務。
(2)繪制價值流流程圖。價值流流程圖制定過程是指在研究原材料到消費者整個價值流程的基礎上,計算每項作業耗費時間,記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價值的流動,分析資源是否有浪費及其原因,制定改善方案,最小化成本,最后統籌考察企業每個單元價值流狀況,制定新的價值流程圖。
(3)價值流信息的網絡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的普及,企業將網絡技術運用到日常管理是必然的選擇。通過網絡化,可以實現對企業實時監控,隨時調整。價值流信息的網絡化,可以將已有的成本控制數據結合價值流成本控制思想,建立價值流成本控制數據庫。價值流集成數據庫的建立有利于監控分析企業相關活動,降低不必要的耗費,提高企業效率,進而提升企業競爭力。
3、結語
總之,激烈的市場競爭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擁有獨特持續的競爭優勢有利于企業立于不敗之地。基于價值流的成本控制不同于傳統的成本控制,從創造價值出發,成本是為創造價值而必須的,“價值創造—成本發生—創造價值”的良性循環,為企業成本控制開辟了一方新的天地。
參考文獻:
[1]牟瑞淵.基于價值鏈的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研究[D].蘭州商學院,2014.
[2]王娟.制造業戰略成本管理方案研究[J].財會通訊,2012(29):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