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隆
摘 要: 為了進一步強化大學校園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與實際效果,本文分別介紹了校園文化的內涵與特征,闡述了校園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結合上述內容,提出了有關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措施,以期更好地輔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順利開展,為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全面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 大學校園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具體舉措
作為大學生的第二課堂,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主要陣地,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搞好校園文化建設,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更可以通過校園文化的滲透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行為與舉止。另外,新形勢下網絡信息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沖擊,帶來機遇的同時提出挑戰,如何綜合利用校園文化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成為高校建設中一個新的問題。
一、校園文化的內涵與特征
在學術上,學者們將校園文化分為廣義與狹義兩種不同的定義,廣義上的校園文化更傾向于精神、物質、觀念與行為的綜合體,校園各種文化形態的結合與延伸。狹義的校園文化則是指對于學生的校園生活產生直觀影響的文化藝術活動及文化藝術教育行為等。為了更好地闡述校園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響與作用,本文從廣義的角度進行相應的闡述。從校園文化的組成分布上看,當前學者們傾向于將校園文化分為物質文化、制度建設文化及校園精神文化,這三種文化便形成校園文化的特征。其中,物質文化包括校園內的基礎設施建設、文化藝術造型與各種景觀設置,而制度建設文化則包括校園的校訓、內部管理體系與具體要求,精神文化建設就是學校的教學目標、主張及文化修養、道德素質等方面的內容。
二、校園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提供教育的導向性。
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生活可以提升校園師生的工作熱情與認識水平,同時可以對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產生顯著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設任務之一是校園文化建設,所以校園文化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具有明顯的導向性特征。
2.規范和協調作用。
高等教育發展至今,其一直延續的生命力來源于高校的文化底蘊與制度建設規范,歷經數代的努力,當前國內一流高校以獨特的文化與學術影響力在世界發展中持續不斷地貢獻出應有的力量。可以說,高校的發展離不開校園文化的建設,校園文化也在不斷規范和協調高校人的言行。
3.熏陶示范作用。
作為校園主體人格的集中體現,不同高校之間的文化氛圍往往來源于師生自我完善與理想人格的不斷追求,這種追求具有明顯的熏陶示范特征。通過師生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影響,這種無形的力量會傳遍校園,甚至隨著畢業生來到全國各地的工作崗位,進而充分發揮校園巨大的示范性作用,為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與發展帶來生機與活力。
三、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體舉措
1.結合實際開展教育工作。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我國對于高等教育制度建設及人才的綜合素質水平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再加上世界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全球化的影響不斷加劇,其對于我國經濟社會與文化精神領域的影響和沖擊不斷加大,這些內容都在客觀上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另外,從國內形勢方面進行分析,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取得快速的發展,其所帶來的物質文明總量快速提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豐富的生活生產資料的同時也在思想上獲得解放,讓人們的思想獲得變得更加具有選擇性、差異性及獨立性,結合上述內容,我們應該認識到高校思想政治建設的壓力與肩上的責任。從高校文化建設的角度上看,當前國內網上用戶總數達到了7億人,幾乎占到全國總人口的一半以上,而大學生作為網絡世界的主力軍,其在社會文化建設與發展中的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作為高校思想教學的雙刃劍,網絡的開發與移動信息設備的普及讓我們能夠更加高效快速地開展思想教學工作,但同時也會影響學生的思想和生活。
2.提升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認識水平。
為了進一步提高校園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水平,必須時刻關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現狀,通過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踐行社會主義科學發展觀,將希望寄托于大學生身上,讓學生全面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提升政治思想覺悟,認識到國家建設的重任,以便更好地發展先進生產力,為實現國家繁榮、保證和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出不懈的努力。
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認識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如果脫離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影響和熏陶,那么教育一定會失敗。高等教育的立足點就是育人,只有完全育人,才能提升人才的綜合素質水平,才能為社會及國家所用。相應地,大學生要認識到自己的知識文化水平來源于國家的建設與發展,進一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發展與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這些內容顯然離不開我們不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除此之外,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教學活動的開展必須以校園文化為導向,盡可能地通過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開展集體活動,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道德觀念。
3.創新教學模式,探索新的教育教學途徑。
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校園文化的建設水平,必須進一步探索新的、符合學生需求的教育教學途徑,其具體途徑如下:
其一,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觀念。當前大學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大多會選擇以會議或者文化活動的既有形式開展。通過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觀念,傳統的“授予”轉變成“分享”,將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校園文化傳播的方式進一步滲透到校園文化的各個方面,從而有效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
其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育的效果與進展。高質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應該建立在保持大學生實踐性與自主意識的條件下,盡可能通過參與式與開放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與自我教育的積極性,這對于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提升思想政治覺悟都具有一定的幫助。
其三,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手段。隨著互聯網與移動網絡終端設備的普及與應用,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與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通過信息網絡技術的應用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建設,并通過建設校園文化站點、豐富學生校園生活的方式進一步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貢獻的現代化。
四、結語
本文立足于校園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通過介紹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體措施進行相關闡述,包括結合實際情況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認識水平提升及創新教育模式、探索新的教育途徑。
參考文獻:
[1]楊光.大學校園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學,2009.
[2]朱志堅.高校校園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5.
[3]王堯.校園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研究[D].武漢:湖北工業大學,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