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代旭
摘要:漢語言文學是高等教育中較為重要的一門專業,其能使學生的文學理論知識得到培養,并使學生的文學素養得到有效的強化。在現實生活中,漢語言文學的應用較為廣泛,通過漢文化書面形式,對人們的物質文明以及精神文明進行承載和體現。本研究就對我國漢語言文學的發展現狀以及問題進行探討分析。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發展現狀;問題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一門意在對學生的文學研究技能以及文學理論知識進行培養和提高的具有較強理論性的學科,學生在畢業之后主要從事文學類的工作。漢語言文學是在語言交流、思想溝通過程中得到逐步發展的,是對中國文化進行研究的重要學科,起肩負著承載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使命,其能將我國民族的精神面貌彰顯出來。所以有必要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
一、我國漢語言文學的發展現狀和問題分析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構建有待優化
在當前的漢語言文學中,對其課程進行設計的時候比較注重理論構建,卻很少傳授漢語言文學的實踐知識,使得學生的理論和實踐不能得到同步發展。比如,在進行文學批評史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較為注重對文學批評發展進程的教學,卻沒有對批評文學的方式方法加以重視,也不能正確引導學生對當前的社會問題加以全面的剖析和進行具體的批判。另外,在高校中漢語言文學進行課程構建的時候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對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以及中國現代文學之間進行銜接方面的問題等。盡管在設計漢語言文學課程的時候有一定的系統性,但是因為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會在不同年級之間更換教學,所以使得漢語言文學在細節方面的銜接得不到有效的處理,各門課程之間的知識也較為片面化,學生的系統性漢語言文學框架就顯得更加的薄弱。
再者,對漢語言文學進行考核的時候,其考核制度有待完善,很多教師比較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死記硬背,不能有效的融合評論性寫作或者文學辯論等的考核,這就喪失了漢語言文學的時代性以及批判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是因為沒有將教學語言的魅力彰顯出來,使得學生不能積極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就得不到激發,這對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培養是極其不利的,這主要的原因在與教師自身的綜合教學水平有待提高。
(二)教學方法有待創新
在新課改教育背景下,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但是在當前的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沒有體現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這與新課改教育理念相悖。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教學模式進行積極探索,積極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探究式課堂教學等教學模式,使漢語言文學教學體現出現代化和生動化。
在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較為注重對理論知識的傳授,教師處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對學生的知識吸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通常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嚴重的影響,學生在被動接收知識的過程中,會導致教學與學習效率均下滑。再加上漢語言文學的知識結構不能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其涉及到的知識較為老舊,自然也就不能實現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目標。
二、優化我國漢語言文學發展的策略
(一)對教學方式進行優化。在實際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將傳統單乏的教學模式進行轉變,引導學生在教學實踐中將自己對文學作品的想法進行真實的表達,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討論得到具體加強。教師可以采取向學生提問,引導學生進行問題分析,組織學生進行問題討論,然后鼓勵學生進行回答這樣一類有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進而提高學生的藝術感染能力。
(二)完善漢語言文學課程結構。高校在進行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計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時代的發展需求,根據實際的市場人才需求進行適合專業發展的教材選擇,進行適合漢語言文學發展課程的構建。教師應該保證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實踐性與理論性得到有效的結合,提高教學內容的豐富性,使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優勢得到凸顯,并且培養出學生的漢語言文學傳承責任感。另外,學校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以文學類課程為主的知識能力,不管是語言類還是實踐類的課程都應該得到有效且具體的落實,幫助學生有效解決就業難題,使學生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進而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質量。
(三)培養漢語言專業人員的就業能力。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市場對綜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由于我國應試教育的缺陷,導致許多漢語言專業的畢業生理論知識較強,但實踐技能偏弱,往往無法滿足現實的崗位要求。漢語言專業畢業生會從事語文教師、文秘、公務員、營銷人員、媒體從業人員以及文案編輯人員等相關工作,這就要求漢語言專業人員要具備較強的口才,較廣且扎實的知識結構、創新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較強的寫作能力等等。所以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以文學類課程為主,語言類、寫作類、實踐類課程都得到具體落實。這樣才能解決他們就業面臨的困境,適應社會的需求,為其鋪墊一條專業發展道路。
三、結語
學習漢語語言專業,有助于提升一個人的文學修養,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品行,豐富一個人的知識面,開拓一個人的思維和眼界。在日常生活上,漢語具有廣泛的運用,與衣食住行密不可分,是人際交往中重要的語言工具。在高等教學中,我國漢語言文學專業還存在一定問題,教學方式的單一性、課程構建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教師綜合素質有待于提高等問題,嚴重影響我國漢語言文學的發展。要改變這種狀態,必須要調整漢語言課程結構,轉變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張愛明,宗瑞.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的問題及分析[J].大眾文藝,2014,(8):234-235.
[2]朱衛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5,(1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