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景輝
摘要:“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是對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顛覆性轉變,如此大背景下,高校外語教學的發展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然而,機遇之下,挑戰猶在,只有將“互聯網+”合理地運用于高校外語教學的改革中,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高校外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本文首先對“互聯網+”的概念進行了界定;之后分三點對“互聯網+”帶給高校外語教學的機遇進行分析,研究了“互聯網+”時代下,傳統教學模式,傳統學習觀念、學習方式,傳統教學角色迎來的新機遇;最后,給出“互聯網+”時代高校外語教學改革新思路,依據翻轉課堂不僅可以滿足高校外語學習個性化需求,還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大學生的信息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提出構建“慕課+翻轉課堂”和“微課+翻轉課堂”教學新模式的改革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 高校 外語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H31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4-0035-02
一、“互聯網+”概念界定
“互聯網+”指的是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依托促成互聯網和傳統產業的結合,通過改良生產要素、革新業務體系、變換商業模式等多重途徑,促進經濟實現轉型升級。“互聯網+”的終極目標在于使傳統產業與互聯網達成深度融合,通過促進產業升級提高經濟生產力,從而達到增進社會財富的目的。總之,“互聯網+”代表著互聯網思維的高級實踐成果,是信息時代、知識社會創新形態下互聯網形態演進和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為社會經濟實體提供改革、創新與發展的廣闊網絡平臺。
可見,“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是對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顛覆性轉變,如此大的背景下,高校外語教學的發展將迎來一個嶄新的發展圖景。然而,機遇之下,挑戰猶在,只有將“互聯網+”合理地運用于高校外語教學的改革,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高校外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二、“互聯網+”帶給高校外語教學的機遇
(一)“互聯網+”帶給傳統教學模式的機遇
傳統的高校外語教學模式,教師是課堂的絕對主體,教學內容主要圍繞教材循序漸進地展開,“填鴨式”教學模式屢見不鮮。實際的教學效果表明,該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不高,學習效率較差,很難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伴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慕課與微課逐漸興起并完善,為高校教學內容的拓展與豐富提供了可能。通過慕課與微課,學生可突破課本、時間乃至地域的限制,隨時隨地獲取來自語言專家的講解視頻、多種類的語言材料,這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對促進他們養成自主學習的學習習慣非常有意義。基于此,教師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資源,不斷探索探究式、項目式、合作式、任務式的教學手段,營造一種教師引領啟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教學模態,最大限度地提升高校外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二)“互聯網+”帶給傳統學習觀念、學習方式的機遇
“互聯網+”時代是知識開放的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從過去單純依靠教師和教材,轉為更快捷、更豐富的互聯網,學生的學習場所也不再局限于課堂,學習的自由度將獲得巨大提升。在互聯網提供的便利條件下,教師利用有效資源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平臺成為可能。通過合理引導,學生會將學習的觸角伸向更加廣闊的空間,通過互聯網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學習內容,自由安排學習時間與學習地點,逐漸擺脫過去教室資源短缺和師資力量不足等學習上的不便。
(三)“互聯網+”帶給傳統教學的機遇
長期以來,教師的角色被固定為知識的講授者和傳遞者,“教師負責教,學生認真學”,是一種近乎標準化的教學模式。該種模式下,在良好的知識背景和專業素養的支持下,教師只需具備基礎的電腦操作技能便可完全勝任常規的乃至多媒體課堂教學。然而,“互聯網+”的來臨,為教師提出了挑戰。“互聯網+”下的課堂教學,教師的主體地位被完全顛覆,學生將回歸課堂主體地位,教師的角色從學生的領路人變成隨行者,只需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提供必要的協助即可。表面上看,教師的教學任務似乎簡單化了,實則不然,“互聯網+”課堂對教師的根本要求是對信息技術的熟練操作,而必要要求則是對語言文化知識的良好掌握,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為學生授業解惑的能力,還要與時俱進,通過各種渠道的學習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這不失為一次教師轉換角色需要面對的巨大挑戰。
三、“互聯網+”時代高校外語教學改革新思路
當下,堪稱互聯網時代教育革命的翻轉課堂風靡整個教育教學領域,眾多學者的有益探索表明,翻轉課堂不僅能滿足高校外語學習的個性化需求,還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大學生的信息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實現大學生外語綜合能力。因此,將翻轉課堂與慕課、微課有機結合起來,以實現對優質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是“互聯網+”時代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的大勢所趨。
(一)“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慕課與翻轉課堂的結合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提高大學生的外語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為教學目的。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課前時間通過慕課的自主學習輸入語言,課上通過課堂討論和匯報學習成果實現知識的內化與鞏固,課后教師和學生通過在線學習平臺討論學習成果和存在的問題,以促進學生逐漸完善學習策略。該過程中,教師充當學習資源供給者、學習策略優化者、學習成果評判者的角色,因此,教師要依據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精心尋找并推薦教學資源,密切關注學生學習動態,為學生提供必要且及時的幫助。
(二)“微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微課由教學微視頻和教學微資源構成,通過互聯網實現共享。微課的特點決定了其是翻轉課堂得以實現的重要前提,可作為高校外語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延伸。且伴隨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智能設備的更新換代,以微課為依托的移動學習和在線學習,已成為英語教學改革的新趨勢。
“微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由4個環節構成:(1)設計并制作微視頻;(2)學生課前的自主學習;(3)在課堂上展開的合作式、探究式教學;(4)課后的總結和反思。相較于慕課,微課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微視頻都是授課教師依據課程教學進度、授課重難點、學生學習特點等專門錄制的具有針對性的視頻,因此具有指向明確、主題突出、情境真實、資源豐富、使用方便等優點。
總的來說,“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和“微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都是對當前高校外語教學模式的補充,其不僅能優化高校外語教學資源,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動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因此非常適用于“互聯網+”時代高校外語的教學改革。
四、結語
“互聯網+”對高校外語教學的傳統觀念、手段、角色等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其也不失為一次促進高校外語教學實現改革與發展的良好契機。基于此,教師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提升個人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以利用“互聯網+”不斷優化高校外語教學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環境,為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黃楚新,王丹.“互聯網+”意味著什么——對“互聯網+”的深層認識[J].新聞與寫作,2015(5):5-9.
[2]王麗麗,楊帆.“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8):159-162.
[3]潘春艷.“互聯網+”時代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探索[J].黑龍江科學,2017(7):74-75.
[4]黃媛.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6(8):68-69.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