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從彪
摘 要:眾所周知,數學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因此培養小學生數感要把數學教學同實際生活相聯系。良好的數感的建立能使學生會用數學知識理解和解釋現實問題,并有意識地將現實問題與數建立起聯系,有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培養;數感
數感是一個人對數與運算的一般理解,可以幫助人們用靈活的方法做出數學判斷,并為解決復雜問題提出有用的途徑。也可以說數感是一種數學素養和心智技能,它存于人的頭腦之中,是一種高級智力活動。有良好數感的人,在需要數感發揮作用的時候,它便會自然出現仿佛不需要人有意識地去探索一般。要達到這樣一個境界,需要一個有效的培養過程。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努力鉆研教材,創造性的運用教材,把培養學生數感作為數學教學的基本目標,落到實處,讓數學跟著感覺走。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感呢?
一、引導學生在生活體驗中建立數感
數學來源于生活,發展學生的數感離不開學生的生活經驗。只有當學生把所學知識與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內化知識。“數感”主要不是通過傳授而能得到培養的,重要的是讓學生自己去感知、發現和探索,使他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更多地接觸和經歷有關情境和實例,在現實背景下感受體驗,從而更具體更深刻地把握數的概念,建立數感。
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同時他們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現象又充滿著好奇。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數學。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自己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與交流。比如:認識“0”時,啟發學生自己說出在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見過“0”,學生的積極性一下高漲了起來,“在體育比賽的比分上見過”;“在溫度表上見過”;“電話上有0”;“我的格尺上有0”……使學生直觀體會“0”。除了表示沒有以外,在溫度表上、方向圖上表示分界點;在尺上表示起點;在日歷上表示日期;在電話、車牌上與其他數字一起組成號碼。這些都是學生身邊的事,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這樣,在生活中體會了數的含義,在現實中初步地建立了數感。
二、幫助學生在表達與交流中形成數感
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同學之間互相啟發、互相學習、互相借鑒,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學生在交流對數的感知時,拓展思維,豐富自己對數的認識,體會數學的價值,從而能促進數感的形成。
學會傾聽,從別人對某些數量的描述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也是一種交流。例如:在實際測量中,我帶領學生到操場上測量長方形花壇的長和寬,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測出了花壇的長和寬。在課堂交流的時候,展示了多種多樣的測量方法。有的學生直接用卷尺量;有的學生先測出一塊磚的長度,再數長和寬各包含多少塊磚,用每塊磚的長度乘磚的塊數得到長和寬的長度;有的學生先測出1米長的繩子,再1米1米的量;還有的學生使用步測的方法。在交流中,大家將自己的想法與別人進行交流,也體會別人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從不同角度感知了一定的長度,發展了距離感,也增進了數感。
三、指導學生在比較中發展數感
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不僅是理解數的需要,同時也會加深學生對數的實際意義的理解,使學生在比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相當于這樣的幾倍的認識,使數感得到發展。例如:在進行大數目估算的教學時,我請學生們試著估算一下一頁報紙上有多少個字?一摞紙有多少張?一把瓜子有多少顆?全校有多少名學生?體育館有多少個座位?全校學生人數與體育館座位數有什么關系?學生在估算時很少有人會憑空估計,大多數學生都能自覺地把要估算的數平均分成若干份,數出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再看大數相當于一份的多少倍,用這種方法估算這些大數。當學生把一份的數量與大數進行比較時,觀察并感受到大數相當于小數的幾倍,體會了大數的多少,也了解了大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學生在這樣的估算訓練中,估算能力逐漸提高,能夠見到生活中的事物,很快和數建立起聯系,體會了數的大小、多少的實際意義,學生對數的感知能力也會逐步提高。
四、在解決問題中強化數感
教育家贊科夫說過:“從學生生活經驗中舉出的例子,將有助于他們把所學習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間建立起聯系來。”只有當學生把所學知識與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內化知識。因此,培養學生的數感還要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和理解現實問題,有意識地將現實問題與數量關系建立起聯系。要使學生學會從現實情境中提出問題,從一個復雜的情境中提出問題,選擇恰當的方法解決問題,并對運算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這就需要具備一定的數感,同時也使已具備的數感得到了強化。例如,在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中,教師創設情境,如:春天來了,同學們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情呢?“春游”。在組織春游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哪些問題呢?或者你能用數學知識解決什么問題?同學們紛紛想出了很多問題,有租車問題;有購票問題;有計算耗油量的;有根據路程與速度估算時間的;有設計路線的。學生從多角度考慮,設計了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對自己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做出了解釋。學生們解決問題時,運用了自己原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細致周到地考慮到了每個方面。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們不斷完善自己對原有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并不斷建構對社會生活及知識本身新的意義,使學習者與真實的實踐有效地聯系起來,強化數感。所以說,人們只有將知識運用于解決現實生活問題,才能真正地理解它,才能使數學知識真正有用武之地。這樣,學生能夠用自己對數的理解去認識了解社會生活。反之,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與了解又會強化數感的形成。
總之,培養學生數感的,不僅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社會,體驗現實,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決問題,而且這也會有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隨著數感的建立、發展、形成和強化,學生的整體數學素養也會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錢小燕.淺談學生數感的培養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5(14).
[2]吳堅.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J].學周刊,2016(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