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效青
摘 要: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小、學齡短,往往難以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興趣,學習起來比較吃力,很容易步入后進生的行列。本文就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后進生的成因及轉化進行探究,并從低年級語文后進生的特征入手,提出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后進生的“轉化”策略。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任重道遠,要充分認識后進生的心理特征,從實際出發,因人施教,才能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關鍵詞:后進生;轉化;策略
一、小學低年級語文后進生的成因分析
(一)小學低年級語文后進生
后進生是指在知識、能力、習慣、方法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著偏離常規的缺陷,智力得不到開發,不能達到教學目標規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措施給予補償和矯治的學生。后進生的成因主要是來自家庭、學校兩方面,只有找到了病源,從源頭挖起,“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
(二)小學低年級語文后進生的成因
1.家庭因素
家長疏于管教,家庭教養方式不妥。有些家長對于孩子的要求過于嚴格,增加了他們的學習壓力;有的家長給孩子購買大量的語文練習材料,每天做作業到深夜,使孩子對于語文的學習失去了興趣,甚至產生厭惡、恐懼的情感;也有些家長,教育方式簡單粗暴,當幼小的孩子欠作業或考試不及格的時候,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打和罵;還有的家長對于孩子過于遷就和溺愛,從而導致學習質量不高,學習成績相對較差。
2.學校因素
(1)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入學時間不長,有些學生尚未完全適應學校生活,難以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興趣不高。在這狀態下,學生難以集中精力學習,換來的又是教師的責罵。這樣,使后進生越來越差”,從而發展為“厭學”,最終走向極端。
(2)教師評價過于片面。傳統觀念總是把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有些教師認為成績高的就是好學生,成績差的就是差生,而沒有從德智體美全方面進行科學地評價學生。有些后進生雖然在“智”方面稍有落后,但“德”、“體”、“美”方面可以做得很好,甚至比教師眼中的“優等生”做得更好,而教師否定了他們,導致最后連學生自己也否認了自己,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二、小學低年級語文后進生的特征
(一)行為特征
后進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時常伴有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后進生的不良行為習慣主要表現在:注意力難以集中,容易走神,經常有小動作;對學習語文缺乏興趣,求知欲不強,處于被動狀態;作業馬虎完成,且愛拖延,甚至有抄作業的情況;畏懼閱讀題目等問題。
(二)心理特征
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朋友的關懷與老師的喜愛,而后進生學習成績在班級中處于落后地位,常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嘲笑和家長的打罵。致使自卑心理明顯,情緒消沉,性格孤僻,認為自己就是老師所說的差生,不如其他學生聰明,干什么都不行,不愛與人交往,不敢在集體中大膽表現自己的想法,不敢去嘗試新事物,更不愿參加集體活動和在同學面前表現自己,以免招來老師和同學的嘲諷。
三、小學低年級語文后進生的“轉化”策略
(一)用愛感化后進生
魯迅說過:“教育是植根于愛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是老師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的重要前提。如果教師對學生有著發自內心真摯的愛,滿懷熱情地去關心他們,幫助他們,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使他們感受到教師的真心實意,讓愛成為他們努力學習的動力。作為老師,在轉化后進生的過程中,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因此,教育人,要尊重人、關心人,這樣才能達到“情”通”理”達、“理”直“情”正的境界。
(二)尊重后進生的人格
自尊心是學生自我意識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進步的動力之一。后進生由于學習成績不好,時常遭到嫌棄、斥責、批評、挖苦或者變相體罰,他們的自尊心受到挫傷,對學習失去信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你的教鞭下可能有瓦特,你的冷眼里可能有挑戰牛頓,你的譏笑里,可能有愛迪生,你的罵聲里可能有愛因斯坦,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學生。”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不得對后進生歧視、諷刺、揭短,以免刺傷他們的心靈,從而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在師生間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橋梁,讓后進生從心理上去掉心中的包袱,克服困難,主動地接受學習。
(三)樹立后進生的自信心
低年級的孩子可塑性大,自覺性較低,不善于獨立評價自己,缺乏自知之明,他們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老師對他們所做的評價。特別是后進生,在他們倔強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脆弱、敏感的心,且有著嚴重的自卑感。因此,在后進生轉化的過程中,幫助他們重新確立起自信心是轉化學習的關鍵,后進生有了信心才會有學習的動力,才有勇氣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四)在學習上給予針對性的指導
對于小學低年級語文后進生而言,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在識字、寫字、閱讀、寫話、口語交際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知識和技巧的缺陷,而教師的任務就在于根據每個后進生的個別差異來發展他們的知識和智力,有針對性地進行幫助和指導。
(五)在后進生轉化中要有耐心
后進生的進步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老師應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后進生,應做到不急躁、不急于求成,盡量在疏導上下功夫,對他們要耐心點撥和誘導。在轉化過程中,教師要有滿腔的熱情,按照“反復—鞏固—再反復—再鞏固”的規律,“反復抓,反復練”,因勢利導,不厭其煩的糾正他們的缺點和毛病,深入細致地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使后進生保持不斷前進的勢頭。
總之,小學低年級語文后進生的轉化工作需要廣大教師長期地共同地努力。教師只有細致觀察,尋找后進生形成的原因,找出差距,指出方向,對他們多一點尊重與理解,多一點關懷與指導,只有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從而提高整體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雷海生.淺談后進生的轉化[J].教育革新,2008,10.
[2]劉延賓.后進生轉化問題的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