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捷
摘要:小學語文中的閱讀教學可以說是寫作教學的“開路先鋒”。通過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領悟能力和想象力。為語文寫作積累語言、材料和寫法。在閱讀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寫作意識,使學生養成主動寫作的習慣。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寫作;意識
小學是學生學習生涯中比較基礎和重要的教育階段,對學生的未來有著非同一般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學主要是對學生基礎語文知識進行教育,同時加強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訓練,通過對課文進行一定有效的閱讀,加快學生寫作意識的養成,讓學生有效的積累一些語文知識和詞匯,應對未來的寫作考驗。閱讀和寫作二者之間存在特殊的內在聯系,而且二者之間的教學關系是不可或缺的,同時也是相輔相成的。
1.掌握合理的閱讀方法、習作方法
語文閱讀與思考合理結合,是提升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小學生讀書必須邊讀邊想,如此培養自身的閱讀能力。閱讀過程中必須清楚了解如何思考、思考什么。例如:遇到不懂的字詞、科學術語、難解句子,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必須采用聯系的辦法展開思考。結合上下文章的內容思考難懂的詞語、句子,把它們應用到具體的語言環境內,根據上下文琢磨理解不懂內容。基于這種情況,必須從日常生活出發讓學生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采用批注式閱讀辦法,讓學生進行圈畫批注,這樣的閱讀方法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讓學生實際生活中多觀察、記錄看到的內容,讓學生多體驗生活,從日常活動中積累寫作素材,寫好記事作文。實際教學中,老師的引導非常重要,指導學生寫好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采用仿寫、拓寫、續寫等辦法訓練學生的習作能力。要讓學生掌握組織語言技巧,使用更恰當的詞語,只有如此才能確保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提升寫作能力。
2.在閱讀視野上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寫作對學生的視野要求比較高,特別是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會從現實生活中找出與寫作相關的事情,這樣才能寫出有價值的內容,才能更好的吸引讀者的眼球,因此教師需要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意識。這樣才能真正寫出有意義有價值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當然,閱讀視野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的,需要一個不斷的積累,不僅要教師學會引導學生,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還需要學生自己不斷提高學習積極性,多積累一些與生活有關的素材,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不斷培養學生的寫作思維能力,在今后的寫作過程中有一定的思路。例如,在學習《玲玲的畫》時,在課堂前期教師就需要讓學生自行了解畫畫的步驟,色彩的搭配,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同時也開拓學生的教學視野,這樣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去觀察名家畫的畫,學生通過仔細的觀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下次遇到描寫畫畫的作文類型時,便可以做到心中有數,寫作內容信手拈來,不斷提升寫作效率和質量。
3.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寫作欲望
興趣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和意識的重要條件。只有學生對習作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才可以保持積極的情緒,心情愉快地寫作。所以,老師采用不同形式,使用教材習作資源進行練筆,激發學生的學習和表達欲望,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作文是培養學生表達力、想象力的基礎,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所以,老師引導學生變換文體進行寫作,激發學生自身的表達欲望。例如:《曹沖稱象》一文中詳細介紹了曹沖小小年紀巧用方法,稱量出大象的重量,表達了作者對小曹沖聰穎智慧的贊揚。所以,老師可以讓學生以《曹沖稱象》作為例子,寫出一篇觀后感。以此提升學生積極發現問題,巧用方法、開發其智慧,以促進其習作水平的上升。老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文時,可以充分打開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可以自由自在暢游在知識的田野中。例如:《媽媽睡了》一文中,使用生動、優美的語言描繪對媽媽的愛。優美的語言、文字,讓學生陶醉其中,學生眼前猶如出現媽媽甜美的笑容……此時,老師知道學生運用文中場景描寫,二次對課文進行創作,把某個場景添加早自己的想象中展開描繪,確保文中可以散發出濃厚的氣息。
4.閱讀中進行練說訓練
實際進行閱讀教學時,在文章的字詞中,可以讓學生從課文語境內體會、理解文章詞語的含義,掌握了解詞語的用法,把課文作為語言交際的典范,深入揣摩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感情,切身感受作者的觀察和思維表達方式,領悟文中內容的遣詞造句,通過實際練說由詞成句,由段落成篇,更好的為寫作服務。實際練習中,學生不要單一練習文中某一詞語,根據積累中對詞語分類進行有目的的練說。所用的練說素材可以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找尋,把實際生活中的事采用優美詞語串聯起來,形成獨有深意的文章。在練習說話時可以提升要求,采用合理的修辭手法,添加某些名言警句,不僅可以訓練學生所學的詞句,也有助于提升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學習文章時,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實施練說訓練。①掌握練說課主要內容:讓學生自行選擇文章中的某些詞語對課文主要內容進行概括,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②鍛煉詞語、句式理解能力:實際教學中,老師要合理引導學生對全文的整體感悟,多次閱讀領悟文章想要表達的感情,根據文中語境深入理解詞語、句子,學生通過理解表述其含義;③鍛煉學習感悟能力:讓學生把學習課文的感悟說出來,學生不僅深入理解內容,也為更加流暢的表達奠定深厚的基礎。
結語:
習作是學生對自身感悟進行表達的一種形式,通過寫作可以深刻的了解一名學生的內心活動,同時也是學生綜合素質的真實表現。隨著教育改革不斷的深入,小學寫作成為大眾關注的重點,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寫作意識,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點。
筆者對閱讀教學中學生寫作意識的培養進行分析和探討,希望為教師培養小學生的寫作意識提供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施佩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談小學語文“從閱讀導向寫作”的作文教學法[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3(04):9-12.
[2]呂惠琴.追求高效綻放精彩——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有效結合[J].語文學刊,2014(10):13-15.
[3]王芳.閱讀教學如何同時教寫作——淺談閱讀教學中寫作意識的運用[J].新語文學習(教師),2013(01):23-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