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智毅
摘要:建筑CAD的發展日新月異,高職院校如何能更好的展開此課程的教學已成為行業熱門話題,在此同時,學生獲取職業資格證書實行“雙證書”制度又成為高職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文章將探究在《建筑CAD》課程中引入“雙證”模式改革,將課程教學與職業資格考證結合起來,培養出真正為企業所需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關鍵詞:建筑CAD;雙證書;教學;改革
高等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應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能的勞動者,與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較,高等職業教育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整個教育過程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完善知識體系,根本目的是為了增進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提高他們的社交能力。在此過程中,我國目前積極倡導的素質結合能力的“雙證書”制度得到了廣泛的認可。教育部在2011年發布《關于充分發揮行業指導作用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意見明確了要推進建立和完善“雙證書”制度,實現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將相關課程考試考核與職業技能鑒定合并進行,使學生在取得畢業證書的同時,獲得相關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和行業崗位職業能力證書。推進構建專業課程新體系,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緊貼崗位實際生產過程,改革教學方式和方法,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積極開展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模擬教學。
基于這樣一個大環境,我院從2007年開始就逐步探索式的引入”雙證書”制度到專業教學中,《建筑CAD》課程便是其中的一個突破口,如今“計算機輔助設計(建筑CAD)”項目也成為了無錫市大學生引育就業“技能綠卡”培訓項目。經過這幾年的摸索,我們也形成了一些改革思路:(1)遵循職業素質要求,突出職業能力培養。(2)教學上實行工學結合,結合考證要求選取典型案例分模塊進行教學,讓學生加強動手能力和探索思維能力。(3)增加實訓課程,讓基礎教學與職業資格考證結合,使教學與社會需求接軌,學生與企業間實現“零過度”。
下面筆者就對《建筑CAD》課程這幾年的教學改革進行一下反思,希望能總結出更好的課程教學模式。
一、專業方向的選擇與課程教學要求的結合
傳統的《建筑CAD》課程常常以課本為主導,主要講授CAD操作方法,輔以建筑圖形的練習。經過這幾年的課程改革探索,筆者認為,目前該課程應該以八大新興產業中的節能環保、工業設計與文化創意為專業導向,以計算機輔助設計在建筑、室內設計、園林景觀等專業方面的應用為重點,以企業和院校實訓中心及建筑CAD實訓室為實訓平臺,以了解計算機圖形系統中工程制圖方面的基本知識,掌握圖形生成與輸出的基本原理,學會圖形設計的基本方法,熟練掌握AUTOCAD的操作,通過國家高級繪圖員考評作為主要的學習內容,與國家職業標準中的模塊無縫對接。
由上表可見,我們的教學改革應從改變學生的專業能力要求入手,融會貫通一系列專業技能,形成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核心能力重構,并根據這個能力重構來改革課程的教學,通過任務驅動模塊教學、多門課程聯合的綜合技能訓練來組織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實現基于“雙證書”模式的教學改革。只有在日常教學中緊密結合企業所需和市場發展動態,充分利用系統應用軟件、專業軟件,全方位提高學生應用能力水準,這樣才能培養出緊貼企業需求的具備工程圖紙的讀圖及二維、三維繪制、設計、開發等方面專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二、專項職業能力的確立
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了《建筑CAD》這門課程后,能充分掌握CAD技術,并且具有相應的專項職業能力,因此,《建筑CAD》課程改革的培訓、鑒定、考核應符合三大原則:
1.可就業技能崗位原則
經過計算機輔助設計(建筑CAD)高級繪圖員的培訓鑒定后能從事下列工種:建筑及設計類高級繪圖員、室內設計專業人員、建筑設計專業人員、園林景觀設計員、房地產策劃、建筑監理、建筑施工現場技術員、建筑及設計咨詢師等。
2.技術性原則
計算機輔助設計(建筑CAD)不同等級的培訓鑒定都需要經過專門培訓、師傅指導、相應的理論和實操培訓。
3.與國家職業標準銜接的原則
計算機輔助設計(建筑CAD)(高級繪圖員級)屬于能與國家職業標準中的模塊直接對應的專項職業能力,且符合就業技能崗位原則,該專項職業能力為復雜技能且多個單元,培訓與考核時將按照高級繪圖員等級來編寫考核規范。
基于此三項原則,《建筑CAD》課程的展開就應建立在一系列實訓任務的設計以及把建筑制圖、《房屋建筑學》、《建筑設計》 等多門課程的技能聯系起來的基礎上,以訓練學生CAD綜合技能為主體,最終能獲得從事相應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崗位(崗位群)的職業能力,讓學生掌握“雙證書”的技能。
三、基于雙證模式要求的課程教學任務設計
有了明確的課程教學要求,那么我們就要通過一系列教學模塊來組織整門課程的教學,這其中首先要進行專項任務的分解。
傳統《建筑CAD》課程的教學一般分為基本操作技能訓練,建筑平面圖繪制,建筑立面圖繪制,建筑剖面圖繪制,打印與出圖這樣幾個部分。而高級繪圖員考證中一共設置了8個部分,涉及到了基本圖形繪制,圖塊的制作及插入應用,建筑平立剖面圖,建筑節點詳圖,建筑結構圖,三維建筑體,三維家具圖以及軟件和圖形的各種設置及打印設置等。可以說覆蓋面非常廣,也充分反應了企業日常CAD繪制及設計中的各類應用能力要求。
整個《建筑CAD》課程教學的設計要與職業資格考證的技能要求相融合,這也是 “雙證書”模式教學的關鍵所在。因此在整體的課程教學設計中,引入貼合實際的項目任務和選取典型例題是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選對了方向就意味著成功了一半。圍繞項目任務展開相應的案例教學、技能訓練、問題研討、小組學習等,從而通過這樣多方位的教學手法使學生在教中學,學中干,讓整個學習過程在互動中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而不是做為了考證而考證的奴隸。endprint
在典型例題的選取中,應該注重以點帶面,通過這個典型圖例的畫法講解和分析,能讓學生掌握整個一類圖形的畫法思路和繪制技巧。比如基礎圖形的繪制,就要選能通過多種方法實現的圖形,這樣通過分析和比較,得到最優方案,讓學生能打開思路,獲得最優途徑。而建筑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節點詳圖、結構圖等,則應選取實際項目的整套圖紙來對應講解,這樣不僅講解了繪制方法,也模擬了企業工作環境下的實訓,從而培養了學生職業專門能力和行業通用能力。三維圖形的繪制,需要考慮多種形態的表現,從中讓學生能創造更新穎的體量關系,拓展自己的設計思路。整個課程的教學設計突出“雙證”實訓項目,讓學生在學完此課程后具有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的能力。我們通過這幾年的不斷探索,不斷改進教學設計,逐步把原來的教師“教”作為課程主體的教學過程轉向以學生“學”為主體突出訓練學生能力的過程。在教師與學生合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職業核心能力,包括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自我分析能力、解決問題和交流溝通能力等。
四、以證代考考核模式的引入
課程最終考核模式作為高職課程改革的一部分,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調整。原先《建筑CAD》課程的考核都是教師出卷,讓學生抄繪圖形,這樣一來往往考核的知識點偏少,不能體現學生的綜合繪圖能力。如今引入以證代考模式,能充分展示學生的實操能力,隨機抽取的試題,更能體現考核內容的多樣性。整個考核體系由原來單一的卷面考試成績評價轉向職業能力綜合考核、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體現和強調專業技能實操的評價。
在“雙證書”模式下,《建筑CAD》課程的考核改革體現的是一種多元化綜合性的考核方式,整個考核過程,不僅是對學生綜合繪圖能力的考核,也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考核。一方面考核了學生的操作技能能力和行業通用能力,一方面也使考核向側重學習過程評價、學習能力評價、溝通合作能力評價過渡,反應出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否稱職,并最終通過職業資格考證合格率來參考評價課程的教學質量。
總結,目前高職教育的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在全國各高職院校展開著,如何使自己的課程真正受企業歡迎,學生喜愛已然是每個老師的最高目標。我覺得,“雙證”模式教學可以使教師自己真正融入到整個教學過程中,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促進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競爭與協作中完成學習任務,真正成長為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雙證書”模式教學改革,已經照亮了高職教育的未來之路!
參考文獻:
[1]李琴.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現狀研究[J].時代教育,2012,(11)
[2]黎穎.職業能力導向的《建筑設計CAD》雙證模式改革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0,(8)
[3]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4]無錫市大學生引育就業“技能綠卡”工程實施意見,2011.
[5]教育部將推進建立職業教育“雙證書”制度.人民網, 2012-08-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