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冬華
摘要:在信息技術的發展歷程中,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之中,小學語文教學也不例外。因此,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階段,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豐富和優化語文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這樣既能夠使課堂教學活動有條不紊的進行,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優化策略
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其要求拓展學生的學習和運用能力,又希望重視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運用,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和質量。通過對其解讀,不難發現,所謂注重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實際上就是指將小學語文教學和信息技術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各種計算機、網絡等多媒體教學資源,其既能夠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有效提升,又可以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1.應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語文教育
1.1營造學習氛圍,提高學習興趣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而興趣又屬于最好的老師,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如果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就可以使他們更好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使他們思維變得更加活躍,更好的提高其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該年齡段小學生好奇心強這一特點,利用信息技術,在傳統教學的過程中穿插進各種音樂、圖片、視頻等內容,使課堂內容更加生動,有趣,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他們對語文知識的了解和掌握。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涉及到了名勝古跡或自然景觀的時候,僅憑對課文內容的講解,無法使學生對這些美景有個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從而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致使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從而使得教學質量下降。此時,借助多媒體技術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并呈現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等資料,可以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2化抽象為形象,降低理解難度
小學生對形象事物的接受能力比抽象事物更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更加以形象事物為主,并且盡量在解釋文章的過程中,除了將文章的內涵直白地表述給學生之外,最好可以用生動形象的方式將這些內涵展現出來,這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來說,十分困難,從而使得學生為許多抽象概念所累,學習興趣下降,學習效率不高。然而,運用信息技術的話,這個難題就會迎刃而解。教師可以借助視頻、電子課件等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的將平面的事物轉化為立體的事物、將抽象的事物轉化為形象的事物、使晦澀的內容轉化為淺顯的內容,從而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并加強其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習質量。
1.3擴充教學空間,提升教學質量
小學語文的教學目的就是使學生在學習到課堂知識的同時可以盡可能的學到更多的知識,然而在傳統教學中,存在著每一堂課授課內容有限、教師的教學資源匱乏、拓展資料內容滯后等問題,因而不能對課堂知識做出有效的擴充,從而不能達到教學目的,但是借助信息技術就可以使上述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的應用,不近能幫助老師獲取內容豐富、信息準確的資源,并且可以確保獲取到的大部分資源更具時效性,這更加符合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有效的擴充教學空間,提升教學質量。
1.4培養想象力,提高創新能力
想象力是語文學習中重要的一環,人們在想象過程中會先整合自己的記憶,然后再進行再創造,所以多進行想象有助于加強學生的記憶力,除此之外,對學生的想象力多加訓練,也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力。比如,在進行某些課程教學的時候,可以給學生放一些相關的視頻或者圖片資料,在展示資料,通過老師的引導,鼓勵學生想象文中的情景,想象文中人物所處的環境、當時的心境,然后再讓學生帶著其想象觀看資料。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間,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增進其對文章的理解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的同時提高其學習效率和質量。
2.信息技術應用應用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2.1注重新型師生關系對信息技術的影響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 雖然可以有效豐富課堂教學形式,但是其在傳統教育模式中無法更好的發揮其作用,因為這種師生關系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在課堂上并不主動,也很難被調動。因此在信息技術如此廣泛應用的如今,為了使其發揮正確的作用,一定要對傳統的師生關系做出調整,即由以前的以老師作為學習的主體改為以學生作為學生的學習的主體,老師只發揮引導的作用這一師生關系。
2.2關注課件質量
在眾多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信息技術中,計算機上的幻燈片等形式的電子課件是老師最常用的教輔手段之一,正因其應用之廣泛,所以制作出的課件的質量也就成了影響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的直接因素之一。因此,老師在制作課件的時候,對可課件的質量就應該有更高的要求,其構思和內容的選擇一定要經過深思熟慮,精挑細選。首先,在課件內容方面,一定要緊貼課文主題,在此基礎上在再加入各種圖片、視頻、音樂等內容,對課件加以修飾;其次,在附加內容的選擇上,一定要盡量追求精簡,不能因為制作過程太復雜導致耗時過多,從而浪費太多精力,也不能因為制作的太過混亂,導致學生難以理解從而降低學習效率,與制作課件的初衷相悖。
2.3注重課件的時效性
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可以使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變得多元化,并且隨著新課改的不斷進行,現有的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更好的跟上時代發展步伐,由此就會使得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與優勢變成對教育的不利因素,這就使得教師在引用這些教學資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其時效性,對其的內容加以審核,以確保教學內容的有效性。
2.4注意不能過分依賴教學資源
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要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在運用信息技術時,要對其進行有效的把握,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自我發揮和想象的空間,如此一來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
3.總結
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不僅提升了老師的教學質量,同時也豐富了課堂內容,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提高了課堂效率,可謂好處頗多。但與此同時,也不能忽視其中應該注意的問題,以便信息技術能更好的服務、優化小學語文教學。
參考文獻:
[1]胡麗君,馮玉珠.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語文教學[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6):176-176.
[2]曹黎光.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語文教學[J].江西教育,2015,(15):68.
[3]張旭羊.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J].考試與評價,2017,(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