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袖群體中,周恩來的人格無疑是最具魅力的。他大仁大義,大智大勇,具有超凡的氣度和才華,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本文試著從大五人格理論的五個維度,分析周恩來偉大人格的養成之道,以便為現代領導干部提升自身修養提供學習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大五人格理論周恩來人格魅力
所謂人格是指構成一個人思想、情感以及行為的特有模式,這個獨特模式包含了一個人區別于他人的穩定而統一的心理品質[1]。這一理論主要研究有效的領導者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個人特質。該理論認為有五項人格維度構成了所有人格因素的基礎,并包括了人格當中的大多數明顯變異。它們分別是:神經質(neuroticism)、外傾性(extraversion)、開放性(openness)、宜人性(agreeableness)和責任感(conscientiousness)。
本文從大五人格理論出發,以情緒調控力、外向性、經驗開放性、宜人性和盡責性五方面基本人格要素為基礎對周恩來總理的人格及其對政治領袖權威的影響進行分析,為培育具備外交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適應能力等新時代政治領袖的人格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3]。
(一)高度的情緒調控能力是周恩來人格魅力養成的必備條件
大五人格理論中的“神經質”所反映的是人的情感調節過程及體驗消極情緒的傾向,而情緒穩定和調節能力作為與之相反的人格特質則反映了人的情緒穩定性。
1956年周恩來曾因實事求是地提出“反冒進”而受到毛澤東的嚴厲批評,盡管心情沉悶,但為了國家、民族和黨的利益,他不計個人得失,勤懇工作,以盡量減少由于思想路線失誤而帶來的損失。1967年3月,林彪在他人慫恿下,節外生枝地到毛澤東那里告了周恩來的黑狀。周恩來就此寫了一封信給林彪,表明他完全接受主席和林彪的批評,并在信中保證“今后決不重犯”。
周恩來在責難與非議中仍然以全力維護黨和國家的正常運轉的為先,這種大度包容極具個人付出的超然心態和自我犧牲的高尚風范正是其具有高度情緒調控力的體現。
(二)適度的外向性是周恩來人格魅力養成的有利條件
外向性主要表示的是人際互動的頻率和程度、對交往與刺激的需要及從中獲得舒適感的能力。外向性高的人是比較主動、活潑、充滿活力的,他們喜歡與人接觸,經常受到積極情緒的感染。
周恩來知識淵博,但虛懷若谷;地位很高,卻平易近人。凡和他交往過的人,無不被他偉大的人格吸引。解放前,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先生因抨擊官僚資本而被逮捕。周恩來四外奔走,將他營救出來,但蔣介石禁止馬先生一切工作往來導致其生活拮據。周恩來指示重慶的《新華日報》全文刊載馬先生的《中國工業化與民主》一文,并致送最高稿酬,在當時國統區知識界傳為佳話。
不難看出,周恩來待人處事之道既顯現出其自身的磅礴氣質,又表現出其由內而外的踏實謹慎,這種外向性形成了其獨特的人格魅力,使其在群眾中樹立了威望。
(三)經驗開放性是周恩來人格魅力養成的客觀因素
經驗開放性,即興趣廣泛、富于創造性、想象力,是大五人格中唯一一個與智力有關的因素。具備高經驗開放性的人有著追求革新、善于塑造與創造、興趣廣泛等特點。
1920年冬周恩來赴歐洲勤工儉學,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和各種社會思潮作了進一步的研究與比較,終于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共產主義的信仰。他還十分注意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為推動全黨實現毛澤東思想基礎上的統一作出重要貢獻。
周恩來身為一名政治領袖不僅僅簡單地復制前人留下的經驗,而是結合本國實際,以高度的革新意識和創造意識建設國家,其經驗的開放性可見一斑。
(四)宜人性是周恩來人格魅力養成的根本要素。
宜人性主要涉及與他人和諧相處的特質。宜人性高的人是友好的、樂于助人的,為了別人的利益甘愿犧牲小我。
周恩來是新中國外交事業的奠基者,他在國際上樹立起新中國的威望,進行了長期艱巨的斗爭。1955年4月的萬隆會議,由于帝國主義的煽風點火,會議氣氛一度相當緊張,周恩來盡力團結絕大多數與會代表,力排帝國主義對會議的干擾,調解某些與會國之間的分歧。周恩來的慷慨激昂發言博得亞非各發展中國家的稱道。他所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了進步人類的普遍支持。
周恩來以宜人性的人格品質作支撐,心為民所想、情為民所系,替民擔憂、為民辦事,贏得人民的廣泛支持。
(五)盡責性是周恩來人格魅力養成的決定因素
盡責性指我們控制、管理和調節自身沖動的方式。盡責性可以說是對任何一名領導人的基本要求。
文革中,周恩來總理身處困境。盡管他極力反對“文革”,卻也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去。據查,在他生命最后的一年半歲月里,雖然動了6次大手術、8次小手術,仍然同中央負責人談話161次,會見外賓63次,與陪同人員談話17次,在醫院內外各開會20次,找人談話7次。為人民“服役”這種強烈的責任心驅使著他上對中央、下對百姓負責,直到生命的盡頭。
周恩來總理的人格精神對黨、對人民、對后世已經產生并將繼續產生深刻的影響,對于當前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發揮著巨大的榜樣效應和指導意義,成為塑造社會主義“四有”新人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精神動力。通過大五人格理論分析周恩來偉大的人格養成之道,為現代領導干部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提供了較強的參考,使他們成為廉潔奉公的領導者、知識淵博的領導者、高情商的領導者、開拓進取的領導者。
參考文獻:
[1]張厚粲.大學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
[2]《試論周恩來的人格精神》
[3]《政治領袖的人格與權威》
[4]《試論周恩來的人格魅力》
[5]周毅之.周恩來的行政哲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41,21,21.
[6]袁守芳,胡家模.周恩來的風格·作者題記之二〔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
[7]蔣闖.變革型領導與大五人格研究述評[J].經濟縱橫,2010(6): 122.
[8]大五人格理論 _ 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 com/view/388796.htm.
[9]《日本人心目中的—周恩來》第157頁、第1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