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露
摘要:傳統英語教學學生主體地位并不凸顯,以教師課堂教授,學生聽課做筆記為主。調查發現,這樣的教學方式難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氛圍也很低沉,教學質量不高。在素質教育備受重視的今天,互動教學模式被應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還可以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關鍵詞:互動教學模式;英語教學;小學課堂
英語在社會生活中實用性非常強,讓學生接受英語知識學習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聽讀寫能力,還要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運用英語,但以往的英語教學正是將應用能力所忽略,導致很多學生學習的都是啞巴英語,再加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過少,學生只是被動的學習知識。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互動教學模式被應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不僅可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還能提高教學效果。
一、互動教學模式及其特點
互動教學模式主要指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應多交流、多互動,將教學活動看做是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應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兩者之間構成和諧的互動關系,學生與學生之間也要多互動,同時,教師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從而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1]。英語教學與其他學科不同,它不僅要求學生要學習英語知識,還要學習英語文化,將互動教學模式應用到英語教學中正是對英語文化的學習,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在應用互動教學模式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習氛圍的營造,形成寓教于樂教學,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將知識學到手。
二、互動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積極做好課前引導
課前引導對教學互動開展至關重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否被調動與課前引導有直接關系。因此,作為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始以前,應借助多媒體設備等引起學生興趣,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活躍教學氛圍。在進行詞匯教學時,如果教師只是單純的注重語法教學或詞匯教學,就會導致學生興趣不高,整個課堂氣氛十分低沉,為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教師應讓學生在本節課開始以前,讓學生搜集整理與自己感興趣的與所學詞匯相關的信息,在課程開始前的十分鐘,讓學生將自己的成果向大家講述一下,小學生已開始初步對人生方向有一定的認知度。因此,他們也喜歡向別人展示自己的志向,這樣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特點十分相符,也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二)通過互動加深印象
要真正將互動教學模式應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首先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自己輔助與引導學生學習。這就需要應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平等教學與學生進行交流,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為學生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2]。如在學習“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時,教師可以先問一下學生都是怎樣來上學的,學生都會積極的回答教師的問題,不僅能夠引起學生興趣,還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減少填鴨式教學,為了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能力,降低課堂沉悶發生幾率,教師也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四名成員,并由組員選定組長,對于問題的提出,先讓小組討論兩分鐘,然后組長確定發言人,將小組答案講述給全班同學。如在開展有關興趣的教學內容時候,教師讓小組間進行討論,記錄小組成員興趣愛好,這樣可以讓全班學生參與到學習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三)注重課后延伸
英語教學互動模式的應用不僅存在與課前引導與課堂中,還存在于課后交流中,而且此時的教學十分重要。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不能僅限于學習,更重要的是如何應用,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英語學習價值。在課后交流中,依然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應與學生在課后多進行交流,共同學習[3]。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辦一些小活動,讓學生參與進來,如“小小英語演說家”等,以此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引導學生應用英語。比如當學到有關生日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現場向學生提問父母的生日,如果有同學不記得,那就讓他(她)回家再問問爸爸媽媽,這樣一來,就加深了學生對于生日這部分內容的印象。此外,教師也要為學生講一下父母所付出的一切,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懂得孝敬父母,還會讓父母感覺到孩子的成長,也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
綜上所述,互動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帶動課堂氛圍,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提高教學質量,更有助于強化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真正實現素質教學目標,將學生培養成為實用型人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曉桐.小學英語高效課堂實施現狀與改進策略研究[D].渤海大學 2016
[2]孫紅健,路麗玲.媒體環境下小學英語有效教學策略分析[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7(13)
[3]范婷.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英語有效教學策略探討[J]. 考試周刊. 20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