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梅
摘要: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它關系著青年學生成為社會人所應具有的基本的語文素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探索了中學學校圖書館如何服務于閱讀教學的措施。
關鍵詞:學校圖書館;閱讀;學生閱讀;閱讀能力
一、充分發揮學校圖書館優勢,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獨特發現”提出“獨特疑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校圖書館不僅有著信息整合、資源開發的職能,還具有館外資源的搜集、過濾與指引的功效,所以,學生的這種獨特發現離不開課堂以外的閱讀,然而學校圖書館可以為學生的有效閱讀提供大量的文本以外的知識與信息,夯實學生的獨特發現基礎。
(一)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老師提出問題,由學生自已利用手上的資源尋求答案。
“中小學學校圖書館提供信息和理念,這些信息和理念,對于在今天建立在信息知識基礎上的社會中取得成功,是十分必要的。中小學學校圖書館使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技能,發展其想象能力,使之能夠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公民生存于世。”因而,引導學生獨特發現,拓展學生思維,發散學生想象力,鼓勵學生創新,是當代學校圖書館的時代特征。
學校圖書館要配合老師教學,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尋找文章背后的寓意。智慧的引領,不僅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拓寬他們的視野,使他們自覺地走出文本探求課堂以外的知識,邁進文本以外的知識領域,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二)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會自我發問,持“懷疑態度”解讀文本,提升語文素養的綜合能力
學校圖書館要配合老師在閱讀教學中,有意地引導學生自主尋找“獨特的發現”,智慧引領是語文教學中最好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去挖掘文本背后的精彩。在閱讀教學時,老師要適當地引導學生多角度拷問文本。在產生疑問的同時,引導學生批判性地理解文本,培養學生用“懷疑精神”解讀文本,理解文本中想要表達的主題和它的價值所在,鍛煉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對于文學類文本的深度解讀應該是在中學生語文閱讀養成的一項重要能力。而這種能力的養成,需要學校圖書館其提供最基本的各類文學體裁(詩歌、散文、小說等)的文本;要和語文老師合作,共同為學生搭建知識平臺,為其提供相應的解讀材料。教師提供研究方法,由學生利用學校圖書館資源進行研究,提高其閱讀、寫作、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打好堅實基礎。
二、發揮學校圖書館作為學生、教師、文本之間有效溝通的橋梁作用
(一) 學校圖書館要和文本對話
語文因其特殊的文化傳統,在信息化道路上很難走出一條新、奇、特的道路。這就需要應用媒體教學和信息化,適當引用媒體資源,提高教學質量。館藏中制作精美的視頻材料、影音教材以及各種教育網站上信息資料,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都可以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這就要求學校圖書館一定要和文本對話,學校圖書館資源的采購一定要與教材密切相關,一定要依據教材的需求,貼近文本。
(二) 學校圖書館要和教師對話
學校圖書館要和教師對話。學校圖書館要發揮能動性為學生找出并收納學生需求。在閱讀教學對話中,理想的學習環境,更能創造出有利于學生動態的自主的學習氛圍。理想的學習情境永遠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教師的親和力為標志。要使課堂達到這種和諧融洽的學習氣氛,學生應答學習環境的建構是必要的。例如,學校的學校圖書館、閱覽室、班級的圖書角,都是資源豐富的學習應答環境,而應答環境資源的配備一定要根據老師的要求進行準備。學校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一定要和相關課程的老師進行配合,在圖書的采購環節上,館方要和語文教研組建立一個長效的聯絡機制,征求他們的意見,根據老師開列的相關書目、補充閱讀材料以及與貼近文本的一些影音資料等信息資源進行購置,供同學們借閱。
(三)學校圖書館要和學生對話
學校圖書館要和語文老師配合,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學生閱讀活動,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讓學生化被動閱讀為主動翻閱,讓“閱讀”成為“悅讀”。這就要求學校圖書館工作人員要主動和學生對話,了解他們的需求,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激發培養他們閱讀的興趣。學校圖書館工作人員在傳播文化的同時必須承擔一定的教育責任,以身作則教育學生;擔負傳播社會先進文化的使命,并且在傳播先進文化知識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教育的魅力,讓社會文化在教育的進展中不斷得以豐富、發展。
三、利用學校圖書館館藏資源開設閱讀課,優化閱讀教學
如何發揮學校圖書館資源在語文教學上的優勢,開闊教師的視野,豐厚師生的文化底蘊,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等問題值得老師們去認真研究。
(一)要有效利用學校圖書館資源,讓學生自主閱讀
利用學校圖書館資源,彌補語文閱讀教學的不足,提高
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及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學校圖書館要搭建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平臺,有意識地引導和啟發學生利用學校圖書館的資源,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和能力等方面。
(二)在閱讀課中,正確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作了這樣的表述:“閱讀教學是學生、文本、教師之間的對話的過程。”這里所說的“對話”,已不是一般語言學意義上的對話,而是一種教學對話,是師生平等交流,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意志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
(三)學生自己要注意篩選信息,認識世界,正確選擇閱讀內容與閱讀方式
如今,隨著學校圖書館全開放,全民一起來閱讀,學校圖書館閱讀越來越多樣化,交叉匯聚的閱讀新形態標志著閱讀新時代的到來。在這種大背景下,對閱讀的內容與形式要做到正確地篩選,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學生閱讀的首要動機是了解文本內容,學生開展閱讀活動的真正目的是對文中所呈現的社會現象、表述的思想觀點要深入辯析做出正確認識。
總而言之,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它關系著青年學生成為社會人所應具有的基本的語文素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學學校圖書館應服務于閱讀教學,它應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閱讀,培養審美能力,培育道德情操,幫助學生找準閱讀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的向文化的山脈攀登。 實現學校圖書館對閱讀教學質量的促進與提升。
參考文獻:
[1]呂梅.館社合作 共促閱讀——學校圖書館與社會合作推動青少年閱讀推廣[J].圖書與情報,2011.
[2]江少英,杜曉忠.公共學校圖書館的城市閱讀推廣策略——以蘇州學校圖書館為例[J].新世紀學校圖書館,2011年12期
[3]惠涓澈.張敏.關于高校學校圖書館設立閱讀推廣部的可行性思考[A].西北地區學校圖書館事業的創新與發展[C].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