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普尺
摘要: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把握好課堂,向四十分鐘要質量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保障。新的時代背景要求廣大小學教師更新觀念,運用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深層次拓寬面對一切學生的教學任務空間,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整體教學成果為目的,實行創新教學。現階段,我區小學藏語文課堂教學存在教師教學理念與方法不當、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相對單一、教師教學方法傳統、教學內容過于追求形式等問題。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育教學的永恒主題,教師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學生對文本的感悟,才能讓藏語文教學取得實效。
關鍵詞:藏文教學;激發興趣;小組合作;素質
作為教師最本質的工作職責就是以最大效率向學生傳授知識,啟發思考,生成知識,使學生不斷豐富成長起來。那么,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如何才能做到“高效”呢?在教學中我不斷思考,不斷改進教學,起初從改變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到精心教學環節的設計等一系列的嘗試。現階段,我區小學藏語文課堂教學存在教師教學理念與方法不當、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相對單一、教師教學方法傳統、教學內容過于追求形式等問題。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育教學的永恒主題,教師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學生對文本的感悟,才能讓藏語文教學取得實效。
1、恰當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無定法,但好的學法總是伴隨優秀的教法誕生,好的教學方法往往是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使設計的問題必須針對教學的關鍵和知識的重難點。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規律,難度適宜,并能啟迪學生思維,給學生指明思考的方向和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學生在藏語文課堂教學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的濃厚與否,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學習能動性。因此優化藏語文課堂教學關鍵就在于教師不要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方法,而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在教學過程中,上課開始時教師可靈活運用課端激疑,將學生的學習心理調整到最佳狀態;課中持趣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想方設法讓學生自始自終保持最佳學習狀態;上課結束時,教師要給學生留下充分思索余地,以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知識的興趣。在新科技革命的影響下,不但教師的教學知識日益現代化,而且教學方法也越來越現代化,尤其是伴隨著民族的融合以及信息化的發展,不少的新內容得以出現。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多動腦筋立足于是不是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是不是能夠實施思想教育、是不是能夠滿足學生的求知心理、是不是能夠提高教學效率,以相應的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作為前提條件,結合教師自身的特點、教學條件、教學對象、教學知識,不斷地借鑒國內外切實可行和成功的教學方法,使得藏文教學方法不斷地完善與豐富,進而跟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模式相融合、取長補短,完善以往舊的教學模式。應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實施教學,不但可以節省時間,而且還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讓學生的學習變得形象生動,從而實現鮮明的教學效果。
2、營造以學生為主體的嚴謹活潑的課堂氛圍
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于知識的生成。因此老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松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激發學生的思考欲望。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高效的課堂必然是思考的課堂。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資源,創設濃厚思考的氛圍,讓學生一直處在一種積極的思考狀態中,讓他們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加以適時點撥,無疑對學習效率的提高大有好處。新課程改革首先就是要改變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誘導學生發揮其最大潛能。教師在這樣的課堂上,不是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重在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們始終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積極探索新知的熱情,循循而誘之,讓他們欲罷而不能。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師自然就需要不斷探索,下一番苦功夫。教師必須相信學生有潛在的嘗試能對學生的探索活動要充滿信心, 循循善誘。創設師生心理相容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到老師既是師長, 也是最可親近, 可以與之交心的朋友。一般情況下, 上課半小時以后一些學生因為端坐時間較長, 感覺不太舒服, 導致精力的分散和課堂效率的下滑。有經驗的藏語文教師會不失時機地讓學生站起來模仿一個動作, 齊誦一句口號, 分組朗讀一組對話等。在課堂上, 我發現坐在最前面一個學生似乎有點不耐煩, 就急中生智地請他上臺表演了一個節目: 課文中描寫老鷹飛翔的一連串動作。我配音朗讀, 他依次表演, 學生的精彩表演贏得聽課師生的熱烈掌聲。一個隨意的安排, 竟成為一個亮點。
3、課堂教學人性化
托蘭期研究表明:創造性兒童往往因教師不能理解和支持他們的思想而隱藏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從而對他們的創造性產生嚴重的抑制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必須尊重一切學生的個性,關心一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課堂教學中,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流,既是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教師要以親切的言談,優雅的舉止,甚至每一次和學生目光的對視來實現交流,“親其師則信其道”。在課堂中,要讓學生充分發表他們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思想品德養成,承認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過程性和差異性,鼓勵學生張揚個性;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要有學習的主動性,成為學習的主人,并做到學習內容問題化,學習過程探究化,自主建構知識。
4、積極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制度.
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它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受到大家的青睞.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發展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現今課堂上主要的學習方式,已為廣大教師所喜用。合作學習把問題放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主體地位會更加突出.在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相互合作下學習,使學生互相檢查、幫助、促進.同時還要投入小組活動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現,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在師生合作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兩者地位是平等的,應該平等交流,合作學習,創建學習型課堂。
總之,只有構建起高效的藏語文課堂,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野,鍛煉學生能力,從而獲得最優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