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靜艷
摘要:在海灣地區,男性歷來是家庭的“養育者”,而對女性角色的界定是傳統意義上的賢妻良母,女性的“主場”是家庭。隨著石油經濟的發展和現代教育的傳播,女性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增加了海灣地區女性在勞動力市場中的就業機會,女性進入了以前只有男性才能從事的公共事務領域,女性的身份和職業地位在近數十年里有了很大的提高,教育在推動這種變化發生的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海灣地區 女性教育 就業
長期以來,由于傳統阿拉伯文化從來不接受男女平等的觀念,這種性別隔離的習俗根深蒂固,女性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極為有限。然而,隨著石油經濟的發展和現代教育的傳播,這一觀念正在緩慢變化。上世紀70年代起,海灣地區女性開始接受現代教育,到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女子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大大增加了海灣地區女性在勞動力市場中的就業機會,女性進入了以前只有男性才能從事的公共事務領域,女性的身份和職業地位在近數十年里有了很大的提高,教育在推動這一變化發生的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海灣地區女性教育與就業概覽:
上世紀50年代起,海灣地區因石油收入積累了龐大資金,70年代中期石油價格暴漲以后,出現了經濟繁榮。這一時期,部分海灣國家生活在“后宮墻內”身著黑色面紗的年輕女性開始穿著西式風格的現代著裝,向辦公室、學校和街頭自由流動,這一變化是社會變革最顯著的證明。然而,由于海灣地區各國政策、習俗的傳承、受外來影響的程度各不相同,在女性教育已獲得極大發展的背景下,女性就業水平卻參差不齊、差異較大,且普遍落后。詳述如下:
1970年以后,科威特女性的工作參與率是海灣地區最高的,這個統計的背后,是她們對現代公共事務越來越多的參與和現代海灣國家城市生活方式的發展趨勢,同時也是女性教育極大發展的體現,這一現象是影響整個社會態度、價值觀和社會機制的廣泛社會變革的象征。一段時間以來,更多的當地女性進入科威特的勞動隊伍,女性的身影除了出現在教學和護理工作領域,在其他領域,尤其是銀行,金融和服務行業也越來越多。科威特女性以高比例的高等教育程度成功地實現了女性更多、更平等地參與社會勞動的事實。女性占科威特大學本科畢業生的65%以上。據“國民公共信息管理局”2014年的調查顯示,科威特女性占就業公民比例的近一半。截至2016年6月,大約有一半的科威特公共部門雇員也是女性。雖然女性就業比率在海灣國家中已經遙遙領先,但相較于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科威特女性就業水平仍然整體落后,存在諸多問題,仍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在科威特以外的海灣其他地區,勞動力中女性人數大多偏低。在卡塔爾,男性和女性受教育和就業率的差異是驚人的,卡塔爾54%的學齡女性接受了高等教育,男性只有28%。此外,卡塔爾女性在海灣地區的女性中識字率最高,為98.3%。盡管女性受過良好的教育,但男性更有可能受雇。事實上,卡塔爾女大學生往往也可以輕松的找到工作,但有3%到5%的學生不愿意工作,她們通常也許已經結婚了,沒有對工作的需要或渴望。另外,一些家庭也并不希望女性工作,她們想要一個學位并非為了求職,而是因為這是一件好事,尤其對在家庭中教育孩子而言。
在阿聯酋,51%的學齡女性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其中只有42%的勞動適齡女性就業。美國沙迦大學的阿里教授說:“阿聯酋幾乎所有的女性對于接受教育都感到非常興奮,并且在與男性競爭時表現的非常有競爭力,但問題是女士們正在專注于市場需求有限的領域。例如哲學這樣主要用于在公立學校教學的專業。”
教育程度和經濟參與程度差距最明顯是沙特阿拉伯,女性充分參與社會勞動的機會面臨許多制度和社會性障礙。根據關于婦女參與社會工作的相關報告顯示,沙特阿拉伯女性占大學畢業生的57%,但只有17%的女性進入職場,令人震驚的是,沙特阿拉伯近80%的失業女性是大學畢業生。
二、海灣地區女性教育與就業的局限和發展
海灣地區普遍海外僑民比例較高,本國女性勞動力參與率較低,女性勞動參與率分別是:科威特47%,巴林30%,而阿聯酋28%,阿曼25%,沙特阿拉伯17%。可見,海灣地區女性即使接受了高等教育,失業率卻普遍較高,除了國家政策、宗教傳統方面的原因之外,與教育結構、學科設置、專業選擇也是很大的關系。
海灣國家參與全球信息技術革命與保持傳統文化的矛盾始終存在,教育體制與勞動力市場之間也不完全匹配。女子教育在長期發展中,文理科比例嚴重失調,大多數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過去都把重點放在了人文科學上,攻讀工程、機械、電子類專業或參與這方面職業培訓項目的女性較少,女性教育與就業脫節,導致大批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性無從就業。
隨著海灣地區經濟的變革和現代教育的發展,大批女性走出家門接受教育,并進入就業領域。教育使她們提高了社會活動和經濟參與的能力,就業范圍也隨之擴大。但就業領域十分有限是海灣地區女性所面臨的一大問題,她們往往就職于一些傳統的職業,例如政府職員、教師、護士、私營部門行政人員等,基本被排除在信息技術領域之外。當文科畢業生日益過剩,造成了社會供大于求的現象時,重文輕理的教育體制極大地限制了女性擇業的機會。
盡管受過高等教育的海灣地區女性在政治、經濟參與和就業領域困難重重,面臨諸多的性別歧視和不平等待遇,但高等教育的確提高了她們的政治和經濟地位。另外,高等教育使海灣地區女性獲得較獨立的經濟自主能力,減少了傳統社會中女性對男性的依賴程度,動搖了社會傳統文化中對女性的性別偏見。
三、結語
當今世界已進入知識經濟的時代,現代科技將進一步開辟海灣地區女性就業的前景,從而使女性面臨著職業競爭的考驗,女性就業率將更多地取決于受教育的程度和職業技能。因此,發展海灣地區的女性教育,提高女性參與高等教育的程度,不斷改革和完善女性教育學科規劃、課程設置,提高教育質量、提供培訓機會,并把重點更多地放在科學技術專業上,使更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參與到社會和經濟活動中來,不僅是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也是對海灣地區女性巨大的挑戰。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中文期刊:
[1]伍慶玲,《科威特婦女的社會地位》,《阿拉伯世界研究》,1996 (4):49-50。
[2]水志國,《淺析中東女子教育影響因素》,《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03 (4):51-53。
第三部分 外文參考資料:
[1]《Number of people out of the labor force in Kuwait from 2012 to 2014, by nation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