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敏??
摘要:歷史人物教學是歷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廣大教師和研究者的關注。目前國內(nèi)關于歷史人物教學的研究比較多,角度比較寬廣,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在歷史人物教學實踐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這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向性。
關鍵詞:歷史人物教學;綜述;思考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指出:“通過重大歷史事件、人物、現(xiàn)象展現(xiàn)人類發(fā)展進程中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標準》對“知識與能力”方面要求是“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和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脈絡”;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要求是“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人文主義精神的理解”。由此可見,歷史人物是歷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 專著方面
目前關于人物教學的專著是比較少的,基本都是在一些教育教學理論書籍中某些章節(jié)提及到了關于人物教學的一些原則、方法、意義等,內(nèi)容都比較簡要。如,趙恒烈在《歷史教材教法舉要》一書中,以“怎樣講歷史人物”為題談了四點:第一,要注意真實性;第二,要弄清楚人物的特點;第三,要堅持一分為二;第四,要擺正個人和群眾的關系。北京師范大學歷史教學法教研室、天津師范大學歷史教學法教研室、北京師范學院(今首都師范大學)歷史教學法教研室合編的《中學歷史教學法概論》從兩個方面論述歷史人物的講授方法:第一,生動地講述歷史人物的活動和思想,再現(xiàn)歷史人物的形象;第二,褒貶功過,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人物。
二、 論文方面
筆者在中國基礎教育期刊網(wǎng)中輸入“歷史人物教學”的篇名,得到104篇文章,大部分為一線教師寫的小論文,其中兼有初中和高中,還有一些高校教師也在研究。在中國基礎教育優(yōu)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得到9篇優(yōu)秀碩士論文。如果單輸入“人物教學”的篇名,則能得到494篇論文,其中有語文科、政治科等方面的文章,可見人物教學不僅受到歷史學科的重視,還受到其他學科的青睞。從研究角度來看大概可以分為四類:
(一) 關于人物教學的意義、價值、功能等
各探討研究說法不一,侯春光認為歷史人物教學適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利于課堂內(nèi)容的豐富和擴展實現(xiàn)課堂的有效性;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添了歷史課堂的教學生動性;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品質(zhì),達到歷史課堂教學的育人性。王成虎談及歷史人物教學是素質(zhì)教育的一個重要陣地,能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 關于人物教學策略、方法、原則
人物教學是歷史教學的重要方式,對于普通一線教師而言必須具有可操作性和規(guī)范性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其作用。萬鈞提出了解決人物教學的策略:一是自主閱讀人物參考資料,揣摩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二是關注歷史人物的個人品質(zhì),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參照;三是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功過,培養(yǎng)學生的唯物主義歷史觀。章新娟從自身的教學實踐中總結(jié)出歷史人物教學中的“常規(guī)”與“不常規(guī)”的做法。文章認為處理教材內(nèi)容、對內(nèi)容展現(xiàn)次序進行安排、答疑并督促學生等的常規(guī)的人物教學為教學實效性奠基,而“主動”和“被動”的“非常規(guī)”教學根據(jù)內(nèi)容而做出相應的改變,能增強教學的實效性。
(三) 關于歷史人物評價
在人物教學中,人物評價必然是避免不了的。關于人物評價方面的研究文章占了人物教學研究的大部分比例。趙月兵闡述了評價歷史人物的標準、前提和注意要點,在文章中滲透出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客觀精神。任海艷文章提出了人物評價的一些原則和方法:引導學生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評價,對歷史人物要“一分為二”進行評價,同時把握總體評價和具體評價。
總體上分析,大多數(shù)研究者主張評價歷史人物普遍主張采用階級分析法、背景分析法、辯證分析法等,基本符合當前的素質(zhì)教育潮流。
(四) 關于選修四的《中外人物評說》模塊
該模塊選入了22位歷史人物,構(gòu)建起一個新的中外歷史人物知識體系,是人物教學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李宏瑜涉及人物評價的具體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項,談及“一分為二”、以“史實”為依據(jù)、全面評價和總體評價相結(jié)合的方法。費元度的課堂案例分析和研究,以作者聽課為評說對象,分析課堂現(xiàn)象,總結(jié)課堂經(jīng)驗,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五) 課堂實例
把課堂過程用筆或者影音設備記錄下來是一種比較先進和準確的實踐研究方法,對于一線教師總結(jié)教學經(jīng)驗來說是比較常用的。程曦通過幾則典型的文言材料,以李鴻章為切入點,從原因、過程、失敗原因及評價幾個方面引領學生正確認識洋務運動,實際上是作者一次“以人系事”的人物教學方式的嘗試,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目前關于歷史人物教學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在教授歷史人物時主要動機還是在為吸引學生到自己的教學中而開展,而不把歷史人物教學作為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來完成,不把學生看成人物教學的參與者和受益者來看待,具有一定的功利色彩。第二,教師在進行歷史人物教學時多以教師為中心,采用“教師講故事——學生聽故事”的簡單形式,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境地,缺乏自主創(chuàng)新的學習機會,更加無法發(fā)揮人物教學本身的優(yōu)勢。第三,教師過度依賴教材中所提供的有限的教育資源,沒有適當?shù)匮a充課外知識去豐滿歷史人物,更加沒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目標開發(fā)利用更多的人物資源,以促進三維目標的達成。第四,教師在課堂上講歷史人物較多涉及的是政治、軍事類的人物,而對學生所感興趣的其他類型人物關注不夠,使學生不能充分學習不同類型歷史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zhì)。
筆者認為,在歷史教學中,借助歷史人物來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的一切方式方法,都可以認為是歷史人物教學。其中包括對人物生平、事跡、評價等方面的了解,同時也應有對人物內(nèi)心深處的思考、性格細節(jié)的刻畫、歷史人物事跡場景的還原等。由此在學生面前展示的是有血有肉、具體到可以觸摸的歷史人物,拉近了歷史人物與學生的時空距離,從而加深學生對人物的認同感、親切感,以人文主義關懷去探究、挖掘、學習歷史人物,從而更好地促進三維目標的達成。
參考文獻:
[1]趙恒烈.歷史教材教法舉要[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3.
[2]北京師范大學歷史教學法教研室等.中學歷史教學法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
[3]侯春光.歷史人物助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教學研究,2011,10.
[4]王成虎.重視歷史人物教學促進素質(zhì)教育[J].新課程改革,2012,06.
[5]萬鈞.新課程高中歷史人物教學探討[J].政史地教學,2009,11.
[6]章新娟.歷史人物教學的“常規(guī)”與“非常規(guī)”[J].文教資料,2009,03.
[7]趙月兵.歷史課堂教學與歷史人物評價[J].考試周刊,2010.53期.
[8]任海艷.關于人物評價的教學方法[J].考試周刊,2012.86期.
[9]李宏瑜.《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教學方法探討[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9.
[10]裴良先.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教學的幾點感悟[J].成才之路,2012,15.
[11]程曦.歷史人物教學新探——李鴻章與洋務運動[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