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路
【摘要】語言學和語言教學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合理的語言學觀點有助于提高教學水平,在實際應用中具有很大價值。關于英語的語言學觀點有很多,本文選取傳統語法、結構主義、轉換生成、功能語言學、交際能力理論幾個,對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價值和不足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語言學觀點 大學英語 結構主義 功能語言學
引言
語言學是以人類語言為研究對象的學科,研究內容包括語言的結構、功能、應用等,經常作為學習一門語言的指導理論。語言是抽象的、無形的,語言學則是對其本質的一種形式化解析,可幫助教育者正確認識語言學習本質,從而使得教學目標的設定更具合理性。隨著目標的確定,如何開展有效教學成了考慮的關鍵問題,語言學可幫助教師根據學生的真實能力,選擇相適宜的方法,以起到最佳效果。
一、傳統語法
作為語言學的一個分支,語法主要研究按確定用法來運用的詞或詞類的曲折變化,或表示相互關系的其他手段,以及詞在句中的功能和關系。這是一種歷史較久、理論稍顯陳舊的語言學觀點,常體現于語言的諸多細枝末節,對書面語更為偏愛。學生需要背誦語法的正確形式、時態等,對于其中的一些禁忌,必須牢記,比如句子末尾不能用介詞、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不能誤用等。
在這種觀點下,教師往往是直接翻譯原文為中文進行教學,優勢在于適用于基礎薄弱、成績較差的學生。對很多底子差的學生而言,興趣的培養非常重要,如果連文章都看不懂,何來興趣之說?語法翻譯則能幫助底子差的學生快速理解全文。其不足之處在于,不適用于普通人、基礎好的學生,尤其是后者。而且,這種觀點很重視語言的規范性,多采取優秀作家的經典文章為教材,同樣偏向于書面語,對提高學生的英文寫作水平有利,但忽視了口語交際能力的鍛煉,不符合當前高校英語教學要求。
二、結構主義
結構主義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強調整體性,該觀點認為,所有事物都是一個復雜的統一體,需要將其放在一個整體的關系網絡中進行剖析,其內在部分必然存在聯系,不可能孤立存在,所以整體比部分更重要。英語學習亦是如此,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可看作是一個系統,其各項要素(包括單詞、句式、語法等)存在有連帶關系,具體教學應從整體性出發。
不難發現,結構主義和傳統語法有著相似之處,它以語法為基礎,以一套成熟系統的語言結構為重點內容,在講解后,要求學生清楚語言結構的每一部分,并能用新成分逐一替換。換句話說,這是一種近似于依葫蘆畫瓢的理論,先背誦范文和經典語句,再由學生模仿,直到真正掌握。對初學者較為有利,但過于強調語言輸入,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
三、轉換生成語言學
這種觀點很容易理解,其研究對象是語言能力,而并非語言行為。該觀點認為,語言是生成的,每個人生下來就具有一種普遍語法,這是一種大腦具有的與語言知識相關的特點狀態,也是一種可以學習人類語言的物理和相應的心理機制。在后天的語言學習中,之所以能夠分析理解復雜的語言素材,主要依賴的就是該普遍語法。也就是說,一個人的語言習得過程,其實是普遍語法向個別語法轉化的過程。在詞匯教學中,經常會遇到同詞根的很多衍生詞,如able、ability、disabled、disability.句子也是如此,如主動句式、被動句式,具有相同的深層結構,所以可以互相轉化。這一觀點在記憶單詞、理解語法結構上有一定的優勢,但就整體而言,實際作用較小。
四、功能語言學
這一語言學觀點認為,語言是一個系統,應對其結構進行共時的研究,把語言的結構和功能結合起來研究,強調的是語言的功能性。人類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交流,表達自己的意思,并令別人明白自己所表達的意思,所以需要掌握一整套語言功能。比如What time is it?這句簡短的問話表達了發問者的意圖,實現了語言的問世間的功能,對方需要用相同的語言,或者使用詢問者能聽懂的語言回復,才算是正常的完整交流。在這種觀點下,課程被視為一個系統的組成部分,詞匯和語法是核心內容,教師需有明確的目的,并借助相關主題指明教學方向。在高校英語教學中,一般會選擇任務型教學法,先將學生合理分為若干小組,以小組討論的形式,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教學過程,最終協力完成任務。很明顯,該觀點與傳統語法、結構主義大不相同,它強調語言輸出,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口語水平,可與語法教學聯合使用。
五、交際能力理論
這一觀點由美國社會語言學家Dell Hymes在1972提出,他認為一個人的潛在能力包括語言知識和使用語言的能力,要想提升交際能力,除了具備足夠的語法知識和一定的語言能力,還涉及到社會文化、心理學等領域。而且,學習語言的目標應該是通過語言行為獲得更強的交際能力。在現代高校英語教學中,語境和交際能力關系密切,即創設適宜的語言環境,給學生提供良好的交際氛圍,比如大學校園的英語角、口語交流課。該觀點很重視學習者的主動性,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符合素質教育要求,但在具體應用中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如果情境設計不理想,整個學習過程將會特別松散。
綜上可知,目前幾種常見的不同語言學觀點各有利弊,其產生背景、側重點和應用要求都有所不同。隨著高校英語改革的推進,口語能力和應用能力愈發受重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代教育已認識到傳統語法和結構主義的弊端,并開始引入交際能力理論和功能語言學。英語教學需要輸入、輸出兼顧,所在今后教學中,應聯合多種語言學觀點,總結其優勢形成互補。
參考文獻:
[1]董紅櫻,柴麗.分析不同語言學觀點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時代教育,2015,27(7):177-1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