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生發
【摘要】高三化學是高考理科綜合中的重要科目,因此必須關注這個學科的復習。在實際的復習習題訓練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知識體系的重組,促使學生能夠正確的思考、分析和處理信息,從而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和化學素養,進而完成相應的復習任務。本文探討了當前高三化學復習中提升習題訓練有效性的一些對策。
【關鍵詞】高三化學 復習 習題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8-0140-01
高三化學復習,教師開展針對性的習題訓練,可促使學生思維認知能力的持續提高。在高三化學復習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進行習題講評和訓練,想要有效利用這些習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就需要提升習題訓練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以點帶面巧復習
這里的點指的是比較具體的題目,面則是學生需要在復習中掌握的知識內容。在習題訓練中,教師要有意識的選擇具有典型和代表性的題目作為訓練的主要內容。通過講評和訓練這些典型的題目,可以使學生回歸和聯想到課本的相關知識,并能夠疏通前后的知識內容,進而融會貫通形成知識網絡,這樣也有利于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比如,在復習化學反應速率知識內容時,針對性的讓學生通過題目訓練來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具體概念、單位、表達式以及影響因素還有它與化學平衡的關系。
二、優化概念多關聯
概念包含內涵和外延兩個方面。所謂內涵指的是概念的內在屬性,外延則指的是概念的使用范圍和對象。在化學習題教學中,常會出現如同位素、同素異形體、同系物、同分異構體等概念。如果從外延層面分析,同位素強調的是原子,同素異構體則是針對單質,同系物和同分異構體都是針對化合物。如果從內涵層面進行分析,同位素的元素構成相同,中子數存在差別,同分異構體是結構不同但是分子式是相同的。對于非電解質和電解質的概念,也可以從外延和內涵兩個層面進行分析。這兩個概念的研究對象都是化合物,化合物可能是電解質,也可能是非電解質,區別在于在熔融狀態或者水溶液中能否導電。這些都是學生容易混淆的內容,如果教師從概念的外延和內涵層面進行教學,這樣可以很好的解決學生在這些概念理解方面的疑問。
一些概念的外在描述和本質內容有一定的區別,一些學生只看到表象,沒有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質內容,所以容易在概念理解方面出現偏差,因此在習題復習中需要關注概念表述現象和本質的關聯性。比如,對于電解質這個概念,學生可能認為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可以導電,所以認定這種二氧化硫是電解質,而事實是二氧化硫溶解水中之后,通過反應產生了亞硫酸,亞硫酸在水溶液中能夠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故亞硫酸是電解質,二氧化硫是非電解質。
三、有效審題有文章
有效審題是解題的重要保障。在習題解題過程中,學生若考慮不周和急于求成,將會導致勞而無功。在解題的時候,許多學生可能會出現審題不清、思維混亂的問題,這體現了學生的思維問題,及他們在學習方法和策略方面的不足[1]。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剖析問題能力的培養,這種能力體現在學生的審題方面。在審題過程中,引導學生要特別關注一些關鍵字眼,避免曲解題目意圖,不能憑自己的思維定勢曲解題意。審題過程是一個信息分析、處理的過程,需要引導學生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注意關鍵文字內容,比如寫物質的名稱還是化學式,是寫化學方程式還是離子方程式,是寫電子式、結構式還是價電子排布式,這些關鍵字眼對成績提升是很關鍵的。第二,提高學生信息知識遷移能力。信息遷移題又稱為新情境題,一般是指把課本沒有的內容與學生學過的基礎知識綜合起來設計的形式新穎的試題。背景材料涉獵環境、健康、能源等應用知識,考察形式多樣,要求學生通過短時間的臨場閱讀,隨后進行一系列的思維活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特點是題型新穎,起點高,落點低,材料陌生,構思別致,思維量大,具有很好的選拔功能。在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這類題目注重對學生綜合知識應用能力和自學能力的考察[2]。在平時的習題訓練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知識對新物質、新結構和新反應來進行合理遷移,同時注重解題方法和過程,使學生通過整合、分析、對比和總結,能有效融合新舊知識并拓展自己思維的寬度和廣度過程中,獲得質的飛躍[3]。
習題訓練是當前化學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對化學教學的深化和延伸,有利于促進學生化學素養的提升。高三化學習題復習,教師需要利用針對性策略,全面思考和改進教學方式和策方法,提高復習的系統性和有效性,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龐洪.以問題為載體的“自主·合作學習”模式的實踐[J].化學教與學. 2014(06)
[2]張明亮.高中數學開放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高中數理化.2013(22)
[3]楊文普.高中課改要翻越“三座大山”[J].高中生學習(師者).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