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 要:長期以來,我們的作文教學始終是老一套,即使有的教師也進行了多種嘗試,但往往結果還是難遂人愿,作文教學依然還是處在一種徘徊低迷的狀態。為此,我們要切實轉變教學方式以破解這一難題。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方式;優化策略
在我們小學作文教學中,讓人感到頗為尷尬甚至是難以接受的是,有很多學生身上存在著抄寫和套寫的情況。很多學生對于我們教師經常反反復復強調的寫作要寫出真實情感,根本就不當一回事。“假”(內容不真實或者有悖生活)、“大”(不符合小學生特點實際)、“空”(內容多是為了湊數、沒有情感)更是司空見慣,弄得我們很多教師也是變得有點兒麻木——見怪不怪了。但這絕不能是我們的態度,我們的正確態度應當是找到問題原因,自覺地轉變我們的教學行為。特別是,我們要對我們的作文教學過程予以優化。為此,我們就要采取活的教育方式,從而去激活學生寫出活的文字、活的作文來。
一、 立足生活,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解讀生活
筆者認為,我們的作文教學之所以打不開局面,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的教學時空太局限。為此,我們就要拓展我們作文教學的時空。這一點,可以說對作文教學尤為重要,也顯得尤為迫切。那么,我們該怎樣拓展我們的作文教學時空呢?
(一) 轉變教育觀。首先,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打破教室墻”,拓展課堂教學的空間。為此,我們特別要注意將社會和自然納為我們的課堂存在模版。既然,我們能將課堂作意念之上的延伸,我們的書本也應該作如是的對待。同樣,我們也可以靈活的把大社會中的人間萬象等一些鏡頭適切的引進我們的課堂,把千變萬化的大自然的一些奇妙之景和現象編排在我們的課本之上。這樣做,目的很明確,就是通過引導學生將其目光從單一的課堂課本中轉移,讓他們關注社會關注現實。
(二) 構建新模式。我們很多學生平時嘰嘰喳喳,甚是讓人喜愛。但是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就是這些伶牙俐齒的角色們一碰到寫作文有時也是捉襟見肘,很犯愁。為何會是這樣呢?主要還是學生們手頭的寫作素材十分缺乏。那么,我們怎樣解決這種學生身上普遍存在的問題呢?要解決這個問題,關鍵還是我們的作文教學要追求一定的實用性。盡管這或許也有些功利性的色彩在里頭。為此,我們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我們要研究學生,準確把握他們心理上到底有著怎樣的需求;一方面我們要立足于一定的生活層面,有計劃地引導學生以自己的視角去觀察思考生活,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讀生活。
二、 教師要敢于放手,煥發學生寫作熱情
我們發現,在學生寫作過程中,學生遇到一些寫作上的困難,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這時,我們教師就要將學生們常見的一些寫作時碰到的困難加以深入的研判。一般說來,學生遇到的寫作上的困難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1. 寫作思路受阻,這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情形;2. 材料緊缺,這一點足見學生平時學習狀態;3. 主題挖掘不深,理解淺顯,看問題表面化……遇到這些情形,我們教師該怎么辦呢?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教師當然不能無原則的包辦。
這時,我們教師應該停下來片刻,真正找到問題所在。然后,通過教師必要的一點即通的點撥,讓學生們自己去解決各自所面臨的問題。如此這般,一則可以再次煥發學生創作的潛在熱情;再則可以有效地規避學生的想當然的依賴心理(像跌倒的孩兒一般,頭抬著等待家人的到來)。
對于充滿靈性和個性的小學生來說,教師不一廂情愿地去包辦代替,確實是學生最為幸運之事。如果他們一味地聽教師的指導,被我們教師長期地牽著鼻子,他們就會被我們所成人化:從思維層面上看,一旦成人化,他們就難以激濺出火花;從想象層面上看,一旦成人化,他們的世界也會變得太單調;從個性的角度來說,一旦成人化,他們也會變得千面一孔;而從情感的角度來說,一旦成人化,你也不知他們哪句是真,哪句是假……
因此,我們教師在進行作文指導教學時,要注意呵護他們的童真,激發他們的童趣;注意去尊重他們的逆反叛逆,更有他們超乎常規的創造。
三、 打破慣性思維,讓學生參與作文批、評
在我們小學作文教學中,我們有一個環節的的確確沒有做好。這一環節就是作文批改。由于我們的慣性思維,特別是我們教師的畏懼心理在作怪,于是,在我們的潛意識里,講評作文都是由我們教師來做。這樣,其實我們背離了一個教育原則。筆者認為,在作文的寫、批、評等等環節,學生們的應有角色應該受到尊重。
我們知道,一篇作文學生能寫下來已經就實屬不易了,這期間學生們已經耗費了相當大的心智(有時說是心血也不夸張)。即便如此,還是有讓我們感到遺憾的地方。因為,這樣的方式之下,我們的學生還只能局限于自己的寫作情境之內,而他們對于其他同學的寫作感受和寫作情況卻知之甚少。而這時如能讓學生彼此之間進行交流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但是,課堂教學時間畢竟有限。我們該如何能讓學生間彼此感受呢?筆者認為,讓學生參與作文批改和作文評價就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為什么這般自信呢?筆者認為,學生參與作文的修改和評價,這樣就改變了他們的角色,而這種角色他們是喜歡的,是歡迎的;還有,在學生參與作文修改和評價中,教師不能甩手不問,還要給予學生們必要的指導,這樣就能有效地保證學生參與作文修改和評價的質量。
綜上所述,就語文這一學科而言,作文教學始終給人一種挨累不討好的感覺。事實確實也就是這般。但這不應成為我們裹步不前的理由。作為教師,我們要在作文教學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在不斷探求中讓自己成長。
參考文獻:
[1]沈建榮,何佳樂.奏響生活教育進課程“四步曲”[J].行知研究,2016,(3):42.
[2]張清.試析提高學生語文積累的途徑與方法[J].師資建設,2016,(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