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璋
【摘要】作者通過對小學數學教學感想的分析,發現了數學教學的樂趣,并根據這些教學樂趣將數學教學方式作出一系列的改革,來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感想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7-0143-02
1.小學數學教學感想
1.1數學教學在生活中的樂趣
(1)趣味數學在生活中廣泛應用,教師在課堂上憑借對生活經驗的分析讓學生切身的感受到數學教學的樂趣。
(2)小學生是學習的黃金時間,他們天生好動,思維敏捷。教師應該加大學生的自由活動時間,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1]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時,教師可以選擇讓學生先思考后講解,把平行四邊形畫下來,重新組合新的圖案,在拼接的過程中找到圖形間的聯系,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鞏固基礎知識。
(3)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學生學習的關鍵。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以排版和設計作為切入點,充分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才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班級內組織數學競賽,此時,把評判權交給學生,老師作為參賽選手和學生一起比賽,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求勝欲望,促進創新能力,又能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鞏固,提高學習效率,實現雙贏的目的。[2]
(4)教師組織多種不同的課間活動,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課間活動,通過展示自己的才能從而培養信心,也可以借助數學游戲學習課本上的數學規律,運用具體生動的語言描述課本上枯躁乏味的數學公式,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1.2感悟數學學習的趣
外界的學習氛圍只能一時的提高學習興趣,要想長時間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必須從了解數學內涵開始。
(1)感悟“數學符號”線條的美,數學的魅力不僅僅表現在其數值的精確性,而且表現在其符號的震撼性。當教師和學生深入學習的海洋,就會體味到數學內在的瑰麗多姿。這種美無法用語言描述,只能用驚嘆和震撼代替。
(2)感悟“數學規律”的趣味性。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枯燥而乏味,學生存在厭惡感。在新課改的號召下,學校革新數學教學方式,采用比喻制度,將一系列的數學規律用比喻的手法教學,比如將“Ω”比作是“電燈泡”,此時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電流和電阻。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更加感興趣,避免了傳統的澆灌式教學思路,提高了學習效率,為課堂氣氛增光添彩。
2.小學數學教學改革
2.1教師引導小學生對角度思考問題
只有思考才會發現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解決思路。事實證明,提出問題遠比解決問題要難得多。小學生學習速度快,思維敏捷,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個特點,激發他們的創造潛能。因此,在問題的選擇上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個問題必須是大部分學生所困惑的,與生活具體實踐相關的,有利于學生未來發展的。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數學課堂上,一個好的問題就能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學校效率。在傳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講課占據核心地位,大部分時間是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無法滿足學生思考的過程。這種教學方式枯燥而乏味,導致學生不去思考,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即使遇到問題也會得過且過,不去思考,時間長了,學生就失去了學習的欲望,最終放棄上學。
2.2教師引導小學生的創新能力
小學生的學習過程可以看作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用創新的手段去解決問題。選擇的問題一般為生活常見問題,如在學習“加減法”的過程中,教師安排課下作業,讓學生自己去超市購買固定的常見商品,并把發票帶到課堂上作為學習道具,然后根據發票的內容提出問題,讓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行解決。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鞏固課堂上的基礎知識。學生經歷了親身的經歷,又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解決了問題,使得學生對學習更加感興趣,從而學以致用解決生活中的其它問題。
2.3教師引導小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數學教學的學習往往在于題目的運算,而題目的運算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小學生課堂學習時間有限,無法滿足大量的題目運算,此時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外,由于地區的差異、文化的差異、家庭背景的差異導致學生間的學習水平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教師應該仔細關注每位學生的特點和特長,并根據他們的特點制定針對性的學習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勇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問題,在思考的基礎上進步,在進步的基礎上成功。
言而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細心地教師,學生要做一個虛心的學生,在教學道路上,只有教師和學生同心、共同努力,才能為祖國的美好未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岳金梅.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14(14):70-71.
[2]曹淑艷.談小學數學教學感想[J].才智,2015(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