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教師向學生開展情感教育的主要陣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對于引導小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為此,本文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情感教育對學生發展的作用,合理應用教材,抓住一切情感教育的機會,將抽象的情感教育內容具體化,讓學生在無形中受到教育、感染和激勵,進而在提高小學生語文水平的同時,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課堂教學;感染;激勵
前言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作為實施情感教育的主要陣地,使得該課程教學除了知識的傳遞之外,還多了情感的交流。換句話說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就是一個知識與情感雙向交流與聯系的過程。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知識與情感兩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約。所以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合理地開展情感教學,恰當地運用情感,不僅有利于語文知識的傳授,而且還能提高學生接受知識的效率,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將情感教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呢?現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就此問題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因素
蘇聯著名教育家、作家馬卡連柯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從來不讓自己有憂郁的神色和抑郁的面容。甚至我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我也不在學生面前表現出來。”這說明在教學中,讓學生產生愉悅的情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同時還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全體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加強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因素。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很多教師之所以在教學中能夠形成強烈的教學磁場,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們的教學既發揮了智力因素,又充分倚仗了學生的興趣以及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為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首先應該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同時在教學中能夠做到解放思想,推陳出新,積極為學生創設適合學生的發展的教學氛圍,從而不斷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比如說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采用恰當的教學方式引入新知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新思想、新感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其次,教師還要注意在教學中適時的向學生傳達一些“美”的感受。引導學生通過對美的事物的認識和探索,獲得精神的享受,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除了向學生傳授知識外,還要注意利用語文教學內容陶冶學生的情操。在教學中筆者就發現,語文學科相較于其他學科而言,能夠更豐富、更直接、更形象地向學生傾注情感。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語文教學的優勢,在教學中用教師的期待和愛的情感去教育學生,陶冶學生的興趣塑造學生的心靈。
二、 利用好朗讀和說話訓練的情感教育作用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展示自己的方式主要是通過演、讀、說等方式。為此,朗讀和說話訓練不僅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學生展示自我的一個重要時機。通過朗讀和說話訓練,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張揚學生的個性,從而使語文教學變得靈動和生機勃勃。尤其是在開展朗讀訓練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些良好的朗讀情境,或者是朗讀氛圍,同時引導學生在朗讀或者是說話訓練過程中能夠做到該喜則喜,該悲則悲,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能夠根據朗讀內容或高亢激揚,或如泣如訴,那么這樣的朗讀不僅能夠撥動學生的心弦,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受到一定的情感熏陶,促進其情感的發展。而且隨著多媒體技術的逐漸普及,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合理運用多媒體,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將多媒體中的聲音、圖片、影像等有效利用起來,為學生創設活潑生動的教學場景,讓學生猶如置身于真實的情境中,從而能夠更加全面、充分地展示自己。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情感,而且還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但受到作者所要傳達的思想情感的影響,進而豐富自己的認知和情感世界,促進情感教學效率的提高。另外,除了朗讀和說話訓練外,寫作也是向學生開展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而且就寫作而言,如果學生內心沒有真情實感是很難寫出感人肺腑的文章的。而且筆者在教學中發現,有很多學生之所以會對寫作產生敵對情緒,主要原因就在于沒有情感體驗,導致學生的激情和興趣沒有激發出來。
三、 教學中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教師開展情感教育的前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自身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真心關心、關注學生,學生也才能由衷地喜歡教師、尊重教師。這也就是剛才說到的“親其師,信其道”的道理。而且有研究表明,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試想如果在教學中,教師以一種高高在上的態度面對學生,學生怎么與教師親近?又怎么能向教師袒露自己的真情實感?若教師高高在上,威風凜凜,對待學生如同君臨臣民,武斷地否定學生稚嫩的思想,抑制學生天真的個性,那么再好的課堂教學內容也燃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別說情感教育了。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和了解學生個性,積極傾聽學生心聲,對學生的意見和想法積極地給以肯定和認可,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獲取知識、鍛煉能力的同時,能夠尊重、熱愛教師,熱愛語文這一門學科,進而熱愛生活。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教學時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幫助學生鑄造美好心靈、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就如白居易所說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這句話就深刻地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諦的同時,也說明了師生之間情感交流對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進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融入情感教育。
參考文獻:
[1] 董玉琴.讓情感教育的培養貫穿在語文教學之中[J].新課程學習(上),2015(03).
[2] 李月慧.小組合作學習對小學生情感培養的影響[J].學園,2015(09).
[3] 曲比石洗.讓情感在語文課堂上激蕩[J].新課程(小學),2015(07).
[4] 陳金花.淺談語文課堂情感教育的現狀與應對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5(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