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摘 要:《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數學是一門極具現實性和實踐性的科目,而且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先生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由此可以看出,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我們需要從小學生的數學認知水平和形象思維出發,將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化內容引入到課堂中,在生活化教學中培養起學生數學有用性的意識,并利用已獲得的數學知識來進行現實生活改造,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數學應用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提出在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與同學合作探究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運用新知識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在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我們需要為學生創設體驗的機會,利用與學生生活背景有關的內容來進行教學活動,將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相結合,實現生活經驗數學化,由此使得學生能夠真正意識到數學有用,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生活體驗中感受到數學獨特的魅力。尤其是對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而言,生活化的數學符合他們的邏輯規律和思維特點,能為小學生打下堅實的數學學習基礎。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實施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呢?
一、 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
構建主義的認識論從哲學的角度明確指出:“在現實世界中,可以通過我們的感覺和經驗構造我們的學習,也就是人類適應經驗的過程,是知識增長的過程。”通俗來講就是,在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從生活中那些實實在在的事物、事件出發,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感知中學習數學知識。在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師向學生講解加減法運算的時候,一般會將自己多年的經驗直接告知學生,“多了減,少了加,多減了補上,少減了再減,多加了減去,少加了再加……”,這種經驗概括對于有一定數學基礎的學生來說看似比較簡單易懂,但是對于那些剛剛接觸數學知識的小學生而言,則抽象難懂。為了使加減運算簡單易懂,我們可以利用生活內容,利用生活購物來引導學生進行計算,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帶入數學課堂,這樣可以使得教學生動有趣,且易懂。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常常這樣引導學生:“小紅拿著150元去超市買學習用具,她花了58元買了一個書包,花13元買了一個文具盒,問:小紅應該如何付款?付款之后她還剩下多少錢?”學生都有過這樣的生活經歷,他們一般會說小紅給售貨員100元,用100-58-13=29元,這時她還剩下29+50=79元。然后實現生活經驗數學化,100-58-13+50=79。于是,學生會牢牢掌握這種加減運算。
二、 捕捉“生活素材”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極具抽象性的科目。在傳統的數學教學開展中,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為了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向學生傳授更多的數學知識,常常會采取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只能作為數學知識的接受者被動地參與課堂活動,久而久之會使學生對數學反感,甚至隨著數學難度的加深,學生的數學成績會越來越差,最終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信心。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方式,將“生活素材”引入到課堂中,這樣不僅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還可以使學生對所提供的素材感興趣,有自主探究的欲望。在進行乘法口算教學的時候,一般數學教師會直接利用豎式來引導學生進行計算,在計算的過程中,學生由于其自身愛動的特點,難以長時間地集中精力進行計算。針對這一情況,我會捕捉“生活素材”,利用學校附近早餐店的生意情況創設教學情境。“學校附近的李家燒餅的生意很好,每天早上能夠賣出125個燒餅,每個燒餅2元,那么你們能幫助老板算出他們家一早上能掙多少錢嗎?”在這樣的生活情境中,學生為了幫助老板紛紛躍躍欲試,計算興趣濃厚。
三、 回歸“生活天地”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在提出生活化教學的時候,明確指出:“教任何功課的目的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即孩子自己會學,學了會用,會解決實際問題,光紙上談兵是沒有用的。”由此可以看出,在進行生活化教學的時候,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基礎的數學知識,更要教給學生如何運用數學知識,如何運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在教學認識人民幣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一般會利用教材或者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人民幣,但是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這樣的方式可能會使學生將人民幣的面額弄錯。所以,我在進行這一內容教學的時候,會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利用超市購物這一生活實踐情境來引導學生通過識別商品的標價、購物、付款、找零等活動來識別人民幣,運用人民幣。通過這樣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認識人民幣,還可以培養學生一定的生活技能。
總之,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教師不妨將生活內容引入到課堂中,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兒童化、生活化,以此使學生在生活中認知數學,運用數學,提高數學學習能力,并為今后的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蔣婷.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5.
[2] 王文路.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5(24):144-1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