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妙瓊
【摘要】伴隨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社會對于職業技術人才的應用需求不斷提升,職業技能鑒定培訓模式也逐漸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通過對職業技能鑒定培訓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進行淺析,分析踐行職業技能鑒定培訓模式的意義、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培訓的有效方式,旨在促進社會對于職業技能鑒定培訓的全面認知,進而促進其實現快速發展。
【關鍵詞】職業技能鑒定 培訓模式 探索 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7-0233-01
引言:新社會經濟體制下社會對于教育的關注程度逐漸提升,對于職業技術應用人才的需求也日趨提升,職業教育能夠為社會源源不斷的輸送專業技術人才,加強職業技能鑒定培養模式,使學生能夠獲得職業技術應用的專業認可,并能夠在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中,對自身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內容進行全面分析和客觀總結,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的規范性和科學性,促進職業教育的持續發展。
一、踐行職業技能鑒定培訓模式的意義
現代社會對于職業技能鑒定以及職業教育的專業要求逐漸提升,而職業技能鑒定以及職業教育教學模式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制約因素,導致其工作目標難以有效實現。針對就業問題而言,應用職業技能鑒定培訓模式,能夠將專業技術人才培養與社會經濟的切實需求有效結合,優化專業課程以及教學內容設置,積極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改革,使職業教育能夠得到有效落實,實現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職業教育以及專業技能應用人才培養。
二、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培訓的有效方式
(一)進行充足的培訓準備
進行職業技能鑒定培訓需要最好充足的準備工作,為提升培訓工作的有效性,在培訓準備階段,需要及時通知參加培訓的人員,落實培訓人數后準備相應的培訓學習材料以及各項技能學習工具,教學人員需要結合預期教學內容,制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計劃,最好輔助教學材料的收集和整合,應用充足的準備工作,為培訓活動最好奠定基礎。
(二)采用專業知識與技能鑒定一體化的培訓模式
針對當前職業技能鑒定培訓模式進行分析和總結,進行新培訓模式的創新,必須將學科的專業知識教育與技能鑒定進行高度結合和統一,改變傳統培訓模式中重視技能鑒定結果,而忽略專業學習以及培訓過程的弊端,積極對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實現知識儲備積累、專業知識應用、職業技能轉化以及職業技能鑒定一體化的培訓過程。教師的培訓理念是指導培訓行為的關鍵因素,培訓教師需要打破傳統培訓模式的桎梏,將培訓實踐過程與實際生產環節的技術應用過程向結合,應用理論與實踐向結合,提升培訓人員的實際操作能力。同時學生在參與職業技能培訓時,需要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以及所學專業的涵蓋性進行培訓技能的選擇,將某一個技能作為主攻學習內容,職業技能需要學生能夠做到“少而精”,只有深入的掌握某項技能,將技能應用做到爐火純青,才能夠為技術應用拓展更為廣闊的應用空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便需要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應用專業知識與技術應用能力的共同提高,使學生能夠滿足職業教育的教學目標要求。
(三)教師需要對培訓內容進行優化設計
職業技能鑒定培訓與專業技術教學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技能鑒定培訓模式僅針對某項技術應用技能而深入展開,教學過程更具針對性,不同的培訓周期所涉及的培訓內容存在明顯不同,因而技能鑒定培訓需要將技能應用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優化,能夠使技術應用的重點學習內容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得到全面展示和呈現,同時還需要重視技能實踐過程,實踐過程能夠實現對教學內容的鞏固理解,因而優化教學設計需要將這些問題進行全面考量,遵循科學化、專業化的教學過程,使參加培訓的學生能夠真正掌握技術。
(四)加強職業技能鑒定培訓過程的總結過程
職業技能鑒定培訓過程不僅是一種職業資格考試,更是對學生學習能力、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的一種認可,教師可以將職業技能鑒定培訓考核的成績,納入到職業教育的專業學習考核體系中,使學生能夠提升對職業技能鑒定培訓學習的重要性認識。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培訓結果對培訓過程進行總結和意見反饋,明確學生培訓學習的難點,并對教學模式和教學設計進行調整,為組織下一周期的培訓過程奠定基礎,進而提升技能鑒定培訓模式的綜合教學水平。
結論:職業技能鑒定培訓模式應用于職業教學環節中,能夠有效提升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契合社會對于技術應用人才的培養要求,提升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實現學生綜合實踐技能的提高,進而促進職業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王軼聞.職業技能鑒定培訓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外企業家,2015,(35):169.
[2]張虹.基于職業技能鑒定質量的創新工作模式研究[J].化工管理,2015,(30):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