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鋼
摘要:文言文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然而,在具體的教學中文言文因其自身的特點導致學生厭學,又迫于考試的壓力而不得不去強行記憶知識點,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無法將學習動機轉向學習內部,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因為考試而僅僅針對考試要求來選擇教學內容。本文試以文言文自身特質的角度來談如何改善文言文教學現狀提供一種可行的對策。
關鍵詞:文言文;學習動機;教學對策
一、 文言文概念解讀
一談起文言文,學生頭痛,教師茫然。對學生而言,文言文艱澀拗口,全篇的“之乎者也”,盡管可以把所有的文字都讀寫出來,但如果嘗試去翻譯和理解卻無從下手;對教師而言,文言文該教什么內容?答案只能在考試大綱中去尋找。學生沒有興趣,教師只能用考試來督促學生來學,其結果是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而不得不去努力記憶所謂的知識點,一旦考試結束便萬事大吉,把語文課本丟到一旁,若干年后再也無法回憶起曾經學習過的學科內容。如此的學習在大力提倡全面發展的現階段早已不合時宜,因此,我們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想要改進我們的學習,就得回過頭先看看究竟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先秦時期的作品,以及后世歷代文人的模擬之作,這是一種古代書面語寫成的文章,這就是我們所講的“文言文”;從這個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們平時所學習的就是這種先秦及唐宋以后的文人書寫的古代書面語,它最大的特點:一方面,就是由于距今久遠,很多詞語的意義同今天差異較大,一詞多義的現象比較普遍,甚至個別詞句在用法上同今日相比也有很大的差異。另一方面,在語法上,與現代漢語相比,一定程度上也有差別。
一篇文言文,總是由“語言文字”“文學”“文化”三個方面組成。
“語言文字”。文章總是由一定文字組合而成,我們在學習一門語言的時候也是從詞匯開始的,關于詞匯的學習也有很多專著在討論,然而,文言文的學習同一般外語的學習情況又有不同之處,它是一門漢民族曾經的書面語言,只是由于時代的發展融入了現代漢語之中,兩者之間有諸多的相通之處,這是任何一門外語都沒有的得天獨厚之處,然而,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加大了我們學習文言文的難度。
“文學”。能夠入選語文教材的文章往往都是經過歷史長期甄別而得以存留至今的文化精品,可謂是“文質兼美”,其語言之錘煉,章法之考究也是古代其他作品難以企及的。也正是如此,文言文才可以提升學生的鑒賞水平和審美情趣。
“文化”。語言和文化的關系自不必多說,單是文章中的文言就足以多層面地體現著我國傳統文化,文章的結構布局,不正是我國傳統的思維方式的完美成果嗎?我國向來講究“文以載道”“詩以言志”,因此在學習中應該去體會文章中的“志”和“道”,才算是對文化的一種涵養。
綜上,文言文包括四個方面,從語言到文化,也是學生理解文本的從低到高的過程,這四個方面相互兼容,互為前提和基礎,教學應該將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二、 文言文教學現狀及分析
教學,就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師生在一定的條件下,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對教學內容開發和組織,從而可以使學生建構起相關的學科知識和經驗的過程,在此過程之前,教師需要備課。文言文教學方面,教師在備課之時就可以發現一些背離課程目標的現象。
有人經過調查得出結論:教師們普遍認為,文言文教學應該以“文言知識點”的講解讓學生“把字詞搞懂”為第一任務。
王榮生.文言文教學教什么.上海:華東大學出版社,2014,7:72并且,教師們在備課之時屢次指出:針對高考。因為高考重點考察詞的用法,結果,對文本的分析就被抽取出來。同時,在對教學設計,教師缺少積極主動的思考,更愿意首先參考他人的成果,而很少去細致的研究文本。王榮生.文言文教學教什么.上海:華東大學出版社,2014,7:74課程目標偏離,自然會影響到教學內容的處理,使文言文教學完全淪為考試的附庸,教材的作用也就無法顯現,在以考試為導向的教學中,學習完全成為一種應試的機械訓練,學習的目的是應試,教學形式完全是對課程的拋棄。在文言文教學設計的環節,我們的教師首先依然考慮教學與考試(高考)的關系。
王榮生.文言文教學教什么.上海:華東大學出版社,2014,7:77
總之,我們的教師在對教學內容分析時完全是被考試牽著鼻子走,學生學習文言文時心中也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不是因為興趣,學習也不會遷移到生活當中,完全淪為一種負擔,這時,文言文成為一種應試工具,一旦失去考試的刺激,學生便會毫不猶豫地將其拋棄。
三、 文言文教學對策
1. 轉變教師觀念,擺脫考試桎梏
考試只是一種教學的評價,其主要作用在于對教學現狀的定位,教師可以根據評價結果來因材施教地組織教學,這種評價為教學的組織提供了一種方向,教學可以向該方向發展,評價的依據是課程的目標,我們根據課程目標的要求來改善我們的教學,但是如果一味為了獲得比較令人滿意的評價結果而加以知識訓練,則會偏離我們的課程目標方向,也會導致學生的片面發展,也并不符合學生的未來發展需求。因此教師應該放眼課程標準,跳出考試的框框,力圖從更廣泛的角度全面提升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而不僅僅只是呈現在試卷上的那個能體現考試成績的符號。只有跳出考試才能考試成功。
2. 回歸文本,確定教學內容
在教學之前應該細讀文本,明確教材內容,根據文本的特點來組織教學。不同體裁的文章有著不同的特點,組織教學之時應該更多的關注文本的特色。關注文本細節,也即語境含義與現實經驗含義不同之處,此處也常常是詞類活用經常出現的區域。因此,不需要專門空下時間讓學生專門去記憶文言文知識點,只需要在特殊的語境下把握其獨特含義,任何一種語言只有在一定的語境下才會有意義,這也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地方。
總之,我們不能為了考試而進行教學,雖然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指向能力和成績的,但如果僅僅一次為目標,反而會不利于學生的長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榮生.文言文教學教什么.上海:華東大學出版社,2014,7:72.
[2]李衛東.如何確定文言文的教學內容[J].中學語文教學,2011,06:4-11.
[3]童志斌.細讀文本,因字解文——《始得西山宴游記》文本解讀[J].語文學習,2011,12:43-46.
[4]袁家麟.訓詁學同中學語文文言文作注和教學淺談[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04:105-1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