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衡量各大高校的教育水平和質量的標準之一為各專業學生就業情況。現階段各大高校教育逐漸加強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視程度,并將其納入教體系當中,但是各專業之間的差異較大,這就需要結合專業特點對其進行調整。本文針對現階段法學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進行了分析,以加強規劃教育,提升學生綜合教育。
關鍵詞:法學專業 大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 就業
法學專業,在現階段的高職教育中較為常見,在現今社會和法學專業相關的職業和人才以逐漸趨向飽和,該準專業學生就業壓力較大,因此需要強化其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而法學專業又區別于其它專業,該專業的特點主要包括平民化大眾化和職業化的沖突、單一的專業口徑、就業飽和度高等,這需是對其專業和學生的特點進行有效結合,進而科學合理的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指導[1]。
一、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轉變就業觀念
在現階段法制化、國際化的社會當中,各大企業的人力資源招聘逐漸重視畢業生的綜合素養,這就表示學生之間的就業競爭逐漸發展為綜合素養競爭。所以法學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過程階段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準確定位,不斷積累專業知識、提高計算機和英語專業能力,同時也要加強其職業道德、人文素養等知識,以促進其綜合發展。此外也需要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進而提升學生實踐操作技能,使其成為綜合性、實用性人才。法學專業的學生還需轉變自身就業觀念,不斷適應就業格局的多元化,需要摒棄法學專業學生是司法機關儲備人員這一教育觀念。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要指導和引導學生樹立通才理念,讓學生了解法學知識不僅要應用國家管理當中,也是多個行業都存在的一種必備基礎知識,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法學專業學生畢業后進入律師事務所、檢察院、法院這一局面,轉變了法學專業畢業生必須從事法律職業這種陳舊觀點。同時鼓勵畢業學積極創業、考研、出國深造等。
二、強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更改法學教育模式
社會與學生之間的重要橋梁就是學校,對學生的就業至關重要。因此學校要重視并發揮其自身作用,將社會實際發展和市場需求緊密結合,轉變并創新教學模式,科學、合理利用教學資源,將社會需求與法學體系結構和具體專業知識連接;還需要創建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并根據實踐經驗逐步改進和完善,進而加強對學生的職業、創業和就業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樹立職業規劃意識,幫助其規劃職業生涯,進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并深度分析和探究現今法學專業學生就業前景和就業模式,以擴展學生就業渠道[2]。
(一)強化學生動態性和層次性教育
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層次性教育包括兩種:第一種為是職業規劃教育,主要是指職業意向與就業選擇的近期規劃。長期目標為理想,屬于后期規劃的重點,但實現理想經過一個緩慢的過程,而不是輕而易舉就可實現的。中期目標在大學四年學習時期,該階段學生需最大限度的學習和積累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同時要細化和分解中期目標,按照每年每學期的特點具體細分目標。學生在規劃近期目標時需確立就業目標,培養和提升運用法學實踐、分析判斷、語言表達、社交等能力,可根據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并通過司法考試與英語四級、六級考試;另一種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主要是規劃職業與個人長期發展,是規劃一生如何度過。明確就業目的后,要幫助學生創建和實施相應的處理措施,以提高學生的今后在職場中必備的職業素養、專業能力以及職業道德,并加強正確價值取向的教育,結合特點學生自身特點為其推薦適合的實習單位,以提升其實踐能力。
動態性教育存在于學生的大學學習的整個時期,對學生的系統全面的人生規劃十分重要。職業生涯規劃具有系統性和連續性,貫穿于整個大學時期,必須按階段按步驟完成。所以需在學生整個大學期間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并將社會環境、學生求職理想以及自我評估等內容結合,對學生職業、就業、創業等提供科學、專業教育和指導。
(二)制定實踐教育體系
法學專業在國外屬于精英教育的一種,有單獨的實踐課程和理論課程互相支持,但是在國內,較注重講解法律知識,缺少實踐課程體系的支持,致使法學專業知識體系較單一,實踐和教育脫節并無法確保職業生涯規劃的成效[3]。因此學校可根據現階段法制建設和社會需求、學生的求職意向,更改法學教育模式,優化課程結構,創建的實踐課程體系并加強實踐課程的重視程度,以促進學生專業知識運用能力的提升。
在實踐操作結合理論知識教育過程中,學校可根據本校學能力和學生具體情況,創建模擬職場教學基地,以確保為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同時還可以在實踐課程體系中加入法律服務、模擬仲裁庭、模擬法庭等內容,縮短學生感性與理性認知距離、生活實際與法律規范距離,使學生畢業就業后可快速融入工作角色中。此外社會和國家也應從導向與政策上予以支持。
三、結束語
現今社會法學專業知識人才逐漸區于飽和,該專業的學生就業形勢十嚴峻,這就需要學校加強對其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指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職業道德的培養,促進其全方面發展,以強化社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劉景蘭, 楊振彬.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問題探討[J]. 西部皮革, 2016, 38(12):245-246.
[2] 宋揚, 周春雷, 周春淼.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及應對策略[J]. 語文學刊, 2016(1):137-138.
[3] 彭博, 梁燕. 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的調查與思考——以沈陽師范大學為例[J]. 學周刊, 2016(25):6-7.
作者簡介:李思佳(1997.7-)女,漢,浙江衢州人,嘉興學院南湖學院,法學專業,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