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輝祥
摘要:介紹了開江縣布魯氏桿菌病的流行現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凈化措施,供參考。
關鍵詞:開江縣;布魯氏桿菌?。滑F狀;及防控措施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8.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7)12-0018-01
布魯氏桿菌病簡稱布病,是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世界OIE將其列為B類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疫病。布病作為人畜共患病,基本上由動物傳染給人,人類感染布魯氏桿菌后一般不發生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因此做好畜間布病防控成為有效減少布病發生的關鍵環節[1]。
1 自然地理情況
開江縣地處四川省東部,大巴山南麓,位于渠江支流明月江的兩大源頭白巖河、新寧河流經之地。全境屬大巴山脈向南延伸的丘陵與盆地小平原,是一個典型的內陸丘陵農業小縣。畜牧業一直是縣域農村經濟的骨干支柱產業,2016年畜牧業總產值217 979萬元,畜牧業產值占第一產業比重41.5%。
2 布病流行現狀
2.1 布病監測情況
四川省屬于布病防控二類地區,全省除甘孜州、阿壩州實施全面免疫措施外,其他地區原則上禁止免疫牛羊,主要采取監測、撲殺、凈化為主的防控措施。開江縣2014年11月按照省市相關部門的要求,在全縣部分重點鄉鎮開展牲畜間布病監測凈化工作,3年來共對全縣20個鄉鎮427個規模養殖場,239個散養戶進行監測,監測動物存欄數41 369頭(只),其中羊24 067只、牛3 558頭、豬13 744頭。共采集血樣品7 412份,其中羊血清樣品5 535份、牛血清樣品358份、豬血清樣品1 519份。樣品通過實驗室檢測,共檢測出陽性血清樣品340份,陽性率4.59%。按照《布病防控技術規范》要求,開江縣對檢出的非免疫陽性羊及高危羊只進行了撲殺及無害化處理。
2.2 布病分布情況
開江縣牲畜布病發病主要原因是由大量外購引種導致輸入性感染發病。根據監測情況,開江縣布病分布于寶石、新寧、沙壩、普安、永興、講治、靖安、天師、長嶺、新太等10個鄉鎮,監測出的陽性血清樣品主要來自羊,豬、牛并未監測出陽性。
3 防控存在的問題
3.1 工作量大
為保證防控效果,需全面開展監管監測工作,監管監測量寬面大,涉及全縣千家萬戶,一年采集血樣,樣品幾千上萬份,采血、檢測、凈化、巡察、監管等需要落實的防控措施多,每年至少開展3次全面的監測工作,任務繁重,工作量大,壓力也大。
3.2 資金壓力大
監測檢測、消毒凈化、處置補償、人員防護、防控監管、宣傳培訓等需要投入相當大的財力、物力、人力,地方資金壓力特別大。
3.3 監管難度大
一些養殖場引種不申報,銷售不報檢,問題難發現,出了嚴重問題才報告,落地監管、隔離觀察、檢疫監管難以有效實施,給布病預防控制帶來了重大挑戰。
3.4 徹底消毒難
多數養羊場(戶)規模小,以灌木叢放牧為主,一旦發生疫情,糞便的清理,環境的消毒很難徹底,給凈化工作帶來難度。
4 凈化措施
4.1 加強組織領導,保障經費落實
布病作為一種人畜共患病,具有重要的公共衛生意義,一是各級政府要成立分管領導為組長的領導機構,將布病防控列入當地政府重要的議事議程;二是將布病預防、控制、撲殺、檢疫和監督管理等畜間防治工作及監測、疫情處置等人間布病防治工作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4.2 加強宣傳教育,增強防疫意識
一是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各種宣傳媒體,加強布病防治知識宣傳;二是每年有計劃地對高危人群進行培訓教育。不斷普及布病防控知識,將布病的危害性及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達給公眾。切實增強群眾布病防治意識,提高自我防護能力[2]。
4.3 嚴格監督執法,落實調運監管
各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和《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加強牛羊動物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和調運監管,嚴厲查處相關違規出證行為[3]。
參考文獻:
[1] 李振憲.家畜布魯氏菌病防控現狀及應對策略[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6,32(9):18.
[2] 陳玉波.淺談畜間布病綜合防控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3,29(8):8.
[3] 霍金山,王明珠,韓永林.畜間布病的防控措施[J].獸醫導刊,2011(10):32-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