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雪君
摘要:要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需要教師的領(范讀)和導(指導),它能給學生以良好的示范,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學生通過不斷地朗讀,達到學有所感、學有所悟、學有所得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生;朗讀;領導;示范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從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呢?我在二十多年的語文教學中反復實踐,努力摸索,深深體會到:對于小學生來說,要培養他們的讀書興趣,進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關鍵在于教師的范讀(領)和指導(導)。
一、 教師范讀(領),把握尺度
由于小學生的模仿能力較強,因此教師范讀課文就非常必要。老師在范讀時的表情、節奏、語氣等都可以讓學生進行模仿。教師富有感情的朗讀,將優美的語言信息配合得體的肢體動作,傳遞給學生,能給學生美好的聽覺感受和強烈的視覺效果,喚起學生的情感,陶冶情操,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有其師必有其生”。同時,也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培養讀書興趣。
例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十課《楊氏之子》。這是小學生最初接觸的文言文,難讀又難懂。我在教學過程中先范讀全文,使他們在細細聆聽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愛其所愛,恨其所恨。我是這樣范讀:左手拿著書本,搖頭晃腦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猶如古時的私塾先生,深深地感染學生,激發了他們朗讀的興趣。我剛讀完,一只只小手高高地舉起來,要求朗讀。短短的一節課,孩子們不但熟讀成誦并理解文中內容,也喜歡上文言文。
二、 教師指導,富有感染力
首先,讓學生明確“何為朗讀”。朗讀即是要求學生按照課文內容,能做到字音準確,聲音響亮,流利地、清晰地把內容讀出來,以便能準確、鮮明、形象地把作品的內容傳達給聽眾。
基于上述要求,教師就要先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尤其要區別清楚翹舌音與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是否屬于撮口音,以及讀準它們的聲調。同時還必須注意多音字的意義和讀法。例如“藏”當作地名或儲放東西的地方時讀“zàng”——西藏,而作為隱蔽、收存,用作動詞時讀“cáng”。如《五彩池》一文中的“藏龍山”,雖然是表地名,但是由于山勢如龍,另外,相傳大禹治水時,黃龍負舟而上,助禹導水,故稱“藏龍山”。所以“藏龍山”中的“藏”應讀“cáng”。再指出朗讀時應注意輕聲和重讀。一般沒有單獨意義的詞綴都讀輕聲。例如“老頭兒”中的“兒”讀“er不讀“ér”;“奇妙的舌頭”中的“頭”讀“tou”而“這是一塊堅硬的石頭”中的“頭”有實際意義應讀“tóu”。一般句子中的重點詞語讀重。例如“王若飛整了整衣領,迎著深秋的晚風,望著周圍的山巒。他挺直身子,從容地說:‘……”這個句子中“整、整”、“迎”、“望”、“挺直”、“說”都要重讀。
其次,指導學生理解文中的思想感情,把握感情基調,語調要抑揚頓挫。
語言是同思維直接聯系的,是思維的直接體現。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基礎上,還要指導學生懂得作者的寫作目的,體會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文中歡樂的、痛苦的、深情的、哀怨的、冷漠的、贊美的、批判的都可以通過富有感情的朗讀,在抑揚頓挫的語調中,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能激起心中的共鳴。
例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橋》一課,文中的“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這段話朗讀時,應當指導學生理解當時由于洪水來勢兇猛,奔騰呼嘯。人們驚慌恐懼,奔跑混亂的場面。危急關頭黨支部書記沉著冷靜,指揮人們逃生。他的確是一座“山”,是鄉親們獲得生的希望的“靠山”。“亂哄哄”和“像一座山”在朗讀時應重讀,突出對比。整段話讀時注意語調要深沉,語速稍慢,語氣堅決、有力,表情堅毅,讀出這位黨支部書記在危難面前毫不畏懼,以自己的血肉之軀為群眾筑起一座生命之橋。這不正是基層黨員干部崇高精神的寫照嗎?
再次,注意文中各句的不同語氣及把握好句子的停頓。
課文中一般是由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和祈使句四種句式構成。讀時注意不同語氣。例如:“他很喜歡唱歌”如果讀時音高逐漸上升,就是疑問的語氣;如果音高逐漸下降,就是一般的陳述的肯定語氣。
至于停頓,是指語句或詞語之間聲音上的間歇。句子有長有短,短句子一口氣可以讀完。長句子要分成幾段來讀,好讓讀的人換換氣,聽的人能更充分地思索聽到的內容,更好地領會、理解。因此朗讀時把握好文中的停頓就顯得很重要了。一般對于朗讀整篇文章來說,題與文之間的停頓最長。念完題目后,停頓大約3秒鐘,才接著念文章的內容。文中段落之間過渡的停頓,要比題文之間的停頓稍短。文中句號、問號、感嘆號后的停頓比分號、冒號長,分號、冒號后的停頓比逗號長,逗號后的停頓比頓號長。如果文章中有破折號或省略號,那么停頓就應視它表達的意思而定。
例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四課《再見了,親人》文中“不料敵人一顆炮彈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傷好以后,您只能靠著雙拐走路了”。這句話中的省略號是表示文中意思的省略,朗讀時,要適當停頓長一點,大約2秒鐘左右。這樣讓人有沉思的時間,既可以讓聽者為大嫂身受重傷而擔心,(大嫂,身中炮彈,倒在血泊里會不會犧牲呢?)又能讓聽者深深地感受到,朝鮮人民對志愿軍戰士付出這樣高的代價而動容。
綜上所述,教師的領(范讀)和導(指導)能給學生以良好的示范,和朗讀能力提升的空間,使學生通過不斷地朗讀,達到學有所感、學有所悟、學有所得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