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發元
摘要: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有利于弘楊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加強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推進國學教育在中小學縱深化發展,主要做到以下四點:一是構建國學教育推進機制,二是組建國學教學研究梯隊,三是構建國學課堂教學策略,四是貫通國學教育三個課堂。
關鍵詞:國學教育;中小學;縱深發展;機制研究
國學經典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的文化體系,它凝結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燦爛文化。隴西縣是甘肅省的教育強縣,歷來非常重視國學教育事業。2016年2月26日上午,“德慧智國學教育隴西實驗區”簽約揭牌儀式在隴西舉行,標志著隴西的國學教育全面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素質教育實現有機融合將指日可待,那如何推進國學教育在隴西中小學縱深化發展呢?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研究:
一、 構建國學教育推進機制
從新課程改革要求創建特色校本課程的需要出發,加強“三定五統一,四維一體化”的機制建設,“三定五統一”是以校本課程定國學教育的課程地位,以興趣小組活動為國學教育定空間,以教師和學生的發展給國學教育定實施標準,在全縣中小學校做到五個統一,即統一國學課程設置、課堂教學進度、國學考核標準、教師工作系數,課堂實驗模式?!叭ㄎ褰y一”如車軸之輪,穩固了國學教育的整體框架,徹底改變了國學課程開設混亂、進度不一、執行乏力的現狀。“四維一體”是以加強課程管理的力度、課堂教學的效度、課題研究的深度、主題活動的廣度四個維度出發,專門制定、頒發《全縣中小學國學教育實施意見》,并與《全縣中小學教育教學年度督導評估方案》相銜接,建立督導評估考核學校、業績評定考核教師、學業檢測考核學生,形成的“三定五統一,四維一體”的運用機制,有利于推動國學教育課程的實施。
二、 建立國學教學研究團隊
國學課程進入了課堂,但是課程的教育目標是什么?國學課教師該怎么教?學生又該怎么學?目前,全縣還沒有較為成熟的經驗可學習參考,因此,國學課堂一度陷入機械式的讀讀背背的格局,導致教師疲于應付,學生倦于誦讀,反而形成新的課業負擔。這時,我們可以借鑒籃球比賽的布陣方式,根據前鋒、中鋒、后衛的梯隊組合,建立國學教育接力性的研究團隊,逐漸培養具有研究性的實踐團隊。教育主管部門可根據全縣開展國學教育實踐的需要,從中小學教師中通過綜合考評遴選出10名最優秀的國學教師,負責全縣中小學國學教育教學的模式構建、教學評價、經驗匯總,作為全縣推進國學教育教學研究的“領頭羊”;然后,以學區為單位,組建國學教學教研組,形成以學區為區域的國學教研的“中鋒”;最后,以各學校的國學骨干教師為主體,形成國學教研的“后衛”。三級研究梯隊建設引領在前鋒,發力在中鋒,決勝在后衛,三環接力,就順利走上了本土化教研促發展的道路。
三、 構建國學課堂教學策略
實際上,現行出版的國學教材在語言方式、思想方式與現代學生的閱讀習慣、思維方式存在著跨世紀的隔閡,學生在思維上難理解,在心理上難認同。因此,構建與課程文化、課程功能相匹配的教學策略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國學課程的教學要從開展豐富的活動開始,每天保證學生不少于20分鐘的誦讀時間。早讀時間由班主任負責,集體吟誦;語文課前由語文老師負責,充分利用每天語文課前3分鐘時間,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下午上課前由第一節課的教師負責,集體吟誦活動;下午放學前由輔導教師或班主任負責,集體吟誦,人文情懷日漸深厚。特別是要充分發揮語文課堂主陣地的作用,運用好語文課本中選取的文質兼美的經典作品,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面賞析。要加強經典誦讀的方法指導、嘗試練習,尤其側重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讓學生切實感受經典詩文的魅力,激發學生的興趣。然而課內的時間畢竟有限,因此,課內的講解應少而精,重在激發學習興趣,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經典的生發點,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提升學習能力。
四、 連接國學教育三個課堂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培育過程與樹木培植的過程有著驚人的相似。教育沒有孤立的課堂,學校沒有孤立的教育。用一以貫之的思想加強國學課堂教學、國學社團活動、國學社會實踐三個課堂的貫通,才能讓國學教育得到縱深發展。在三課貫通的國學教育實踐中,學生們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家里,語言變得豐富靈動了,寫作文也能夠引經據典。更讓家長高興的是,孩子們懂得了孝敬,懂得了感恩,懂得了一衣一食來之不易。經典詩文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凈化了學生的品格,幫助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了開朗豁達的性情、自信自強的人格、和善誠信的品質,全面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學生的自律和行為規范能力有很大的變化,大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