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紅
摘要:只有結合具體的學科,將個性發展與教學內容實現有機融合,才能夠潛移默化地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模塊之一,引導學生開展個性化閱讀不僅是對傳統閱讀教學模式的反思,更是對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標準的實踐。教師要積極應對教學新形勢,轉變教學思路,搭建個性化閱讀平臺,鼓勵表達個性化見解,指引個性化閱讀方向,完善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使學生逐漸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并且形成獨特的思維方式,從而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小學;閱讀;個性化;教學;模式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獨立意識、創造精神,促進其個性發展的關鍵時期,只有結合具體的學科,將個性發展與教學內容實現有機融合,才能夠潛移默化地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語文是一門集人文性和工具性為一體的學科,其對于小學生的個性化思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模塊之一,個性化閱讀是以學生自己的閱讀、研讀為主,引導學生探究性、創造性地感受、理解、評價、鑒賞文本的過程,是自主的、體驗的、批判的閱讀實踐。引導學生開展個性化閱讀不僅是對傳統閱讀教學模式的反思,更是對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標準的實踐。下面,筆者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個性化閱讀,淺談三方面的體會。
一、 創設寬松環境,搭建個性化閱讀平臺
1. 鼓勵學生自主確定閱讀目標
在傳統閱讀教學中,教師通常會在課前為學生確定學習目標,并在課堂上根據目標為學生安排閱讀任務,這樣的閱讀過程是被動的,學生無法成為新知識的探索者和發現者,自然就難以體會到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樂趣。基于此,在個性化閱讀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解讀文本,如在《烏鴉喝水》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從題目入手提出問題:為什么烏鴉喝不到水?烏鴉是如何喝到水的?烏鴉的聰明之處體現在哪里?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確定的目標主動參與到閱讀中去。
2. 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方式
閱讀的方法很多,有朗讀、默讀、精讀、速讀等,不同的閱讀方法適用于不同的學生,因此,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空間,讓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閱讀方式,例如在《想飛的烏龜》的閱讀教學中,有的學生性格內向,希望默默閱讀,有的學生思維活躍,希望通過分角色扮演來完成閱讀,對此教師給予了學生充分的尊重,并為各自的閱讀方式提供了展示個性的平臺。
3. 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合作伙伴
合作精神是小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好奇、好動是小學生的基本年齡特點,而一些學生在閱讀中遇到了困難往往羞于向教師請教,這樣教師就應該鼓勵學生在閱讀中結成學習小組,例如在《春天的手》的個性化閱讀中,教師為學生安排了合作任務,讓各小組通過合作繪畫,用線條和色彩表現“春天的手”,這樣在合作中,學生不再是單獨的個體,而是構成了一個整體,因此,在討論、交流中,小組成員能夠在思想碰撞中分享各自的閱讀和繪畫經驗,并共同完成對文本的閱讀。
二、 創新教學理念,鼓勵表達個性化見解
1. 用自主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在傳統閱讀教學中,教師為保證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習慣用自己的主觀判斷代替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不僅個性無從談起,學生的閱讀熱情也受到了極大的抑制,因此,在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堅持自主化理念,為學生的個性化理解提供足夠的空間,例如在《數星星的孩子》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談一談自己是否抬頭數過星星,并根據小時候的趣事,來自主分析文本的意義。
2. 用質疑深化學生的閱讀思想
所謂“學貴有疑”,疑問既是思考的開始,也是學生展示個性的開始。在傳統閱讀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利用預設的問題,激起課堂互動,并引發學生思考,但是卻忽視了學生自主提出的問題,因此,在個性化閱讀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提出問題,更要重視學生提出的問題,并針對有價值的問題,在課堂上展開討論,這樣學生就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問題進行思考,從而促進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并深化其對問題的思考程度。
3. 用體驗強化學生的閱讀情感
閱讀的過程是讀者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的過程,也是讀者實現個性化的情感體驗的過程,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為提高教學成績,將文本閱讀變成了可量化的考核內容,而學生在分數的壓力下,自然也難以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因此,在個性化閱讀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情感的引導,為學生提供生動的體驗情境,從而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4. 用想象激發學生的個性思維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思想活躍、想象力豐富是小學生的基本特點,而語文文本則是一個個用文字搭建起來的立體空間,因此,教師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展開天馬行空的想象,將這些空間構建出來,以彌補靜止文字所帶來的不足,從而在思維訓練中,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 加強方法指導,指引個性化閱讀方向
1. 巧妙點撥,糾正學生在閱讀中的誤區
個性化閱讀并不是在課堂上放任自由,而是在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前提下,利用科學方法的指導下,及時糾正小學生的理解誤區,循序漸進地提高其閱讀能力。例如在《小馬過河》閱讀理解中,有學生提出:小馬太懦弱,只知道聽取他人意見,不值得我們學習。這就出現了過度解讀,而教師應該進行思想糾正,讓學生認識到善于聽取別人意見的重要性。
2. 注意方法,實現對小學生的人文關懷
語文是一門具有濃厚人文情感的學科,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個性化閱讀的過程中,應該發揮其人文性的特點,一方面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融洽、歡快的課堂氛圍,以激發學生的潛力,另一方面增強自身的綜合素養,以身作則,將學生領進一個閱讀的新世界。
總之,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獨立性、創造性以及個性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個性化閱讀體現了社會對人發展的迫切需要,促進了閱讀教學的本質回歸。教師要積極應對教學新形勢,轉變教學思路,完善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使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和積極性,逐漸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并且形成獨特的思維方式,從而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