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新
摘要:根據《國家語文課程標準》總體目標規定,我們語文學科的教育目標就是要培養一個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的人。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準確地把握知識維度,根據不同知識的特點恰當地運用各種認知過程,有效地調控學生的興趣、情緒,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方法和規律,從而實現學生的有效性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目標導學;有效性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準確地把握知識維度,根據不同知識的特點恰當地運用各種認知過程,有效地調控學生的興趣、情緒,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方法和規律,從而實現學生的有效性學習。
一、 對目標導學下“‘三個有效一致研究”的認識
目標導學下“三個有效”一致的研究就是要立足于小課堂,著眼于大目標。每一課都要做到把目標的制定,目標的達成和目標的檢測高度統一起來。通俗的說就是每課要教什么,怎么教,是否教會了,教師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它從本質上優化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學生得高分已經不是教學的終極目標,它只是優化教學后水到渠成的一個自然的結果。這里面更有價值的是,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所得到的良好的習慣的培養,個性的發揮,思維的訓練,素養的提高和價值觀的形成。也就是說,目標導學的研究真正地把學科教學和培養一個什么樣的人有機地結合起來了。
二、 嘗試用好四本書
目標導學研究,離不開四本書,那就是《國家語文課程標準》、《大連市小學生學習質量評價標準》、《教師教學用書》和《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
《國家語文課程標準》是對9年義務教育的一個整體的目標規劃。其目標的制定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加強難度、深度和廣度的;是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素養、豐富學生的情感螺旋上升的。
《大連市小學生學習質量評價標準》,它細化并解讀了國家課程標準,把國家課程的目標進行了階段化,但里面有個別地方與國家課程標準有出入,可以適當地取舍。
《教師教學參考書》是依賴于具體的教材而存在的,我們以前習慣只看這本書來教學,但《教師教學參考書》上有些目標不夠具體,有些目標作為課時目標又太大,還有些目標不能落實到教學活動中,更不能進行有形的檢測。
《布魯姆目標分類學》相當于一個強有力的工具,研究布魯姆是為了能把國家課程標準更準確地落實細化到每一課的教學中。
下面我就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三課《荷花》為例談一談目標的三個有效一致。
三、 目標的制定
1. 目標制定的方法
目標的制定是一個動詞加上一個名詞,動詞屬于認知維度,名詞屬于知識維度。在我們制定目標時最難的是動詞的使用,布魯姆布標分類學里給我們提供的19個目標動詞,我們可以有選擇地使用,或者去尋找更合適的近義詞進行替換。
2. 目標的制定要有可操作性與可測性
在制定目標時可以把關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目標具體化或隱性化。比如本課的目標在教參里有一條“感受荷花的美,培養愛美的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樣的目標很大也很抽象,不好操作,也不可測,所以可以把它改為“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荷花的靜態美和動態美以及作者對荷花的喜愛贊美之情。”也就是把抽象的目標落實具體的朗讀上了。
3. 目標的制定是有規律可循的
經過多次的實踐,每一類課文目標的制定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就寫景文章而言,一般從識字寫字、概括主要內容、詞句的理解、景物特點的歸納、作者的情感體會、感情朗讀、修辭寫法、積累運用等幾個方面進行制定。
4. 具體目標的制定和依據
《荷花》這篇精讀課文描寫了夏日公園里一池荷花盛開時的景象,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力,描寫了荷花的清新美麗與勃勃生機,表達了作者喜愛荷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是一篇非常典型的寫景的文章。所以可以按照寫景的文章的方法來制定目標。
四、 目標的達成——教學活動的設計
準確的目標制定為教學提供了依據和方向,有效的教學活動的設計則是實現目標的重要載體和途徑。在布魯姆目標分類學里提到了三種學習:分別是零學習、機械學習和有意義學習。每個教師都期待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實現學生的建構性的有意義學習。學生雖然是學習的主體,但沒有教師正確地引領和組織,那這個主體也是徒有虛名的。
目標導學的研究就非常負責任地幫助學生實現了自己的主體地位。學生的會學、樂學、學好都離不開好的教學活動的設計,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準確地把握知識維度,根據不同知識的特點恰當地運用各種認知過程,有效地調控學生的興趣、情緒,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方法和規律,從而實現學生有意義的學習。
下面我就講一講目標“初步體會排比的寫法,能運用這種寫法練習說話”的達成的教學設計:
(1) 默讀第二自然段,畫出描寫荷花姿態的句子。
(2) 觀察三個句子的共同點。(都有“有的”)
(3) 借助插圖知道什么是“蓮蓬”,理解“飽脹”的意思。
在這個教學設計中,面對排比句的出現有回避,也沒有提前生硬地把排比句的概念塞給孩子。而是通過圈畫,觀察句式、借助插圖、感情朗讀,單句仿寫等多種適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活動,實現了對排比句的初步認識和感知。
五、 目標的測評
終結性評價一定要與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高度一致。對于那些事實性知識,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運用的認知過程是記憶和回憶;對于那些概念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所對應的認知過程多是理解、應用、分析和創造。
六、 結束語
有目標的人在奔跑,沒目標的人在流浪。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智慧和能力才會發展得越快,個人的價值也就越大。目標導學的研究,其價值不僅是提高學生成績。最重要的是讓教師擁有了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一種高效的行為模式,帶著目標去工作,帶著目標走進學科教學,必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