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何為“企業軟文化”,以及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融合“企業軟文化”,這樣的探究符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和職業院校發展建設的理念,利于學生盡快適應社會角色的轉換。
關鍵詞:“企業軟文化”;中職語文;實踐性;融合
中職院校歷來就是為社會輸送技能技術型人才,而這些職業院校的畢業生步入社會,踏上工作崗位是否能夠較好地適應企業需求一直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這里的“適應”不僅是對企業技術要求的適應,對企業制度文化的適應,更主要的是對“企業軟文化”的適應。
企業文化,或稱組織文化,是一個組織由其價值觀、信念、儀式、符號、處事方式等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企業文化由三個層次構成:表面層的物質文化,稱為企業的“硬文化”; 中間層次的制度文化;核心層的精神文化,稱為“企業軟文化”,包括各種行為規范、價值觀念、企業的群體意識、職工素質和優良傳統等,是企業文化的核心,被稱為企業精神。
江蘇省宜興中等專業學校的校風是:立德重技,敬業守法;學風為:樂學善思,厚德精技。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中職院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形式決定了要將“企業軟文化”融入到學科教學中去。中職階段學科教學中融合“企業軟文化”對于學生日后的就業是相當有幫助的。在諸多學科中,毫無疑問,語文學科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本文主要就如何在中職語文的實際教學中融合“企業軟文化”進行探討。
一、 中職語文教學融合“企業軟文化”的必要性
(一) “企業軟文化”的功能及作用
上述提及,“企業軟文化”乃企業文化之核心層次,包括各種行為規范、價值觀念、企業的群體意識、職工素質和優良傳統等,是企業精神的體現。因此,它不僅是凝聚企業的向心力,對經營管理有導向作用,而且還能約束和規范企業員工的思想和行為。
“企業軟文化”可以在無形中提高員工的凝聚力。所謂“團結就是力量”,企業各成員和諧相處,相聚一心,朝著同一個目標努力進取,必定可以大大提速企業的運營和發展。
“企業軟文化”對企業的價值取向和經營管理有導向作用,可以激勵每一位員工保持高昂的戰斗力。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旦企業建立起一套屬于自己的價值體系和行為規范標準,就會影響到每一位員工的言行舉止。如若有成員違反企業規定,那“企業軟文化”就會及時給予引導。這樣,企業才能更好地發展壯大。
(二) 中職學生學情分析及中職語文教學現狀
以往,我們更多的是看到了中職學生的不足,比如:學習習慣差,學習動力不足,自我控制能力差等等。其實,我們更應該去發掘中職學生的優點,中職學生相較于中小學生有了一定的思想和判斷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可塑性強。中職學生就職愿望的激發和職業精神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融入“企業軟文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朝著目標去努力,以企業及社會需求為本,加大教育教學的改革,提升學生的就業與創業能力,提升學生自身的文化修養,為學生進入社會走上企業崗位夯實基礎。
以往甚至現在的中職語文教學還是沿用基本知識的梳理和灌輸這樣的教育模式,普遍存在教學內容過于單一化,沒有“新鮮血液的輸入”,無法引起學生興趣與共鳴這樣一些問題,應該說這是脫離時代需求的。
為什么會存在以上問題,一方面是中職院校所用的語文教材(江蘇省宜興中等專業學校選用語文教材是江蘇省職業學校文化課教材,由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指導委員會審定,楊九俊主編的中職第一至第六冊《語文》)有其局限性,缺乏職業特色,不能讓教學活動與社會需求結合起來;另一方面,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沒有很好地利用教材,或者說師生沒有將中職語文與專業更好地聯系起來,沒有讓中職語文更好地為其專業服務。職業院校文化課與專業課的區分,使得部分教師認為學生的技能只同其專業課掛鉤,與文化課無關,因此大部分教師將中職語文教學與學生所學專業割裂開來,這種做法是不妥當的。
(三) 校企合作推動中職語文與“企業軟文化”的融合
與江蘇省宜興中等專業學校合作的企業有:宜興九州研磨介質有限公司、宜興張公洞旅游景區、九迪動力、東方智能、海格力斯、江蘇盛世桃園酒店有限公司、無錫凱立達咨詢有限公司等幾十家企業。據企業反饋意見,目前,在企業上班或實習的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缺乏人際交流、溝通的能力與藝術,缺乏自信心和迎接挑戰的勇氣,發展動力不足??梢?,企業除了重視企業員工的技能以外,還非??粗貑T工對“企業軟文化”的認同感及其表現。
二、 中職語文教學融合“企業軟文化”的策略與建議
(一) 更新教學理念,明確目標
教學理念是教學改革的先導。只有教學理念的變革及其所帶來的理論發展,才會引起課程、教材、教法與學法的變革,推動教學的發展。斯波戴克認為:“當教師從事教學活動時,他們要處理收集到的信息,他們會與已積累的教育觀念和價值聯系起來考慮這種信息的含義。因而,教師的行為和課堂決策是由他們的觀念支配的?!?/p>
中職語文教師要樹立將學生培養成高素質職業人的理念,具備就業導向的教學指向觀,重視學生的自主性與可持續發展。人的可持續發展,強調的是個體在一定生命周期內與經濟社會的平衡發展,與經濟社會、科技發展不斷融合,以及在職業崗位保持和不斷提高專業素養的過程。教學理念的更新,可以體現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以及課堂的實際操作上。如王家新的《采石工》,教學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感受采石工不畏艱險、堅忍不拔的硬漢形象和精神,教學時可通過對采石工的勞動環境、勞動場面的分析,讓學生感悟與學習采石工的堅韌與頑強,告訴學生無論干哪一行都要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
(二) 梳理語文教材,內延外伸
1. 重組教材,模塊教學
重組中職語文教材應緊緊圍繞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質養成這根主線,設計教與學的活動?!捌髽I軟文化”中許多核心精神,如吃苦耐勞、團結協作、誠信做人、責任意識、創新進取等等是可以在中職語文教材中找到相應的契合點,按照語文的聽、說、讀、寫分模塊進行教學,也可將其結合進行教學。比如聽和說相結合,在教學口語交際《自我介紹》與《應聘》時,讓學生欣賞電視視頻《職來職往》,先聽他人如何自我介紹,然后嘗試自我包裝,推銷自己,找到自己的閃光點,讓企業選擇你而無遺憾。
2. 結合專業,交叉輻射
中職語文的教學不能與學生的專業徹底割裂,中職語文教師可根據學生專業設定相應的教學目標,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組織教學活動,實現語文與專業知識的有機結合,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的提高。以王梓坤的《貴在一個“新”字——略談獨立思考》一文為例,列表分析不同專業不同的培養目標。
機電、數控、汽修專業,教學目標:小組討論創新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并舉例說明,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提高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
會計、計算機專業,教學目標:快速篩選文章涉及的杰出人物,判斷他們具有怎樣的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讀寫能力以及遇事嚴謹的作風。
旅游、幼師、動漫專業,教學目標:獨立思考并回答為什么作者把獨立思考的素質看得如此重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想象能力,強化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三) 注重實際操練,在做中學
1. 參觀訪問,直接感知
有條件有機會的話,不妨走出校園,由傳統的、固定的教室轉移到學校實訓基地,轉移到校內外合作企業,對企業單位進行參觀訪問,直接感知“企業軟文化”。師生應做好事先準備工作,參觀過程中,對企業領導或員工進行訪談的話,需提前列好訪談提綱,讓學生自己采訪,親身經歷,與企業員工溝通交流,事后撰寫訪談報告。這不僅鍛煉了學生主動意識、與人溝通的能力,也增強了學生職業意識,讓學生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有更加明確的職業方向。除了以上的方式,學校也可以邀請企業人事代表、地方優秀職場人物、優秀畢業生走進校園,給學生做講座,面對面地互動,多方面地給學生以熏陶,讓學生為走進企業時刻做好準備。
2. “練兵實戰”,有效融合
中職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可組織學生“練兵實戰”,鍛煉學生的實操能力。讓企業走進中職語文課堂比較有難度,可以在中職語文教材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根據學生專業指向,創設活動情景,設計活動項目,讓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體驗“企業軟文化”,找到歸屬感。如角色模擬職場人物訪談、推銷產品、現場招聘、分享創業策劃等,分組進行模擬演練,同伴進行點評。在一系列實操中,多形式地挖掘并理解“企業軟文化”,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力。
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職語文教學模式的探索是一個不斷完善、持續的過程,符合社會人才需求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和職業院校發展建設的理念,利于學生盡快適應社會角色的轉換,在學科教學中融合“企業軟文化”,中職語文教學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高瀟怡,龐麗娟.論教師教育觀念的作用[J].教育科學,2003,19(2):23-26.
[2] 孟慶國.現代職業教育教學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