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雨婷
摘要:文化是國家的根本,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許多優良的傳統文化。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出現了危機,不少年輕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識越來越淡薄,為幫助青少年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文化知識素養,有必要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此教學方法的實施一方面可以宣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另外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本文主要結合自身語文教學經驗,提出幾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希望能為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語文古詩詞;教學;傳統文化教育
古詩詞在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作用,在唐宋時期迎來了發展的高峰期,形成了各種獨具風格的古詩體,隨著后人的傳承,發展成了唐宋時期的特色文化。對學生來說,學習古詩詞有利于建立學生的人文素養,豐富學生的綜合文化修養,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通過古詩詞的學習,可以培養滿腹詩書的文豪,并一代又一代地傳承傳統文化。在學生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帶領學生體驗作者在面對困難時,是一種怎樣的心態去解決,深入感受古人留給后人的精髓。為實現全面提升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的目的,還需要廣大一線語文教師以傳統教育為基礎,挖掘學生的興趣,傳統文化與現代化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相結合,才能提升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效率。
一、 古詩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地位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關于古詩詞的內容,并且這些古詩詞都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蘇教版中華古詩詞內容的學習,為學生語言賞析能力、綜合文化素養的培養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古詩詞的學習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能促進初中學生智力的發展平衡,只有古詩詞與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互相結合,兩者才能共同進步,創造輝煌。古詩詞是對古人生活環境、風俗習慣、人生哲理的寫照,通過古詩詞的學習,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情境就猶如一幅幅畫卷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傳承傳統文化,感受古詩詞語言的魅力。通過古人智慧結晶的學習,煥發學生對國家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對自然的贊美之情,教會學生許多做人基本的道理,健全學生的認知,實現現代化教學理念與傳統文化教育的完美結合。
二、 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發展現狀
教育改革開放以來,古詩詞學習就逐步登陸了語文教學課堂。但從我國的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發展現狀來看,語文教師依舊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不夠關注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對古詩詞語法的講解僅僅停留在走過場的狀態,教師沒有進行深入講解,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讓學生對古詩詞死記硬背來完成考試,此種教學方式,使古詩詞喪失了靈魂。教師在教學上花了大量的時間翻譯古詩文,并沒有在學生的理解上及古詩詞傳統文化的了解上下工夫,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培養。古詩詞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粹,在寫作背景上蘊含了作者豐富的意境及深厚的情感,字面上的翻譯學生是不能真正感受到古詩的魅力,只有通過理解古詩詞,學生才能感受到這種氛圍。但受到初中生升學考試的影響,許多教師都采用了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達到考試效果,學生長此以往,會逐漸成為學習古詩詞的奴隸,對古詩詞的學習產生厭倦心理,雖然機械式學習可以加深印象,卻讓學生體會不到古詩詞的意境美,在搖籃中扼殺了古詩詞學習的興趣。此外,現代科技內容與古詩文的學習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科學技術的發展會讓學生覺得學習古詩詞沒有任何意義,并不會對學習成績有什么客觀的影響。而且,對習慣了現代文內容學習的學生來說,在古詩詞的學習上晦澀難懂,很少有學生愿意花大量的時間去理解古詩詞的含義。
三、 傳統文化教育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 多閱讀、多朗讀、多積累
偉大思想家荀子曾說過:“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句古文的意思是不論做什么事情,只有多學習、多積累,最后才能獲得成功。這與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道理上也是相同的,只要抱有恒心、毅力去學習,反復閱讀經典古詩詞,逐字深入理解,才能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完成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當學生對古詩詞的閱讀豐富后,即使是學生看到一篇陌生的古詩詞也能無師自通,理解文章大意,說明多閱讀,能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能力。另外,古詩詞的寫作上都會運用到押韻的規律,詩句中的音節上都會抑揚頓挫。因此,朗讀古詩詞的時候,古人都會搖頭朗讀,形成一種珠圓玉潤的暢感。有感情的朗讀也是幫助學生直接感受詩人意蘊的有效方式之一,能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通過古詩文的學習,幫助學生了解作者創作背后的傳統文化,達到傳承文化的目的,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為學生后續的語文學習夯實基礎。
2. 結合生活實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的第一教師,無論是初中階段的哪個課程,興趣都是取得良好成效的關鍵因素,另外初中學生的性格特征、思想發展上已具有差異性,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生活環境等因素因材施教,創建愉悅、活躍的教學氛圍,吸引學生的興趣,當學生對一件事產生濃厚的興趣時,才會積極、自主地投入到這個過程中去。在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下,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踐來進行古詩詞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一課時,教師在課前可以讓學生去網上學習這首古詩詞的唱法,然后讓學生課堂表演,營造課堂氣氛,有的學生可能唱的歡快,有的學生可能唱的激昂,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提問學生,覺得哪種情感氛圍才是作者想要表達的。運用多媒體,展示詩人當時的背景,然后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人的情感及古詩詞之美。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將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能夠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起到傳承作用,幫助學生感受古詩詞的魅力。在初中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多注重學生賞析能力的培養,體驗傳統文化的意境之美,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高立燕.體驗式學習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實踐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04)
[2]張雅嵐.關于做好初中語文教學課堂多媒體教學的幾點簡介探究[J].戲劇之家,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