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美芳
摘要:通過對初中生進行法制教育,能夠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從而有效預防初中生違法犯罪。文章主要闡述思想品德課對初中生法律素質的培養。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初中生法律素質;培養
一、 思想品德教學中培養初中生法律素質的重要意義
1. 能夠有效預防初中生違法犯罪
初中生身心發展不健全,極易受到他人的誤導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思想品德教學中通過對初中生法律素質的培養,能夠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從而有效預防初中生違法犯罪。中國是一個法治國家,主要依靠法律約束公民的行為,維持社會的穩定,學習法律知識是一種必然,只有在了解法律,懂得法律時,才能知道什么行為是違法犯罪行為,是不被社會允許的行為。為了起到足夠的警示效果,違法犯罪之后都要受到相應的處罰,而這些處罰對于一個人的發展產生的影響往往是巨大的、難以彌補的。思想品德教學中,一方面,能夠讓初中生知法懂法,從而能夠讓初中生規范自身行為;另一方面,課堂教學過程中,結合案例講解,讓初中生知道違法犯罪后的嚴重后果,讓初中生對自身行為有所約束。
2. 能夠實現思想品德教學與初中生法律素質培養的相互促進
思想品德教學中培養初中生法律素質,能夠實現思想品德教學與初中生法律素質培養的相互促進。一方面,思想品德教學能夠引導學生學習相關法律知識,知法懂法,不向法律的權威挑戰,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有利于培養初中生法律素質;另一方面,初中生法律素質的培養能夠吸引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促進思想品德教學活動的開展,法律素質的培養同時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依照相關規定,思想品德教學活動中包括法律知識的普及,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培養初中生法律素質既是素質教育背景下的需要,又是初中生發展的需要。
二、 思想品德教學中培養初中生法律素質的現狀
1. 學校不夠重視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
素質教育背景下,提倡學生全面發展,提升綜合素質,法律素質是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理應受到學校的重視。但在實際生活中,不少學校過于重視升學率,學校管理者依舊采用應試教育的管理理念,素質教育未能貫徹實施,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在學校教學管理工作中未能占據重要地位。學校不夠重視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讓學生的法律素質培養計劃缺失,教師逐步忽略初中生法律素質的培養。
2. 教師照本宣科,教學手段落后
思想品德教學中初中生法律素質的培養需要講究方式方法,需要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時,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特點,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但不少教師開展思想品德課時,自身教學水平不夠或責任感不強,往往采取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課堂學習失去興趣,不認真聽講,不認真學習相關法律知識,不利于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
3. 缺乏良好的教學環境
在一個良好的氛圍中,學生才能夠更為高效的學習。初中生法律素質的培養需要良好的教學環境,現階段下,部分學校缺乏良好的教學環境,不利于初中生法律素質的培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學生缺乏自主思考的機會;二,法律素質培養相關的課外實踐活動開展較少,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三,思想品德課中,教師引導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學生提及的問題無關痛癢。
三、 思想品德教學中提升初中生法律素質的重要舉措
1. 增強對學生法律素質培養的重視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重要場所,對初中生而言,學校是培養其身心發育健全的基地,所以學校關于學生法律素質培養的重視程度對學生“三觀”的形成十分重要。新時期下,初中生的見聞變得更為廣泛,自我獨立意識更加健全,與此同時,也極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對事物的正確認知顯得極為重要。思想品德課對初中生法律素質的培養能夠讓學生知法懂法,逐步提升學生的法律素質,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從而有效避免受到外界的誤導。一方面,學校應將思想品德課中重視學生法律素質培養的觀念下達到全體師生,引導全校師生重視法律素質的培養;另一方面,學校應給予足夠的支持,幫助教師提升教學水平,設立專門的培養體系等幫助思想品德課對初中生法律素質的培養。
2. 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教學手段多樣化
作為一名教師,應明確自身引導者的角色,以學生為出發點,有目的地提升自身教學水平,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法律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時代的發展,教師教學手段變得更加多樣化,教師應積極學習,在思想品德課堂上合理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例如:借助多媒體教學,向學生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更加容易了解法律帶來的后果,從而避免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幫助學生理解相關法律知識的同時,也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引導學生對法律知識的探究,促進思想品德課對初中生法律素質的培養。
3. 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良好的教學環境對思想品德課上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十分重要,良好的教學環境主要指的是學生有充分發揮自身才能的機會,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這就要求,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應給予學生提問題的機會,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促進學生對法律知識的自主思考,讓學生在學習課堂知識的過程中逐步感悟提高自身法律素質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引導者角色的作用,引導學生走向探究法律知識的道路,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法律。
四、 結語
綜上所述,近些年來,初中生違法犯罪的事例層出不窮,而讓初中生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往往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當許多違法犯罪的青少年被問及為何要違法犯罪時,他們的回答往往是不知道那樣做是違反法律的。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中,對初中生加強法律素質的培養,才能有效提升初中生法律素質,讓初中生知法懂法,有效預防初中生違法犯罪,逐漸成為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重點。
參考文獻:
[1]任曉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泰州市沈毅中學教研,2007,(6).
[2]湯威.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現狀和思考[J].象山縣普法辦,2009,(10).
[3]鄭敬斌,王立仁.談中小學法制教育內容的誤區與完善——基于思想品德課教材內容梳理的視角[J].教育探索,2011,(8).endprint